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謝永增

謝永增,1961年生,河北深縣人。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美術展覽,曾獲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銀獎、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第二屆全國畫院雙年展學術大獎、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銅獎、優秀作品獎等獎項,作品被多個國家政府機構、美術館、博物館等處收藏,出版《沃曠集萃——謝永增作品集》等多部畫集。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謝永增

外文名:Xie Yongzeng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日期:1961年

職  業:畫家

出生地:河北

藝術之路

「只以詩酒娛心,或以山水縱目,不羈!」這是人們對有個性的藝術家的概括,謝永增卻不然,他的身上散發着平和寧靜的恬淡氣息,但他的畫在當代山水畫壇卻彰顯出獨具匠心的氣質和個性。

夢想成真

謝永增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當老師的父親。在那個大多數人把畫畫看成是不務正業的年代,懂得因材施教的父親,沒有扼殺小小的謝永增喜歡到處塗鴉的愛好,而是把他送進了深縣文化館拜師學習。第一次進縣城、第一次接觸到素描、速寫,謝永增一下子被繪畫的魅力迷住了,看着畫得好的學長們的作品,謝永增的內心充滿了激動與渴望,能像學長們畫得一樣好成為了他的夢想,而自己的內在動力,讓第一次參加學習就脫穎而出,這也讓他增強了自信心。文化館的培訓班儘管非常短暫,還是為謝永增打下了最初的繪畫基礎。

1977年恢復高考後,謝永增順利地考上了河北輕工業學校美術專業,在這裡他完成了美術基礎訓練。畢業後他回到故鄉衡水,被分配到遠郊的一個小工廠工作。一心只想畫畫的謝永增覺得與自己的夢想漸行漸遠,正當他徘徊茫然的時候,衡水撤縣建市,時任衡水市文化局長的孫木艮慧眼識英才,把謝永增調到了文化館工作。

市文化館的工作需要不斷地下鄉,輔導各鄉鎮文化站開展工作。下鄉這個苦差事對謝永增來說卻成了莫大的幸福。燕趙大地的自然風光與淳樸民風深深地打動了他,一草一木、老樹舊屋在他眼中都是難以割捨的美景。這個期間,他畫了大量的速寫,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為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玉米地情懷

1993年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了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山水畫大檢閱。謝永增的重彩山水畫《綠源》獲得了銀獎。謝永增不是墨守成規的人,從他的畫中可見一斑。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經常去看油畫、版畫以及民間甚至是攝影作品,吸收各種藝術之長,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創作手法。他的重彩畫擺脫了傳統工筆畫先勾後染的創作方法,以丘陵、莊稼、小徑、人物為元素,將北方鄉村那種渾厚淳樸的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明朗的色彩,誇張的造型,既有傳統工筆畫的細膩,又有西方繪畫構成及透視的表現,極富節奏感和裝飾美感德畫面,以及濃郁的生活氣息,讓謝永增的畫一開始就表現得與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而畫面傳遞出的勃勃生機和、健康向上的追求理念讓他迅速從同時代的畫家中脫穎而出。

《綠源》是謝永增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讓大家認識了謝永增。此後,他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他稱之為玉米地系列。《北方》、《天邊的雲》、《秋暝》等等優秀作品頻頻在各大展覽中亮相,衝擊着人們對工筆畫的認識以及傳統山水畫的觀念。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藝術新星,謝永增備受美術界的矚目。1999年,謝永增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人畫展,此時,他的畫風已然成熟,也奠定了他傑出青年畫家的地位。

然而隨着表現手法的日臻成熟,一舉一動開始被業內關注的謝永增內心卻開始躁動不安起來,他覺得他前進的動力和方向被削弱了。工筆畫是比較好掌握和控制的繪畫形式,畫家內心的構想,可以完整無誤地被表現出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再無懸念。用他的話說,因為太熟悉了,他閉着眼睛都能把畫畫出來,這種表現形式已經無法再承載他內心涌動的感受和博大的情懷,喜歡求變求新的謝永增開始開拓新的創作道路,儘管如此,他創造的重彩山水畫風至今也無人能替代。

痛苦的蛻變

1999年,謝永增開始向水墨山水轉型。中國畫的靈魂是寫意,它的精髓是通過筆與墨「寫」出來的,講究筆墨情趣與意境。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爛熟於胸的重彩技法會自然不自然地將他引向老路上去。用筆的習慣、用色的習慣以及構圖習慣甚至是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水墨落到生宣紙上產生的一些不可預知的效果,也經常讓他無法把握最終結果。

儘管過程煎熬,但性格堅忍的謝永增卻沒有放棄,他始終堅信自己的能力,再堅持一下,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謝永增的堅持讓他看到了希望,當他熟悉了水墨的變化,並追隨着這種變化暢快淋漓地抒發內心的情感的時候,他終於進入了他藝術創作的新天地,又創作出了大批獨具特色的水墨山水作品。這些作品既有寫意的灑脫奔放,也有局部的細膩與精巧。與其早期的工筆作品放在一處,竟沒有人相信這是出自一人之手。

在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謝永增頗為感觸,他說:在放棄與成功之間,其實只有一步之遙。畫畫是如此,做任何事也是如此。只要你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一下就不一樣了。很多人對他放棄成熟的畫風而改畫水墨的勇氣很欽佩,但不理解的聲音也不少,對此,謝永增淡淡地說:「不管是重彩還是水墨,僅僅是形式上有所變化而已,背後是靠多年的積累,其本質都是一脈相承的。」

謝永增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笨人,但從重彩到大寫意的轉變,他只用了3年的時間。[1]

躋身大匠之門

謝永增似乎就是為了繪畫而生的,在他完成了一系列的蛻變之後,幸運女神再次眷顧了他,2002年,他被選調到了北京畫院。被稱為大匠之門的北京畫院是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也是實力最強的國家畫院,匯集了大批頂尖高手。能在北京畫院立足,是每一個畫畫的人的終極夢想。謝永增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實力,成為大匠之門中的一員。

「山水畫本身氣度不容易做到,筆墨功夫一般有幾年就能比較完善,然而氣度才能表現出人的性格,有氣度的山水畫才能給人一種節奏上的交響。謝永增具有這樣的條件。他在當今中青年山水畫家中是比較突出的一個。」著名山水畫家楊延文這樣評價。著名畫家石齊也說:「在當今山水畫界,永增的畫是獨樹一幟的。」

前輩的讚許給了謝永增莫大的鼓勵,與前輩聊天也讓謝永增受益匪淺。他們經驗豐富,觀點獨到,往往一句話就能點醒夢中人。就像那一層窗戶紙,點破了就提升了一個層次,在與前輩們的交流中謝永增不斷地提高着自己的境界與修養。如今謝永增也開始培養學生,他經常跟學生們說,畫畫需要用心去領悟,只有不斷的思考,才能在藝術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沉澱下來的是金

如今的謝永增已然是當代山水畫壇上的佼佼者,但他依然在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境界。在他看來,如果作品過多地關注於形式就會削弱畫面本身帶給人的情感的力量,因此在他的畫面追求中,不但把握形式,更注重內涵。他不是照搬傳統技法,而是根據自身的涵養、氣質,演變出只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很多山水畫家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所以我們看的許多畫展中的作品並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隨意加個什麼人的名字都可以。個性,才是作品真正的生命力。

如今他的作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嘉德、中貿聖佳、瀚海、保利等國內著名的拍賣公司大拍中,他的作品都受到了收藏家們的青睞和追捧,其價值潛質可窺一斑。收藏界的朋友劉新崗曾對他說:「你們畫家成名以前是創作,成名以後叫創收。」這句話讓他思考良多。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他心中始終堅守着這樣一個信念:財富的多少並不能讓畫家在歷史上留名,唯有好的作品方能流芳百世,這是作為一名畫家的安身立命之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