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父愛,我們已不再年輕(王興亞)
作品欣賞
讀懂父愛,我們已不再年輕
六月的父親節,是一個感恩的日子。總有一些孩子如我,驚覺父親已孑然遠行,遠行到比遠方更遠的地方。於我而言,父親節是憂傷的、更是思念的。父愛無言,卻如山。講述父愛的故事有很多,最打動我心的莫過於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背影》的發生地在浦口火車站,那兒見證了天底下最溫情的父愛故事。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教我語文的王德芬老師音質算不上優美,但聆聽她的朗讀,情景便自然再現1918年的那個冬天。一個年輕人去北京上學,在浦口火車站與父親話別,他的父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那個穿過月台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深深的烙在無數讀者的心上,永遠鐫刻在浦口火車站。
父親很快將橘子買了回來,將橘子一股腦放在兒子的皮大衣上,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凝望着父親遠去的背影,兒子的眼淚又流了下來。他知道,在父親的心中,自己始終是一個孩子。對於自己,父親無時無刻不在惦記着、牽掛着……
父親的愛是偉大的,也是普通的。《背影》寄予的父愛,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時至今日,朱自清先生和他的《背影》,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傳統名篇,也是我誦讀最多的經典。《背影》給浦口火車站留下了一段佳話,也給膜拜朱自清先生風骨和柔情的粉絲增添了幾許溫情。2021年初秋,我懷揣《背影》和中學時代的夢想,虔誠的來到當年先生和他父親話別的浦口火車站。
浦口火車站亦稱南京北站,位於揚子江北岸、津浦鐵路最南端,是中國唯一完整保留歷史原貌的「百年老火車站」。朱自清先生《背影》的故事,給這個古老的火車站增添了一抹人文暖色。毛澤東主席在這裡丟失鞋子的經歷,又給這個古老的火車站增添了一段紅色印記。斯諾在《西行漫記》里是這樣記述的:1919年初,我(毛澤東)和要去法國的學生一同前往上海……可是到達浦口的時候又不名一文了,最糟糕的是,我僅有的一雙鞋子給賊偷去了。又是「天無絕人之路」,在火車站外,我遇見了從湖南來的一個老朋友,他借錢給我買了一雙鞋,還足夠買一張到上海去的車票……主席這段鮮為人知的傳奇,見證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也見證了共產黨人探求真理的篳路藍縷。
初秋的早晨有些涼意,偌大的站前廣場顯得有些冷清,只有那不時飄落的梧桐葉,讓人感知初秋的浪漫。拱形雨廊依舊連着浦口碼頭與車站,已不見當初的喧囂與熱鬧;塵封已久的候車室,早已鐵將軍把門。按照《背影》敘述的場景,我循着朱自清先生父子的足跡,踱步月台,努力找尋、找尋那早已嵌入靈魂深處的光影。那艱難穿過月台的父親呢?那售賣橘子的商販呢?那摩肩接踵的旅客呢?目光所至,空空如也。這裡早已歸於沉寂,只有那一簇簇高低錯落的、不知名的小草不離不棄;幾隻偶爾出沒的流浪貓、流浪狗,給這裡帶來點點生機……月台依舊,故人已遠,只有《背影》。
我孤獨的走着,不時踮起腳尖,把目光投向遠方,目光越過長長的月台,沿着鐵軌不時向更遠的地方游移,腦海里儲存的一些人和事時隱時現。我仿佛看到朱自清先生學成歸來,父親在月台上焦急的等待……父親依舊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冷風捲起馬褂的衣角,烈烈飄逸,步履依舊蹣跚,但似乎難抑久別重逢的驚喜。他的形象是那麼高大,又是那麼矮小,是那麼清晰,又是那麼模糊,極近的又是極遠的……
有位作家曾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不必追!孩子大了,父母縱使有萬般不舍,最終還得放手。你不放手,孩子就永遠學不會走路,只有放手,他才能邁步,即使摔跤,也是他人生路上必須經歷的成長。放手,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有孩子的人生,若是平凡之輩,那就承歡膝下;若是出類拔萃,那就讓他展翅高飛!
不管你飛多高,也不管你走多遠,父母總會站在一隅守望着,哪怕看到的只是孩子前行的背影,那漸行漸遠的背影,註定是父母心中最美的風景。一場又一場深情的告別,是愛的牽絆,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有時候,父母對着孩子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又不敢聲張,那份低調的、淳厚的中國式父愛,延續了一代又一代。年輕時,我們讀不懂《背影》中的父子情深;讀懂時,我們已不再年輕。
我站在月台上,眺望奔流不息的長江,任憑江風撲面,《背影》里父子離別的情景在這裡已化為永恆。人世間,父親在,我們還能仰望星空;父親走了,我們只能撫慰大地。記憶中的背影,早已刻在時光的年輪里,埋藏在我心底最美的地方。此時此刻,我的耳畔似乎又聽到了王德芬老師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朗讀聲。臨別,她輕聲的告訴我:去追逐詩和遠方,莫回頭![1]
作者簡介
王興亞,中共黨員,曾任派出所所長;縣公安局局長;直轄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兼紀委常務副書記、副督察長、督察總隊總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