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昌鎔
譚昌鎔,齋號沒名堂,1933年出生,四川成都人。中國著名的花鳥畫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中國舞台藝術家協會四川分會理事,四川中國畫研究會會長,國畫家,舞台美術家。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使他藝術創作日臻完美,其作品畫路極廣,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形神兼備,情趣盎然,獨具一格,作品先後送往英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比利時、瑞士、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十餘個國家展出,並獲得普遍成功,在海內外享有盛譽。[1]
目錄
簡介
譚昌鎔畫畫有癮,一天不畫,渾身就會覺得不舒服,不管走到哪裡,能不能有條件畫畫是他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我就是一個手藝人。」放下畫筆,譚老講起了他的手藝人生涯。
「我不是什麼大師」
我一直說自己不是什麼大師,就是實實在在的手藝人,也可以說是匠人吧。從小母親就教育我說要把手藝學好,天干餓不死手藝人。後來在創作中我也有一個體會,搞藝術的人,拿到筆以後,必須要有一個很精湛的手藝人的心態,你才能完成你的作品。當我們構思的時候,你可能是一個藝術家,但你一旦拿到筆,必須很快地轉化成一個手藝人。
無中生有,得意忘形,軟硬兼施,弄巧成拙,手下留情。這就是我的藝術追求和指導藝術的創作方法。
經濟是「1」文化是「0」
過去怕談物質,現在只談物質,一切都納入經濟軌道去了,好像是每個人都必須是商人,你搞的每個工作都是為了賺錢,就把文化產業化。我就說,產業這兩個字就是悲慘的慘,造孽的孽,文化就是悲慘而造孽。(笑)藝術有沒有市場規律呢?有。前人做藝術買賣的,總結了一個「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個就是藝術作為商品的規律。我覺得這個規律是很好的。我說三年不開張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六年不開張,開張吃六年,第三步就是九年,最後呢,就是永遠不要開張了。一個事情絕對了都不好辦。我們現在時時處處都講錢,搞經濟的是第一位的,好像我們搞文化的就是給他們帶來包袱,好像他們在供養我們一樣。我跟搞經濟的講,經濟和文化其實也是兩個數字,經濟是1,實在的,我們文化是零,看起來是空的,但是沒有這個零你就只能達到9,你翻不過十的。你這個1有了我這個零,有了文化,一下就是10了,再加個零,一下就是100了。
「空」是很偉大的
我的畫室名叫「沒名堂」,「沒」和「莫」相同。「沒名堂」是成都人罵人的話。在別的行業的人看來,我們搞藝術的都是沒名堂(笑)。沒,就是無,有和無是人生兩件事。我剛寫了兩句話:有也好,無也好,有無都好;生也妙,死也妙,生死皆妙。這樣一來,心態就平和了。有名堂和沒名堂也是辯證關係。你要先有後無,才是真正的無。你本身就沒名堂,取個沒名堂,就是真的沒名堂了。(笑)再說,沒,空,是很偉大的,我們要經常處在沒名狀態,才曉得追求、進步,如果覺得已經很了不起了,就該垮杆了。
我的自白書
我1933年生於成都,屬雞。自幼怕上學讀書,而喜歡東塗西抹,胸無大志,一心只想成為一個有一技之長的手藝人。
我最愛看川劇,那裡面總有些東西使我着迷。13歲時,拜上海來的倪冰生先生為師學布畫景,從那時起直到現在一直在成都川劇院畫「檔子」。由於工作需要我什麼都畫,什麼都平平常常,所以也就無一技之長了。悲哉!
[2]
走近著名畫家——譚昌鎔
作品
飛揚
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尋尋覓覓
圖片來自新浪
吉祥富貴
圖片來自新浪
多思圖
圖片來自新浪
花卉
圖片來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