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豐羽計畫歷經十年終於開工,花蓮縣政府於民國102年開始規劃設計光復鄉馬太鞍豐羽計畫園區,歷經土地取得、14次流標等波折,去年十二月順利發包。興建文化展區及典藏區等,作為原民文化研究基地,中央核定新台幣近1.8億元,於111年4月26日開工動土,邀集中央、地方、部落舉行開工典禮,希望透過這項工程設施,帶動部落文創經濟發展,也呈現在地阿美族文化特色,展出珍貴文物

豐羽計畫基地占地約1.5公頃,位於台9線光復路段,去年取得建造執照後,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營建原物料飆漲等影響,歷經15次工程招標,直到去年底完成發包,今天舉辦開工祈福典禮,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主持,立委鄭天財等人到場。

目錄

夷將.拔路兒

致詞表示,第一期施工範圍是豐羽計畫文化驛站場館及周邊環境整理,中央補助經費近1.8億元,是原民會歷年來核定單一計畫最高金額,補助第二高也在花蓮,為豐濱鄉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已於今年3月開工。 花蓮縣長徐榛蔚致詞指出,受到原物料飆升影響,將豐羽計畫分兩期進行,這次捨棄的戶外場域如舞祭場及觀禮台列為二期計畫,將繼續爭取經費,初估尚缺6000萬元,於一期完工後接續施工。

徐榛蔚表示

文化驛站場館設有阿美族文化展區、表演廳、數位體驗、圖書典藏空間及研究室等,完工後將是中南區原住民族文化及歷史研究基地。

縣議員蔡依靜(Lamen Panay)

來自光復鄉馬太鞍部落的縣議員蔡依靜(Lamen Panay)接受媒體聯訪指出,馬太鞍部落有500多件文物放置在中研院保存,其中包含末代領袖sapalengaw的頭飾跟權杖等珍貴文物,場館啟用後,未來會以短期展覽、人才培訓等方式,讓文物回到部落,後代族人能有機會接觸、認識部落歷史。 [1]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