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谢汝翼(1879-1914):字幼臣,玉溪市北城镇谢井村人,辛亥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担任过护理云南都督,后聘任为迤西镇守使。1914年3月,奉调入京。在乘滇越铁路火车途中,被奸人何荣昌暗杀,死后授上将军衔。

谢汝翼
艺人或艺术家
民族 汉族
籍贯 云南省新兴州北城镇谢井村
出生 1879
中国

目录

个人概述

谢汝翼,字幼臣,男,汉族,清光绪5年(1879年)生于云南省新兴州北城镇谢井村,清末廪生。1904年10月,谢汝翼考取官费留学,进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姬路野战炮兵第十联队陆军士官学校受训,后进入西京野战炮兵第二十二联队任见习士官。

1909年回国,先后任滇军炮队第十三标教练官,第十九标第三营管带。1911年参加云南重九起义。1912年5月,谢汝翼援川部队凯旋返滇。他先后被任命为云南讲武堂校长、都督府参谋厅厅长、护理云南都督(代理都督)等职,后出任迤西镇守使。

1914年3月,袁世凯下令裁撤迤西镇守使设制,召谢“即来北京,另有任用”。5月3日,谢乘滇越铁路火车,从昆明出发南下越南海防,取道香港北京。火车行至宜良,被一刺客乘谢无备,开枪击中头胸等处,当即死亡,年仅35岁。凶手当场被擒获。总统下令严惩凶犯,追赠谢汝翼为陆军上将(谢汝翼在1912年曾被民国将军府授予陆军中将衔),由李鸿祥主持在省忠烈祠开吊、祭奠,遗体安葬在圆通山。

生平经历

他和同乡李鸿祥是同年。少有大志,性格刚毅,精敏过人。自幼读《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考取前清廪生。目睹帝国列强不断侵略我朝政府腐败无能,只会割地赔款,让列强在我国瓜分势力范围,强租港湾,开设工厂,重要城市分设租界。云南地处边陲,南接越南、老挝,西接缅甸。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英国并吞缅甸后,英法帝国早已觊觎云南这块宝地,祖国国势岌岌可危,谢汝翼遂立下救国救民的大志,认为走科举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死胡同,遂弃文就武,投笔从戎。

一九O一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设新学,令各省选送留学生,留学日本和西洋。谢汝翼、李鸿祥杨发源等参加这次考试,都考取了。一九O四年,我省送日本留学生学陆军的三十八人,学师范、法政、实业的一百多人。七月一日全部留学生由昆明出发,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辞辛苦,步行二十天才达到贵阳,再走了八天到镇远,坐民船过清溪到达湖南地界,又坐轮船一天,到达长沙,并乘轮船沿湘江过洞庭湖到武昌。沿途参观学校、炼铁厂、兵工厂,游览名胜古迹。再乘船东下经九江、安庆、南京,于九月十五日到达上海,历时两月半,九月二十八日抵达东京。十月五日进日本振武学堂。云南同乡进这个学堂的有:谢汝翼、李鸿祥李根源唐继尧张开儒赵复祥顾品珍王廷治叶成林、叶荃、孙永安刘祖武欧阳沂顾万祥刘德坤、庚恩赐(后改名为庚恩旸)、杨集祥、郑开文、黄毓成、李伯庾、李沛、赵熬、李钟本、冯家聪、潘辉珠、杨发源、杨文彬、周永锦谢光宗等。先在校者有:杨振鸿,殷承(左边一个“王”字,右边一个“献”字)、罗佩金,何国金,孙桂馨、吴磊、沈汪度七人。一九O五年继续入校者有赵钟奇、张子贞、姜梅龄三人,总共四十人。在振武学堂的主要学科,有历史、地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地文学、生理学和各种典范令等。是年八月孙中山到达东京,将兴中会和黄兴派的华兴会,章炳麟的光复会合并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举孙中山为总理,由黄兴等分任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工作,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谢汝翼等经常参加同盟会的集会,亲聆孙中山先生的多次演讲,对孙先生所讲的“君主立宪好比马车,民主共和好比火车,必须抛弃马车乘火车,国家才能进步”的主张深为赞赏。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加入同盟会。在日本士官学校的云南同学中,李鸿祥、李根源、罗佩金、唐继尧黄毓成、殷承(左边一个“王”字,右边一个“献”字)、张开儒,叶荃、赵复祥和黄毓英等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熏陶,也先后加入同盟会。

一九O六年六月,他在振武学堂毕业,十二月进姬路野炮兵第十联队,充当入伍生。一九O七年期满离队。在队期间,适值日俄战争,日本战胜后,锐意整顿军事教育,不仅重视军事理论教育,而且更重视操场野外教育。谢汝翼因爱国心切,每天三操两讲,野外演习,经刻苦学习,成绩优良。于是年学习期满,又回东京进士官学校第六期肄业,一九O八年十二月毕业后,入西京野战炮兵联第二十二联队,充见习士宫,亲身体验从士兵到军官的生活,为以后带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在日本留学四年,政治上又接受孙中山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从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九O九年二月,云贵总督沈秉坤电调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学生回滇供职,滇籍同学有谢汝翼、李鸿祥、李根源、刘祖武、赵复祥、罗佩金、叶荃、张开儒、黄毓成、顾品珍、唐继尧、庾恩旸、李毓初、郑开文、杨集祥、李伯庾、孙永安、叶成林、李万祥、欧阳沂、文法坤等二十余人,毕业后,即纷纷回滨。谢汝翼担任炮队第十九标教官,不久任命为第十九标第三营管带。

一九一O年冬,云贵总督李经羲由广西调蔡锷来昆明,他是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生,谢汝翼、李鸿祥、唐继尧等,都一致认为蔡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秘密和滇籍同学有联系,待机而行。一九一一年七月,四川保路风潮传到云南,一时交通阻塞,谣言四起,有的传闻赵尔丰被四川人民戮杀,议论纷纭,人心浮动,于是李经羲、钟麟同等,对新军军官顿时生疑,为防万一,就发子弹给七十三标,机关枪十九营,宪兵第十九营,下令暗中监视新军。八月二十二日,武昌新军首先起义传到昆明,湖南宣布起义,形势急转直下,时机紧迫,蔡锷、谢汝翼、李鸿祥、唐继尧、沈汪度、刘存厚、黄毓英、杨蓁、范石生邓泰中张子贞等,于九月七日在武成路福元堂中药铺(谢汝翼与唐继尧同住院内),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九月九日深夜三点起义,公推蔡锷担任总司令,对是否能按时起义,意见分歧,刘存厚说:“各部队的枪支大部分是新式的,但每支枪只有子弹五发,应先设法领取子弹,起义要缓期”。李鸿祥反对这意见,说:“李经羲已用调虎离山计,削除我的兵权,又撤了我的排长黄毓英的职,起义决不能缓期,非迅速行动不可”。黄毓英的态度更为坚决地说:“如今事机紧急,不能再犹豫不决,你们不干,我就一个单独发难,起义如果失败,我就公开声明大家都参与其事,一个也逃不脱”。黄的发言,四座震惊,谢汝翼、唐继尧亦坚决赞成非起义不可,这样才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蔡锷最后表态:“那末,就决定九月九日十二时起义”。于是讨论部署决定如下:

首先决定李鸿祥在北较场率领第七十三标第三营,并掌握第一、二两营起义;蔡锷到巫家坝集合第七十四标与炮标起义。派唐继尧回去担任第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巫家坝驻军第十九炮标,第三营管带谢汝翼主张起义最积极。其次是刘存厚、雷飙是同意的,刘云峰是事先联络妥当的。两标各级带兵官属于北洋系者占多数,宣布起义,恐有反抗,事先已派范石生、杨蓁对该两标官兵秘密联络,各带手枪随同蔡锷辅助掌握部队,如遇反抗或有障碍,由他两人想法排除。

起义前夕,黄毓英文鸿揆、王秉钧等三位排长在七十三标部做起义准备工作,丁锦亲自来三营质问:“三营为何不交代。”李鸿祥不动声色,勉强应付。晚上八点。黄毓英等正在给士兵分发武器,被队官唐元良发现,第二营队官安焕章阻止士兵领枪,这两个北洋军官都被黄毓英部下的士兵当场击毙。在北较场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起义的第一枪。由于比预定起义时间提前了三小时,各种准备尚未就绪,迫于情势紧急,李鸿祥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召集第三营全体官兵到北较场操场,宣布起义。

是夜,在巫家坝第七十四标标本部正在开会,商讨进行起义事件,晚上十一点见城内火光大起,发出信号,才知道是七十三标第三营已在北较场首先发难,炮标管带谢汝翼率领部队,在巫家坝操场宣布起义。接着率队入小东门,占领城埂一带,开炮轰击总督署和五华山,但军械局的敌人凭借地势险要和弹药充足仍负隅顽抗,一时攻不下,到了十日上午八点,军械局、五华山均围攻不上,谢汝翼非常愤慨,从东城骑马到军械局附近,实地观察,看出侧面围墙,敌守备薄弱,便在围墙一角挖了一个窟窿,把炸药塞进去,点燃引信,只听得山崩地裂轰然一声,坚固的围墙炸开了一个三五尺高宽的洞口。当时军械局和五华山的枪弹如雨点落下,起义军稍稍向后退一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谢汝翼身先士卒,督率前进!下命令叫第七十三标三营的士兵,向大门猛攻,他亲自带领炮兵五六人,由洞口冲进去,虽然被敌人轰死三人,但这支英勇的起义军,仿佛象一把锋利的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前门的敌人发现我军冲进去,惊惶失措,无心恋战,约近三百多人,由后门逃遁,也有的缴械投降,十日十点军械局全部占领。接着五华山敌军也全部瓦解,清军十九镇统钟麟被炮击毙,云贵总督李经羲仓皇出走,省城宣告光复。起义军开会商讨重要事宜,照会各国领事。通电三迤军民,一致赞成反正。会上,关于推云南都督一事,李鸿祥、|唐继尧、沈汪度、刘存厚、雷飙等,都认为蔡锷威望最高,担任都督为宜。但李根源、罗佩金、殷承(左边一个“王”字,右边一个“献”字)等持反对意见,谢汝翼看出有的人,各存私见,乃慷慨陈词曰:“舌斗乃春秋所戒,一室自起戈矛,三迤之危亡随之。”坚决赞成拥戴蔡锷将军以总司令的威望,举为都督,利于统军队而镇人心,议遂决。

当时湖南、陕西,山西等,响应武昌起义,先后宣布独立,云南光复后,西南的贵州、广西、长江下游的上海、浙江、江苏,也纷纷独立,四川因川汉铁路事件,首先和满清政府斗争,四川总督赵尔丰的清军在成都一带杨武耀威,清政府又派端方的部队,盘据在重庆一带,镇压革命,对四川的革命形势不利。从整个革命局势来看,危机在湖北,而湖北的危机又在四川,四川一天不安宁,湖北东北受敌,西南若不援助,湖北终归是保不住的。当时武汉战争激烈,袁世凯又受命为内阁大臣,亲自到前线督战、觊觎武汉三镇,湖北、四川岌岌可危,云南出兵援川,出于顾全大局,同时旅滇的四川人郭灿等,出自公心,看到乡里人民遭到涂炭,奔走号呼,相率涕泣,上书请求云南军政府;黎元洪、黄兴、谭延闿都督,也由湖北、湖南相继来电,敦请派军援川,以解湖北之危;同时胡景伊也从广西来电,请滇军出师赴急,而云南与四川接壤,唇齿相依,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云南军政府决议出师相助,希望早日实现共和。都督蔡锷任命援川总司令韩建铎,参谋长刘存厚,第一梯团长谢汝翼,参谋长顾品珍,副官长辛承贵,步兵联队长张开儒,骑兵联队长黄毓成,辎重营长徐采臣。第二梯团长李鸿祥,参谋长杨发源,副官长谢秉章,步兵联队长张子贞,炮兵联队长耿金锡,辎重营长肖泽周,骑兵队长王振伟。九月二十六日,谢汝翼率领第一梯团浩浩荡荡由昆明出发,路经东川,昭通,沿途安抚商民,剿除盗匪。滇军军纪严明,英勇善战。蔡锷都督对援川军下了五条指示:一、要遵守严明的军纪;二、要爱护百姓;三、不贪污受贿;四、勤操演;五、团结友爱。谢汝翼以身作则,带头遵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受到四川人民热烈的欢迎,沿途得到人民的支援。四川总督赵尔丰闻得滇军巳抵四川,很快就退出政权。四川人民公推蒲殿俊为都督,朱庆兰为副都督。不久,赵尔丰仍以办理边防的名义从中操纵,煽动兵乱,后民军率先入城,赵被杀。一九一一年赵端方为川汉铁路大臣,率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的人员,在资州(今资中)被起义新军所杀。援川军则帮助重庆军政府独立,推举张培爵为都督,清政府在四川的军队势力锐减。土匪骚扰,四川的光复未能早日实现。

十月十七日,援川军马队先抵叙府,二十四日谢汝翼统率大队人马来到,目睹假同志会数千人,围城数月,大肆进行抢掠。四川各大城市,争立都督,军政府力量单薄,不足制乱,各地揭竿而起,自称为大王,或称千岁。十月十八日,成都兵变,城内外抢劫一空,浦殿俊、朱庆兰潜逃。尹昌衡、罗纶替代他们。政府既是哥老会组成,各树党派,以争权残杀为务。带兵者非有大爷头衔,即难服众,又假借同志会名义,互相攻击,你说我是土匪,我说你是土匪。此时援川军驻扎在叙府,土匪拥众数万,奸淫妇女,大肆抢掠,联队长张开儒请示梯团长谢汝翼立即派兵驱逐他们,谢汝翼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免残杀,遂先派巡按史陈先沅和同志会交涉,给遣兵费八千串,要求他们解散,钱送了以后,依然如故。再向他们的首领披肝沥胆地开导,也不听从。会党又煽惑守卫叙府城的保安营,巡防营和援川军发生冲突。十一月八日,谢汝翼才转抚为制,亲自指挥攻击那一带的会党,命令张开儒统率邓泰中大队攻击翠屏、真武两山,由北城西城开炮把会党轰散,追击三十余里。

当时部下将士,都认为四川土匪纵横,人民遭到涂炭,乘我军军威大振的时刻,直接支援成都,以解川民于倒悬,谢汝翼说:“不好,这样一来,就会投鼠忌器,我们的军队进入成都四川人民必定疑惑我军别有意图,天下大局未定,川滇是唇齿相依,一旦发生抵触,别省如果信已为真,就造成亲者痛仇者快,影响达到‘共和’的目的”。部众叹服,认为正确。

“援川”本来是我省一支正义之师,认为四川居长江上游,交通便利,军事重镇,历代兴亡,关系全局,赵尔丰、端方等调集巡防军,全力进攻同志会,四川的局势危机万分,如果赵、端两人得逞,对中原的革命形势不利,所以云南军政府决定首先“援川”,在“援川”问题上有不足之处,也犯了一些错误,而使部分川人误认为有“侵川”之意图,在剿匪和作战中,也有误伤同志之处,彼此产生芥蒂,几乎发展为重大冲突,为了息事宁人,委曲求全,彼此让步,言归和好,是正确的,至于不足的地方,只能看作是当时“援川”的局限性。

我省原是协饷省份,光复以前,公私匮乏。“援川”军费由四川筹,谢汝翼、李鸿祥在川筹得白银百万余两,涓滴归公,悉数为云南富滇银行基金,发行纸币,统通金融。到一九一二年蔡锷整顿吏治,带头减薪,发展生产,财政稍舒,并有结余,为振兴工商业,办好学校,选派留学生打下物质基础。因此,谢、李二公在民国初年,廉洁奉公,威望很好,替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四川政局初定,正拟袜马厉兵,长驱北上。此时,南北和约,达成协议。蔡锷都督电召班师四镇。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援川两梯团会师于嵩明杨林驿站,六月援军凯旋胜利到达昆明。蔡锷亲率军政人员到郊外迎接,机关、军警、工商、学、团体等都去迎接,军容整肃,万众欢腾。受欢迎的援川军全部迎接到承华圃。接着第一梯团办理退伍事项,这事办完后,蔡锷委任谢汝翼担任都督府参谋厅厅长,兼云南省讲武学堂校长。云南全军队改编为一师,委李鸿祥担任第一师师长兼政务厅厅长。

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日,奉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之命,委谢汝翼担任云南省陆军第二师师长,驻扎在蒙自。他深知三迤县治,巡防队极弱。整顿改编陆军后,其中军事知识浅薄者,不宜担任军官者,一律保送进讲武学堂肄业,提高军事素质。谢汝翼在蒙自整军安民,迤南人民至今颂扬不止。八月,蔡锷调北京另有任用,这时,谢汝翼担任云南迤西镇守使代云南省都督。十月,由蔡锷推荐唐继尧,袁世凯遂任命唐为云南省都督。

一九一四年春,袁世凯下令云南立即裁撤迤西镇守使。这一设制,谢汝翼在辛亥革命及援川军有功,卓有功劳,即日来京,另有任用。五月三日,谢汝翼赴北京途中,乘滇越铁路火车,车行至宜良糯租,忽有一刺客潜入头等车厢,乘他不备,开枪击中头部胸部等要害处,立即死亡。凶犯当场被抓获,押到昆明,由民政厅长李鸿祥亲自审问,该凶犯何荣昌原是玉溪大营回族,是谢汝翼部下,曾担任排长,因酣酒殴斗,违反军纪被革职。因此,他怀恨在心,又受奸人收买利用,行刺的手枪是王廷治授给他的。王是唐继尧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又是唐的亲信,对唐唯命是听,这样案情大白。这一重大案件无疑与唐继尧有牵连,此案不便追问下去,李宣布退堂。总统下令严惩罪犯,将何荣昌法办,追赠谢汝翼为陆军上将,由李鸿祥主持在省忠烈祠开吊、祭奠,安葬在园通山。谢汝翼牺牲时年仅三十五岁。闻者痛惜。一九四七年,谢墓迁至西山太华寺附近,至今犹存,但已年久失修。谢汝翼夫人刘民生两子,长开志,次开仕,早已病逝,侧窒李瑞兰生女开兰,与朵吉安绪婚。

综观谢汝翼一生,智勇双全,为吾滇有数的将才,勇于赴义,功成而不居,性情坦率淡泊,与人无争,待士卒和颜悦色,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平生慕岳武穆为人,服膺“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命,犹是天下太平矣!”汝翼庶几近之。

英勇事迹

重九起义

1911年8月,受四川争路风潮影响,讲武堂300多学生意起革命,谢汝翼认为时机未到,极力劝阻。后,武昌新军起义消息传来云南,形势急转,蔡锷等密商运动官兵,谢汝翼参加了蔡锷召集的秘密会议,议定9月9日深夜3时起义。谢是主张起义最积极者之一,后来被称为“重九起义”。

1991年8月9日下午7时,谢下令以进行夜间演习为名,令司务长造饭,又令军需长给士兵分发武器、弹药。11时,见城内火光大起,知李鸿祥率第七十三标第三营已在北较场首先举事。谢即在巫家坝操场宣布起义,率炮兵部队入小东门,占领大东门城埂,炮击督署和五华山、军械局。清兵凭借弹药充足,围墙坚固,负隅顽抗,义军久攻不下。谢非常气愤,骑马到军械局观察后,决定从侧面围墙守备薄弱处突破。即命步兵在围墙一角挖个窟窿,用炸药炸开一个洞口,谢亲率炮一门,移至距军械局50余步开炮。当时,清军阻击的枪弹密如雨点,起义军进攻受阻。在这关键时刻,谢汝翼身先士卒,督率前进,命令士兵向大门进攻,他亲自率领五六名炮兵由洞口冲入,与李鸿祥起义部队共同配合战斗,终于攻克了军械局。接着,起义军攻下五华山,全城宣告光复。 援川平匪

当时,川中形势危急,清政府令赵尔丰、端方部队剿办。黎元洪、黄兴两都督及四川绅商,请求滇军派兵援助。于是,军政府开会研究援川问题。有人提议宜川黔两路兴师。谢汝翼极力反对,说:“黔,山国也,依附邻封,云南、广西反正,即难独异;蜀居长江上流,交通便利,历代兴亡,皆有关系。现闻赵尔丰调集巡防军,力攻同志会,成败尚未可知,若赵、端得逞,于中原影响极大,以形势时局论,援黔犹可绶也,实不能不迅速援川。”会议决定援川。蔡锷任命谢为援川军第一梯团长。谢部取道东川、昭通进发,沿途安抚商民,剿除盗匪。四川都督赵尔丰闻滇军至,交出政权兵权。10月下旬,谢部进抵四川叙府。

当时四川境内土匪纵横,人民遭涂炭。部下将士主张乘此军威大振之时,直援成都,以解倒悬。谢汝翼不然,他说:“吾若进兵成都,蜀人必有疑滇之意,天下大局未定,蜀滇唇齿相依,一旦抵触,他省闻之,谁不解体,而共和目的,岂能达耶!”众人信服。唯对自流井被周匪鸿勋蹂躏不堪,绅士请派兵进剿一事,谢认为“成都叠遭兵变,财产损失,不下千万,若井盐复不能保,全川财源绝矣”,同意派兵清剿。遂派黄毓成率支队进驻自流井,派张开儒、顾品珍率支队驻五通桥,维持保护,不遗余力。威迫川南二十余州县反正;平富顺、南溪、健南、屏山各地及川南一带土匪。

遇刺身亡

1914年5月3日中午,一列从昆明开往越南的火车正行进在滇越线的宜良、阿迷(今开远)两县间的糯租小站。此时,一等车厢内豪华的铺上,一位身着中将军官服的将军正在闭目养神。旁边一位军官也正在另一张铺上打盹。空荡荡的车厢里就这两个人,天气闷热,而火车的“咣当”声催人入眠。忽然,车厢门口闪进一个壮汉,此人直奔到那位中将跟前,从腰间抽出一支新式七响小手枪,对准中将的胸部连发数枪,将军顿时歪倒在靠背上,胸口的鲜血汩汩而出。另一位军官从梦中惊醒,飞身将刺客的手枪扑落,而刺客任被扭住胳膊而不反抗。法籍列车警察闻声赶到,拘捕了刺客。

这遇刺的将军是云南迤西镇守使谢汝翼,同行的军官是他的留日同学姜梅龄。3月份,北京的大总统袁世凯电召谢汝翼入觐,4月28日又发来“大总统令”,召云南民政长李鸿祥入京觐见。一时间,民间议论纷纷,多说:“大总

统正在‘改革’,急需用人材,李、谢两个将才可能要重用了。”李、谢二人是从战火中并肩走出来的,谢汝翼决定先期入京,李鸿祥留在云南处理事务。

谢汝翼是云南早期派往日本学军事的留学生,在蔡锷手下为光复云南立下了战功,并曾率部援川,迫使川督赵尔丰交出了政权。1913年任云南仅有的两个陆军师之一的第二师师长(李鸿祥为第一师师长),晋升为陆军中将。12月,他出任迤西镇守使。随即,谢汝翼率部击溃了滇西大理的郭嘉宾的冒牌“同盟军”,收复了大理。

1914年5月3日上午,谢汝翼搭乘滇越铁路火车南下,准备经越南、香港,然后北上入京。李鸿祥为谢汝翼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整个昆明城张灯结彩,悬挂上五色旗,以欢送这位“特使”入京。参谋长姜梅龄放下公务,与谢汝翼一起登车,打算一路护送谢汝翼到中越边境,没想到还未出云南,就遇上了刺客。这下子各种议论揣测纷至沓来,有说袁世凯召谢汝翼进京是假,调虎离山刺杀之是真;有说唐继尧恐谢汝翼入京高升,将危及自己的权势,因而杀之。为正声名,李鸿祥和滇督唐继尧联合发出了谕告:

“谢使北上,途遇狙击。行凶正犯,登时拿获。讯明惩办,水落石出。诚恐不肖,妄相揣测,造作谣言,妄图煽惑。谕尔四民,勿听勿慑!”

随后三天里,三次预审刺客,结果大出人们的意料:谢汝翼被刺纯属刺客个人一时想不开,并非有政治阴谋在内。

27岁的何荣昌是云南武备学堂毕业生,在任驻滇步兵第三团三营十连连长时,因不满营长沈得全克扣军饷和津贴,被除名。谢汝翼见何荣昌来状告沈得全,便不问情由把何荣昌关监20多天。何荣昌出狱后图谋报复,便向在二团任少校团副的同学何廷栋借了一支新式七响枪带在身边。事过大半年,何荣昌去见李鸿祥,陈说冤屈并讨一军职。已任云南省民政长官的李鸿祥让何荣昌去找李伯庚参谋长寻条路。何荣昌两访不遇,三访时,传达称李第二天一早要到车站欢送谢汝翼,已早早睡下了。何荣昌偶尔得知谢氏行踪,杀心又生,便在第二天早上购票上了三等车厢。何荣昌怀揣绝命书,腰插手枪,多次探视一等车厢,见谢、姜二人谈兴正浓,无法下手,便另寻他机。谢汝翼的警卫与随从分乘三四等车厢,一等车厢只两个人,给了何荣昌可乘之机。最后一次探视时,见谢、姜二人已在打盹,何荣昌便窜进车厢开了枪。

袁世凯闻报后,令对谢汝翼追“照陆军上将例议恤”,并命唐继尧公审何荣昌。军事法庭判处何荣昌“挟忿逞凶,戕杀长官”之罪,立即枪毙。

何廷栋借与何荣昌的七响枪是头一年从土匪身上缴得的。因此,他被以“隐匿没(收归)公手枪,复敢妄自借给业经撤差人员,致酿重案”,拟处监禁二年,交昆明监狱执行。

名校校长

在云南讲武堂历届领导人当中,谢汝翼曾经担任过校长。

云南陆军讲武堂,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对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设立的一所军事学校,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毕业后任中下级军官。由于该校教职员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在日本学习时就倾向革命,一部分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员。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同时又抓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提高。使学校成为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团结云南革命力量的核心。后来在“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中,不仅讲武堂的教职员成了核心人物,讲武堂的学生亦成了中坚力量。

从1909年开办,至1928年结束,共招收学生19批,分步、骑、炮、工4科,第15期还有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的留学生。历届毕业生中,如第三期特别班的朱德,第十五期的叶剑英,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第四期的龙云成为执政二十多年的“云南王”。还有的学员成为越南人民军总司令的武元甲、朝鲜人民军副司令崔镛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