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三蘇祠
《謁三蘇祠》 是一首現當代詩詞,現當代專指五四運動(1919年)到今天這個時期。
現當代詩歌[1]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現當代詩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韻律。「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出現了用白話創作的新體詩歌。這是中國詩歌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詩是詩人與自我在內心深處的交流和對話,思想與現實觸碰後在心底的投影,是一種情感的自我傾訴和靈魂的自我救贖。詩詞就像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一樣,和我們的心靈貼近深入,永不相隔。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時代,詩歌尤其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感動、思考、淨化和升華。
“ |
天生靈慧揚清光,奎垣有星寒吐芒。紛紛餘子安足數,振發河嶽為文章。 蘇家父子亦云盛,敬恭桑梓隆祠堂。遠接眉山一痕綠,千秋俎豆猶留香。 當年骨肉傷別離,雪泥鴻爪隨所之。惠州風雨黃州雪,扁舟小笠留清姿。 火鼠冰蠶任遭際,養生妙論清於詩。謫貶猶然西戀闕,此心惟有江湖知。 老泉垂老猶著書,堯圖禹菉探元初。子由雋才能競美,新詩遙和興不孤。 自古多才天所忌,風波險阻無時無。錯節盤根名愈著,醉生夢死非吾徒。 天風萬里挾飛仙,放懷何處無良緣。人生得失泡影耳,名高身後惟其賢。 我來拜謁叢祠下,一門遺像分後先。靈風飄飄動群木,曙分林影初日圓。 竹根稚筍露深淺,容我來參玉版禪。前哲有靈應笑我,營營俗慮徒拘牽。 吟輕小詩意自適,假山對坐空悠然。 |
” |
— [現當代]劉咸滎 |
目錄
現當代詩人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隨着新文化運動,現代詩歌流行起來,中國很多優秀的現代,當代詩人,數以千計。推動了中國詩歌文學的發展[2]。
20世紀30年代:林徽因 戴望舒 李廣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覃子豪 紀弦
20世紀40年代:王佐良 陳敬容 杜運燮 穆旦 羅寄一 鄭敏 唐祈 袁可嘉牛漢 屠岸
20世紀50年代:周夢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羅門 蓉子 瘂弦 昌耀林泠
20世紀60年代:鄭愁予 任洪淵 楊牧 葉維廉 食指
20世紀70年代:江河 北島 芒克 多多 舒婷 劉自立 嚴力 楊煉 梁小斌顧城
20世紀80年代(上):周倫佑 于堅 翟永明 王小妮 歐陽江河 廖亦武 孫文波呂德安 韓東 駱一禾
20世紀80年代(下):孟浪 陸憶敏 陳東東 萬夏 楊黎 張棗 李亞偉 西川海子 小海
20世紀90年代(上) :詩陽 李元勝 馬永波 臧棣 樹才 伊沙 余怒 吳晨駿 戈麥藍藍 桑克 西渡 楊鍵 徐江 安琪
20世紀90年代(下) :孫磊 木朵 康城 朵漁 胡續冬 巫昂 范想 廖偉棠 沈浩波呂葉 馬蘭 龐培 宋非 楊小濱 章平
參考文獻
- ↑ 「新詩」如何進行創作(創作談),搜狐,2021-06-23
- ↑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搜狐,202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