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香
豆瓣香 |
中文學名: 豆瓣香 |
豆瓣香[1],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山桂花OsmanthusdelavayiFranch.的葉及皮。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具有祛痰止咳,化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慢性氣管炎,跌傷瘀痛,外傷出血。
目錄
入藥部位
葉及皮。
性味
功能主治
清熱消炎,止血生肌。慢性氣管炎;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扭傷疼痛等[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消炎,止血生肌。主治慢性氣管炎;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扭傷疼痛等。」
相關配伍
1、治骨折:豆瓣香鮮皮、葉適量,搗爛。復位後,外包於骨折患處,3-5d換藥1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外傷出血,扭傷疼痛等:豆瓣香研末外用或搗爛外敷[3]。(《全國中草藥匯編》)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8-15米,近無毛;樹皮灰褐色,不裂,有臭味。葉近革質,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4-18厘米,寬3.5-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粗齒和帶不整齊的腺齒,兩面無毛,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中脈在上面凹,下面突起,側脈5-10對;葉柄長2-4厘米,稀6-8厘米,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5-10厘米,稀20厘米,多分枝,幼時被黃棕色毛,以後脫落無毛;花淺灰色或黃綠色,有芳香;花梗長3-5毫米,在果期花序軸增粗;苞片小,錐狀或披針形,早落;萼片為卵形,長3-4毫米,頂端圓形,有緣毛;雄花:有多數雄蕊,花絲有毛,伸出花冠,花葯為黃色;腺體肉質,有短毛;雌花:萼片和退化雄蕊較雄花短一半,子房長圓形,無毛,兩端尖,不完全的3室,每個胎座上有2至多顆胚珠,花柱通常3個,柱頭長圓形,稍凹。漿果成熟時紅色至黃紅色,球形,發亮,直徑5-8毫米;種子1-2粒,扁圓形或球形,子葉黃綠色。花期2-6月,果期4-11月[4]。
分布區域
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雜木林或灌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