讀書(楊廷松)
作品欣賞
讀書
年少讀書,是為增長才幹,拓寬視野;為日後應付具體事務、待人處世、運籌決策、認識世界、了解自己、辨別真偽,打基礎。
老年人,獨處閒居,讀書為樂。
讀書人的事,是非曲直,難以言喻。
見過讀死書的人,教條迂腐,惺惺作態,一本正經,鮮有彈性。
見過滿口經倫而行為愚拙的讀書人,內外判若兩人。
見過油滑狡黠之人鄙視學問。以自己的小聰明而瞧不起讀書人。仰慕學問的人往往是那些沒有讀過多少書而又單純的人。
見過愛挑剔質疑的讀書人。也有人前炫耀學識,以增加談資為目的的讀書人。尤其是將名句格言常掛在嘴邊炫耀學問的人,生生地打腫臉充胖子,有些不倫不類。
不讀書的人談論學問,就像不懂外文去國外旅遊的人,帶着耳塞、蒙着眼睛出遊,結果是什麼文化氣息都沒有聞到,只感覺到外國人的皮膚、頭髮、眼睛與自己有些不同。
見過言談瀟灑、散發性情之雅的讀書人。
見過處事決斷、統領一方、學識過人的讀書人。
讀書,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生搬硬套。會讀書與會運用是兩碼事。學用學用,學以致用。有些人,飽讀詩書,沒有消化能力,霉爛在肚子裡,委實冤枉。運用,永遠在書本之外,得靠經驗體會加以規範。
同樣一本書,各人見到的煙火是不一樣的。曰:「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是也。
有些人讀書淺嘗輒止、囫圇吞棗,運用起來像蚯蚓的糞便——排泄出來的東西仍然是泥土。
培根說,讀書令人充實;討論令人機敏;寫作令人謹嚴。培根又說,不讀書的人,除非狡黠過人,能夠不懂裝懂。
書的門類繁多,哲學、歷史、小說、詩歌、散文,數學、地理,「各門學問皆可修身養性」。讀書,還可以彌補心智上各種缺陷。讀好書,既見玫瑰花開,又聞清香撲面,豈不神爽?!
讀過書的人與每天都要用書籍豐富自己的人是不一樣的。
知人,知己,首先得讀書。智與明,都是因為讀過的書得到了消化、融和、貫通為基礎。
退休了,選擇退隱。獨處閒居,時間充裕,自由自在,讀讀書,取道快樂。不想學習廣場上樟樹下臨街而坐的老人,被過往行人嗤之為老朽。老了,就應當享受寂寞,常讀書,陶冶情操,才可以感受到寂寞是一種幸福。否則,日子過得像喝冷開水一樣索然寡味。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