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譚延闓墓

譚延闓墓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外靈谷寺東北側,紫金山東峰下。墓園由關頌聲、朱彬、楊廷寶等人設計,占地300餘畝,1932年12月建成[1]。其設計一改通常陵墓講求對稱、程式化的布局常規。譚延闓墓充分利用泉石著勝、林壑深秀的自然條件,倚山構築成曲折幽深的墓道,巧妙布置成具有園林風格的墓園,在陵園建築史上很有特色[2]

快速導航 : 詞條圖冊

中 文 名 : 譚延闓墓

開放時間 : 全天

門票價格 : 免費

地理位置 :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

景點級別 : AAAAA級

占地面積 : 300餘畝

目 錄 : 1建築布局 : 2建築布局 : 3人物簡介

目錄

建築布局

譚延闓墓

南京中山門外靈谷寺東北側,鐘山東峰下有一碑池,池中贔屓馱一石碑,上書「靈谷深松」。其實,這塊碑是曾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延闓的墓碑,上面原有蔣介石題書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前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公延閻之墓」字樣,1949年後才被改寫的。

繞過這座碑池,就是通向譚延闓墓地的甬道。譚延闓墓的工程由中國著名建築學家關頌聲、朱彬、楊廷寶於1931年設計,建造者是申泰興記及蔡春記營造廠。 1933年落成,歷時一年半,耗資約20多萬元。譚墓的設計是煞費苦心的,為了有別於中山陵的嚴謹對稱的格局,設計者們利用原有山水地勢,因地制宜運用園林設計手法,將譚墓構築成曲折幽深,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的墓園。

建築布局

譚延闓祭堂

譚延闓墓共分龍池、廣場、祭堂、墓室(寶頂)4個部分。在「靈谷深松」碑前的路南是龍池,約5米見方,圍以石欄。池壁鑲龍頭2個,1個出水,1個進水。龍池原是歷史名泉。據說這泉水有八大功效: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淨、七不磕、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

經過「靈谷深松」碑,向墓地方向行約 20米,為譚延闓墓第一道南湖石牌坊;400米長的甬道盡頭,有一小石橋,過橋便是墓前廣場。廣場呈橢圓形,廣場四周古木參天,樹蔭蔽日,清靜幽雅,極具山野之趣,其中央有一橢圓形花台,植松、竹、梅。廣場東北角有四楹三開間漢白玉石牌坊一座,牌坊柱上刻有楹聯一副:鳳翽鷹揚一代羽儀尊上國;龍蟠虎踞千秋陵墓傍中山。

譚延闓墓山坡上還有一通青石國葬命令碑,碑的正中刻有「功在黨國」四字,碑額刻有國民黨的黨徽,現字跡與圖案了無。過牌坊,沿水泥墓道拾級而上,可達祭堂。祭堂坐北面南,重檐歇山頂,上覆琉璃瓦。祭堂內的天花、梁、椽、檐、牆壁均貼金粉繪,工筆畫彩,富麗堂煌。從祭堂再順墓道往上行,就是墓室。墓室坐落於水泥平台中央,直徑9.5米,高3.5米,原內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覆花崗石。原墓在「文革」中被毀。1981年國家撥款按歷史原貌重新修葺,墓內葬有譚延闓的骨灰罐。墓包前的漢白玉石祭桌,也是當年譚墓的原物。

人物簡介

譚延闓墓

譚延闓(1880~1930),字祖安、祖庵,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是民國早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譚延闓曾任參議院院長、民政部長、湖南省長兼督軍、民國革命軍第二軍軍長,1927年後又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1930年9月21日在南京參加軍事檢閱中風去世。


參考資料: 1. 南京譚延闓墓紀念牌坊攻略,南京譚延闓墓紀念牌坊門票/遊玩攻略/地址/圖片/門票價格【攜程攻略】 攜程 [引用日期2021-03-13] 詞條標籤: 旅遊 合作編輯者:

視頻

《金陵文脈》——譚延闓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