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谶
拼音; chèn
部首; 讠
总笔画; 19
注音; ㄔㄣˋ
笔画; 19
结构; 左右
输入法编码; 五笔型86:ywwg 五笔型98:ywwg
全拼输入:chan,chen 双拼输入:if
四角号码:33750 电报码:6244
郑码输入:soh,so 太空码:irr,irry
导码输入:qyyq 太极码:6244
部首输入:无区位码:DADF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C36
字形结构
音韵参考
[广 韵]:楚谮切,去52沁,chèn,深开三去侵B初
[平水韵]:去声二十七沁
[粤 语]:caam3cam3
[闽南语]:chham3
基本字义
1.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
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书。~记(预言将来的文字图像等)。~语。
详细字义
〈名〉
形声字,含义: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
同本义 [augury;prophetic remark]。迷信的人所称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
【谶兆】预言吉凶的先兆。
【谶记】预言未来事象的文字图录。
【谶书】预言将来事情的书
【谶语】指将来应验的话,当时无意间说出,一语成谶
常用词组
1. 谶纬 chèn-wěi
谶书和纬书的合称。流行于汉代的一种迷信。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谶纬之学
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视为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盛行于西汉后期,东汉末期渐衰。
纬神学在西汉末年的哀、平之际大兴,王莽与刘秀就分别利用图谶、符命,作为"改制"与"中兴"的合法依据。在这些事件的推波助澜之下,到了东汉,谶纬神学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 谶语 chènyǔ
迷信的人指事前预言、事后应验的话。 莫信~语。
【一语成谶】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诗谶】谓所作诗无意中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事。例如有些谣谶的出处甚为奇特,它为当事人所自作,却预兆着对当事人不利的事件,可是在当时却非当事人所知。这些谣谶,即所谓"诗谶"、"语谶"。最著名的诗谶,出自隋炀帝之手。他开凿运河,乘凤肪下扬州,一日忽得一诗曰:"三月三日到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意欲持钓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此诗甚劣,然而炀帝却交付乐工,令随行的宫女合唱,炀帝闻歌甚为得意,然而识者却已暗讶为不祥。盖当时李渊已渐成势,鲤李二字同音,是故诗意有李渊化龙之意。此外,炀帝又曾作索酒歌曰:"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焰奕红辉。"炀帝每在迷楼饮酒作乐,必令宫人唱此歌。及至后来,李渊大兵攻入京师,唐兵将迷楼付诸一炬,那就应了诗的后两句。
【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曰:"前所诛妇人,不足消'檿弧箕箙'之谶耶?"
【例】《三国演义》第三回:先是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
【谶兆】预言吉凶的先兆。
【谶记】预言未来事象的文字图录。
【谶书】预言将来事情的书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谶
《唐韵》楚䕃切《集韵》楚谮切《韵会》《正韵》楚禁切,$㞚去声。《说文》验也。《徐曰》凡谶纬,皆言将来之验也。《六书故》前定徵兆之言也。《释名》纤也。其义纤微也。《史记·赵世家》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於是出矣。《后汉·光武纪》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注》谶,符命之书也。《晋书·武帝纪》泰始三年,禁星气谶纬之学。
又《集韵》叉鉴切,搀去声。与忏同。悔也。○按忏悔之忏本从心,集韵强同,非。
又叶楚献切,音〔。《山海经·堪㐨鱼軨軨兽赞》见则洪水,天下昏垫。岂伊妄降,亦应牒谶。 俗作䜟,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