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婆
人物分析
譚婆「小娟」嫁給譚公,師兄趙錢孫老不服氣,後來看見譚婆小事即怒,出掌打譚公,譚公全不在意,隨手給自己敷上自製靈藥,藥到消痛,趙錢孫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早知這般,悔不當初,受她打幾掌,又有何難?」
夫妻之道,原來是妻子愛打人,做丈夫的便精研傷藥,妻子打人出掌如風,做丈夫的便練習敷藥快如閃電,兩人抵消。
趙錢孫痴心要與「小娟」私會,聽她唱個曲兒,不料被喬峰撞見,他倆寧願身敗名裂,也不透露「帶頭大哥」姓名,喬峰帶了譚公到場,希望逼三人吐露真情,豈料他兩人轉瞬遭害,而譚公亦傷心自殺,死前最重要的是摟着譚婆身子,把趙錢孫推開老遠。笑話突然變成悲劇,令人惻然。
譚公譚婆趙錢孫本是師兄妹,年輕時不免出現二男愛一女的三角戀愛局面。那時譚婆婆究竟喜歡誰,也說不清,總之是譚婆少女時愛耍小性子。譚公呢?曲意奉承,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樣譚婆就嫁了譚公。趙錢孫失戀痛苦得連姓名都不要了。幾十年過去了,三個人還是這樣糾纏不清,而且更上水平。
評價
重情重義!
譚公譚婆趙錢孫三人的調笑節目,如漫畫一般,折射俗世中一些男女情愛道理,讀之可作會心一笑。
《天龍八部》中的愛情片段常常為人熟諗。其中有種種刻骨銘心的、完美的戀愛,有蕭峰和阿紫,我卻獨被趙錢孫的愛情感動。 趙錢孫並不叫這個名字,為愛,他也可以叫「周吳鄭王」,「馮陳褚衛」,為了他的「小娟」,他迷失了自已。 而譚婆小名「小娟」,只有趙錢孫自已可以叫。
金庸在《天龍八部》中給這個痴情種子只安排了三次出場機會,但這個人物的卻血肉豐滿。 他愛他的「小娟」,愛的很苦。他不屑於與眾人為伍,窮其一生,痴迷心性,只為了「小娟」。
他首先出現是在杏林中丐幫大會上。倒轉背身騎驢而來, 看到譚婆立即「雙目凝視,神色間關切無限,柔聲問道:『小娟,近來過得快活麼?』」,而因為這一句話讓「鐵面判官」單正率眾子到來打斷,他就一直任性的和單正作對,單正耐何不了他,忽然靈機一動,說:「閣下說譚婆的閨名,天下便只閣下一人叫得,是也不是?」,「兄弟自然不敢叫,卻難道連譚公也叫不得麼?」,趙錢孫鐵青着臉,半晌不語,「眾人皆以為他被問倒了,忽而他卻放聲大哭,涕淚橫流,傷心之極。小娟」變成了「譚婆」,這種刺痛,幾人能承受?
這就是金庸的高妙,哭是極苦的表現,哭有大聲的,哭有無聲的,不哭只是未到傷心處。譚婆不得不道:「你又發癲了,在眾位朋友之前,要臉面不要?」,「你拋下了我,去嫁了這老不死的譚公,我心中如何不悲,如何不痛?我心也碎了,腸也斷了,這區區外表的臉皮,要來何用?」,愛就是這樣,要愛就愛的徹底,要哭就哭的痛快,要痛就痛的深入骨髓,要媚就媚得陽光滿懷。趙錢孫的愛酣暢淋漓,溫柔似水。
再說譚婆看他這樣,無何奈何,只能勸戒,丐幫有正事,讓他乖乖的聽着吧。趙錢孫說只要譚婆一笑,他就聽話。譚婆莞爾一笑,對於趙錢孫已是全部,足以使他神馳目眩,魂飛魄散,於是他消停了,又痴痴的沉浸在愛的虛幻世界中。
而杏林中,是趙錢孫和他的「小娟」四十年後的初會,趙錢孫為了「小娟」幾十年苦戀不已,丐幫徐長老問「帶頭大哥」信中之事,他卻隻字不落的把譚婆寫給他的信背了出來,情深如斯,他腦海中已容不了旁物了。 趙錢孫第二次出場是在「聚賢莊」的英雄大會上,眼看趙錢孫就要被喬峰擊中,譚婆危機之中,捨命一拉,一聲「你不要命了嗎?」雖是在刀光劍影中,趙錢孫還是心頭一喜,和心上人在一起,再艱險,也是天堂。愛足以讓人忘記險境,忘記生命。
愛她就跟隨她吧。那怕一輩子不見,只是悄悄的走在身後。趙錢孫第三次出場是在衛輝城內。從杏林中他一直跟着譚婆。而想法非常簡單,只為了想聽譚婆唱一唱從前的那幾首兒歌。「小娟,今日咱倆相會,不知此後何日再得重逢,只怕我命不久長,你便再要唱歌給我聽,我也是無福來聽的了。」讀了白髮蒼蒼趙錢孫的這句話,無論誰聽了都得動容。人和人會相逢在頃刻之間,也會瞬間分離,能有緣分共聚把往事一一拾起,煙雨重山,何其不易,更多的只是在峰煙彼岸默默的守望。「當年郎從橋上過,妹在橋畔洗衣衫…」譚婆輕哼起兒歌,那是一段最初的歲月,錯過了,也就錯過了一生。
「趙錢孫喜道:『小娟,多謝你,多謝你。』」,這是《天龍八部》中趙錢孫留給讀者的最後一句話。我們更應當感謝你,趙錢孫,是你留給了世上無塵無埃的愛。
趙錢孫的愛是純潔的、無暇的,理想化的,這樣不好嗎?當它真能感化人們,觸及人們心中的那份愛時,它實際存不存在,或具體存在於哪兒,卻並不重要了。
「四十年前同窗共硯,切磋拳劍,情景宛在目前,臨風遠念,想師兄兩鬃雖霜,風采笑貌,當如昔日也。」這就是譚婆寫給趙錢孫的信,聊聊幾句,卻讓他銘記一生。四十餘年只不過彈指之間,總有人曾同窗共硯,若錯過了,桃花凋落,池閣蒙塵, 山盟空在,錦書難托,那就臨風遠念,祝福永遠;若擁有着,金風玉露,相逢相知,佳期如夢,珍惜當下。
寫到這,愛似乎簡單了許多,只為了百年之後,我們還能聽到彼此心中那一句「多謝你,多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