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骊
谢铁骊(1925年12月27日-2015年6月19日),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淮海军政干部学校。1959年,独立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无名岛》 。1963年,执导剧情电影《早春二月》,该片获得第12届葡萄牙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196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上映 。1975年,担任剧情电影《海霞》的编剧 。1980年,执导战争电影《今夜星光灿烂》,他凭借该片入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谢铁骊 (导演) | |
---|---|
出生 | 江苏省淮阴市 |
逝世 | 2015年6月19日 | (89歲)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导演 |
知名作品 | 《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海霞》、《大河奔流》等 |
目录
人物经历
1940年,谢铁骊参军,跨进革命队伍。
1950年,跨进电影界。他先是在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倡导建立并任所长的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当了3年教员。从招生到给学生讲课,自己还要读书学习,大量观摩中外影片,尤其是苏联影片,谢铁骊过得十分充实。后来的22大电影明星中,庞学勤、李亚林、张圆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反派演员安镇江就是谢铁骊的学生。
1953年,电影局演员剧团成立,田方担任团长,谢铁骊担任常务副团长。
1956年,已经34岁的谢铁骊随着演员剧团的一部分人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是做了两部电影的副导演。
1959年,独立执导了第一部影片《无名岛》,从此一发不可收,一路走下来竟也有了《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海霞》、《知音》、《包氏父子》、《红楼梦》、《清水湾、淡水湾》、《大河奔流》等30多部影片,为新中国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有些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1971年,谢铁骊被下放到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和工人熟悉后,他们反映说很想看新拍的故事片,谢铁骊等人就把情况写信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同意他们拍故事片的要求。优秀演员当年都是在谢铁骊的片子中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
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6部8集电影《红楼梦》后,谢铁骊决定拍《聊斋》,就有了电影《古墓荒斋》。
2013年12月1日,中国影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谢铁骊被推举为中国影协第九届名誉主席。[1]
2015年6月19日10点40分,谢铁骊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0岁。
2015年7月6日上午9:30,谢铁骊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南院告别厅举行,谢芳、田华、谢飞、于洋、李少红、蔡明等诸多老艺术家、导演演员现身,送谢铁骊最后一程。[2]
人物生活
谢导和夫人王遐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夫妻。他们在十四五岁的少年时代就认识了,称得上是“青梅竹马”。当时他们都是部队文工团员,虽互有好感,因为是战争年代,既没有花前月下的散步,也没有卿卿我我的誓言,只是把感情藏在心底。
1950年,谢导和夫人王遐结婚。 谢导是一个不崇尚爱情至上但笃信白头到老的人,即使有了家,他也不把家庭婚姻当作一生唯一的寄托,他说自己一生都是这样想的,因此他没有拍过恋爱至上的电影。他们有时也为一些小事吵架,但却吵不起来,原因是谢导有个特点,越是生气口齿就越流利。王遐是容易笑场,吵不了几句就开始笑,越笑越厉害,直至用手捂住嘴走开。谢导很感激老伴,他说工作非常忙碌的那些年,平时都住在单位,只有周六晚回家,周日又到单位看书去了。因为他们是从部队调来的,土台子出身,也没看过电影,人家看不起他们,只有努力去做。让谢导欣慰的是王遐对此从来没有埋怨过,他们彼此特别信任,没有怀疑过对方。
社会工作
谢铁骊执导多部电影作品,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
建国后,谢铁骊历任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系副主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副团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中国影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谢铁骊是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主席,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电视部高级顾问,《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影视音像交流协会会长。
获奖记录
1981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今夜星光灿烂》,提名)
1990年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红楼梦》)
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11年第2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