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讀書之趣(劉潮水)

讀書之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讀書之趣》中國當代作家劉潮水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讀書之趣

看到現在很多學生讀書很痛苦,就想起自己讀書的樂趣

照理說,祖上三代貧農,不是書香門第,是沒有資格談讀書的。可是,我出生時恰逢國家政策大調整,母親常說我給家帶來好運,從此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有幸比同齡人多念了幾年書。

從小就愛惜書,拿到書後叫姐用報紙包書皮。一學期下來,書角都沒折過,撕開書皮,封面嶄新。有些同學沒到半個學期,書就爛成醃菜渣。

一開始學拼音:看到「a」是一個醫生叫小孩張嘴「啊」的圖片,想想有道理;「O」是公雞叫,有道理;「e」是一隻鵝把脖子彎到尾巴處,然後在水裡倒映「e」,很疑惑,如果鵝不彎脖子,那鵝和「e」就沒啥關係了。還有「ü」是魚尾巴翹起來,還得吐兩個泡泡。常對着魚看半天,也沒發現它做如此高難度動作。當年我問別人這些問題時,別人都笑我是傻子。可現在專家說,這就是探究精神,沒想到我一進校門就具備了。

稍稍識得幾個字,就愛看書了。那時能看到的最多是「圖書」——就是連環畫。像西遊記,楊家將,岳飛傳……每個同學家里有幾本,拿到學校就多了,大家換着看。我沒有,只能站人家邊上偷偷看,有的同學還特別小氣,擋着不讓看。所以我就到處轉悠,東瞄一眼,西瞅一下。不識幾個字,看看圖;後來識字多了,先看字,後瞄一眼圖,覺得更有意思

到四五年級時,不滿足於看連環畫。翻箱倒櫃,找家中藏書,找到幾本「曆書」,沒看頭。後來哥哥買了幾本書:《三俠五義》,《七俠小五義》,《薛丁山征西》,《三國演義》。除了《三國演義》看不下去,其他的書都看了好幾遍。同學間也流行大本小說了,武俠居多,《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萍蹤俠影》……因為我成績好,同學對我很友好,我跟他們借,都能借到,條件考試讓他們抄一下。

當年有個同學帶來一本書轟動全校,所有同學都圍着他轉,上課也和他交換眼神和紙條。到底什麼書有如此魔力?-----算命書,書名我都忘了,也可能沒書皮,反正是算命大全之類。可以按出生年月算,可以看面相手相,還能測字。同學們忙得不亦樂乎。下課時就叫他看面相手相,上課時就寫生辰八字或寫個字遞給他,然後叫他把結果遞過來。從早讀到放學,就沒停過,他也樂意。那同學讀書不咋地,算命倒是一套一套,反正大家的命由他說了算:哪個做大官,哪個拉板車,哪個種田……同學的職業基本敲定。有人看自己命不好就換着法算,直算到滿意為止。

這種活動太鬧騰了,上課也不得安寧,老師發現源頭,就把書沒收了。結果,老師辦公室熱鬧起來了。

最看不懂的一本書是《西遊記》,可能現在小孩都沒見過——那是一本豎版繁體線裝書。書角有些殘破,紙張泛黃。我只能斷斷續續地看,跳過詩句,跳過難認的繁體字,邊看邊猜,居然讓我看懂七八成,看了一半,實在看不下去,就放棄了。

進入青春期,言情小說開始泛濫,瓊瑤、三毛、岑凱倫……不太感興趣,可能發育得晚唄,但凡同學中流傳的,我都看過,沒對我造成什麼壞影響。

只有一本讓我印象特深刻的書——《林海雪原》,這書看了兩遍,裡面的人物,楊子榮,座山雕,邵劍波……如數家珍,特別是邵劍波和白菇纏綿的愛情故事,第一次讓我心蕩神漾。

高中生活比較緊張,同學分成兩種——一種目標明確,拚命讀書;一種得過且過,無所事事。兩種人涇渭分明,互不打擾。而我屬於第三種——不想放棄,也不努力。有個同學屬於瘋狂混日子的,每天早上到書攤租三本武俠小說,上午看完;中午再租三本。

「你看得完嗎?」

「只看情節,雷同的略過。」

也真是神了。我就把他看完的拿來翻翻,有時我一本沒看完,他三本都完了。他的飯錢一半都花在這裡了。我也是從這些書上發現假冒偽劣:「全庸」(假冒金庸),「吉龍」(假冒古龍),更過分的「金庸著」原來也是個名。

「你沒看出這些是假冒的?」

「知道,就隨便看看,真的都看完了。」

小時候都偷偷摸摸看書,被人看見,會嘲笑這個人是呆子,農村孩子有名堂的標準:有力氣,會耕田,會插秧……我都不在行,一直是被嘲笑的對象。至於讀書,也沒天賦,不喜歡課本,也不認真聽講,但每次考試還行,究其原因,可能是把課本當課外書一樣讀。

現在小孩不喜歡看書,大約是供他們玩樂的東西多了,動畫、遊戲手機……哪一樣不比書好。他們以讀書為苦,是他們沒受過苦。我想可能是現在老師家長想盡辦法都不能讓小孩好好讀書的原因了。[1]

作者簡介

劉潮水,江西省廣豐區少陽中學老師,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