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謝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任姓和姜姓。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姜姓謝氏已有2800年的歷史了,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為得姓始祖。

2013年百家姓排名,謝姓的人口已達到1000餘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7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湖南三省,大約占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廣西、台灣七省區。

目錄

姓氏源流

源於黃帝部落

傳說中源於謝國,任姓,黃帝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至周朝亡國,其地為申伯封邑,申伯後人以國名為姓氏。黃帝之後的謝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三代之際微不見) 。

源於炎帝部落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後裔申伯後裔的封地謝邑,屬於以國名為氏。申國王族子孫以地名為姓氏者,稱謝氏,是為河南謝氏,史稱謝氏正宗。現代謝氏族人絕大多尊奉申伯為得姓始祖。

改姓直勒氏

隋末唐初文學家謝偃(?—643年) ,本姓謝改姓直勒氏,祖孝政,為北齊散騎常侍,隋後恢復謝姓。

複姓謝丘氏

源於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謝水,屬於以居邑為氏。西周時期,周宣王姬靜曾經封支子於洛邑西南的謝水之濱 。到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洛邑後,這部分族人也隨之東遷至龔邱(古兗州,今山東寧陽)。為了紀念故地,周宣王的庶子將新封的龔邱地方也稱作謝丘,後有一部份族人以居邑謝丘為姓氏,稱謝丘氏 , 春秋魯有謝丘章 。戰國以後再也不見史料記載。

源於蒙古族漢化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蒙古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清朝時期,一些蒙古部落在擺脫了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汗的控制後,歸附於滿清政權。清政府組建了蒙古八旗。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伯蘇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別速惕部後裔,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eisu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謝氏。

陳蒙古八旗薩拉氏一支祖上薩拉•白達色,於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到遼寧丹東鳳城牛莊落戶,後取其名首字諧音漢字「白」為氏,薩拉•白達色的弟弟薩拉•黑達色則攜眷至丹東岫巖地區落戶,取漢字「謝」為氏,隸屬於鑲藍旗蒙古。今後裔散居於岫巖哈達碑、偏嶺、鳳城大堡、石城、寬甸長甸等地。

巴爾虎旗蒙古中的謝京氏族,原居喀爾喀地區,因遭受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族的迫害,率巴爾虎族萬餘人南下,遊牧於今河北張家口一帶。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經清廷准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瀋陽),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東鳳凰城、岫巖等地並獨豎一旗,稱蒙古九旗。取原姓首字諧音漢字「謝」為氏。 蒙古兀良合部的錫勒朱徳氏族哈日瑪赤氏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多冠漢姓為謝氏、邢氏。

源於滿族漢化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薩察氏,亦稱沙岔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撒鏟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aca Hala,漢義「頭盔」,世居瓦爾喀渾春(今吉林琿春)、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隗氏、白氏、魁氏等。其中,謝氏為乾隆大帝欽賜之姓,專用於具有官身之薩察氏族人。

滿族沙拉氏,亦稱薩加拉氏,滿語為Sal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則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等地,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邊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等。

滿族蘇拉喇氏,亦稱松佳拉氏,滿語為Sulara Hala,世居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謝氏、松氏等。

滿族錫爾馨氏,亦稱謝京氏,源出元朝時期女真錫爾沁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irhin Hala,世居和托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金氏等。 [1]

郡望

漢晉以來,謝氏見於史冊者以陳郡、會稽為盛,陳郡本支載在《陳國陽夏謝氏譜》,會稽山陰則亦難譜,僅就知者譜也。夷吾為山陰之始,蓋山陰之祖。其後則有譚、贊、淵、厷、煚、承、崇、斐、秀等俱仕吳;端、風、奉、聘、輶、勝、沉、敷(隱)等俱仕晉,達仕梁而歧、嶠仕陳。兩族以外可見者尚有:一曰南陽,則有宛與章陵,宛有景仕吳,章陵有該仕漢。二曰馮翊,蓋北地扶風一族也,扶風有謝服,漢末為為將,改為射咸,其子孫則有堅、援仕蜀。三曰下邳則有安仕漢,四曰汝南則有甄、廉、季孝俱仕漢,五曰東郡則有弼仕漢,六曰彭城則有慈仕吳,七曰九江則有曼卿善毛詩仕漢,八曰廬江有奇仕魏,九曰牂牁則有暹仕漢,十曰敦煌則有艾仕前涼。

堂號

謝姓以郡望為堂號外,還有威懷、安晉、東山、寶樹堂號。「威懷」和「安晉」的堂號出自東晉名臣謝安,謝安名望很高,才氣超人。桓溫夢想篡位,扣押謝安,要求他合作,謝安堅決不屈服。桓溫失敗後,皇上拜謝安為尚書僕射,淝水之戰,謝安與其侄子謝玄以少用多,擊潰苻堅大軍,使晉朝轉危為安。謝安的忠誠和威風使朝廷上下、外國邦聯都敬佩他、懷念他、懼怕他。這就是「威懷」和「安晉」堂號的來歷。

陳留堂

是謝姓最早發祥地,也就是現在河南省陳留縣。

會稽堂

是謝姓在東晉時期的根所地,也是秦朝的郡名,包括江蘇省東部和浙江省西部。

東山堂

東山位於浙江省上虞縣之西南,在晉室謝安末出任征討大都督前隱居所在地,山上尚有薔薇洞、池屐池等遺蹟。另在浙江臨安之西 ,及江蘇省江寧之北各有 一座 東山,當謝安征討玁狁建功後,曾在江寧之東山修建別邸,迄今江寧東山山頂仍有一寺廟古蹟,寺中祀奉為謝安遺像。

寶樹堂

晉朝孝武帝駕臨謝安官邸,見其庭園中有 一株雄傳大樹,長得青翠茂盛,當時孝武帝指着大樹對謝安言道:「此乃謝家之寶樹。」謝氏以「寶樹」為堂號,由來在此。《晉書•謝玄傳》:「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後來唐代文人王勃撰《滕王閣序》,文中就有「非謝家之寶樹」之句。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