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象
形态特征
成虫椭圆形,长4.0~5.5mm。前胸背板横宽,密布刻点。小盾片近方形。鞘翅两侧缘近平行,肩胛突出。卵椭圆形,淡黄色,长约0.8mm。在较细的一端着生2根约0.5mm长的细丝。老熟幼虫体长4~5mm,白色,体呈菜豆形向腹方弯曲。蛹椭圆形,长约5.5~6mm,淡黄色。[1]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各地发生期,由北向南逐步提前。豌豆始花,成虫始出;豌豆盛花,成虫亦盛;豌豆成熟,成虫绝迹。产卵盛期约在5月中旬,每次平均产卵150粒。该虫主要以成虫在豆粒内、仓库、壁缝、包装物及野外屋檐、木柱、篱笆、树皮下等处越冬,但大部分在豆粒内,也发现少数个体以幼虫或蛹越冬。
分布与危害
危害豌豆。国内除黑龙江外,其他各地均有,且不论在田间豌豆结荚期或仓库贮藏期,均较常见[2]
防治方法
严格检疫,尤其是从疫区进口的豆类产品。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适时对仓库的缝隙、旮旯以及仓外的草垛、垃圾等卫生死角清理,因为这些地点都有可能成为越冬成虫的栖身场所。种植豌豆期间,可进行田间喷药,降低豌豆象的发生率。豌豆收获后,在半个月内使用塑料薄膜密封气控保管或熏蒸处理。停止种植豌豆3年,彻底消灭豌豆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