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
象传 |
中文名称;象传 分为;《大象传》、《小象传》 出自;《易传》 类别;中国哲学专著 |
《'''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小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国哲学专著,为解释爻、象之辞,也称《易大传》。旧说为周公所作,或说出于孔子。
《周易》大传(即《十翼》)中的上下两篇共450条。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辞。)。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也称象辞。[1]
目录
引言
如果将《易传》中的《象传》、《文言传》所论天地之道、人道的内容与《彖传》所论作个比较,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总体的思维取向不同。尽管《彖传》和《象传》、《文言传》同是用类比的方法从天地之道推导出人类社会的法则,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彖传》多是对天地的规律作客观的认知型把握,而《象传》、《文言传》则可以说是对天地的比德,即对世界作一种情感型的把握。
论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干·象》)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干·文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坤·六三.小象》)
在《象传》、《文言传》,作者实际上是把人类自身的情感、意志和道德准则赋予了自然的天、地、万物,再反转过来,用这种天地之道来为它提出的人道作自然哲学的论证。《象传》、《文言传》从天地之道到人道的思想,从形式上看,不过是一种循环论证,表面上是从天地之道到人道,实际上是用人道淹没了天地之道。但从内容上看,《象传》、《文言传》所论述的人道原则却是极有价值的,它是对先秦儒家学派政治、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上面,我们把《彖传》、《象传》、《文言传》有关天、地、人道的内容作了比较说明,发现《易传》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对天地之道的理解,即在《彖传》中占主导倾向的力图对自然的天地规律作客观认知型把握的思维模式,和在《象传》、《文言传》中占主导倾向的以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念去把握宇宙的思维模式。不过,这两种思维模式虽然在取向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在天地化生万物和人的宇宙生成论前提下,直接由天地之道推导出人道,天地之道和人道的一致,在《易传》看来是无需说明的自明之理,所以,我们看到在《彖传》、《象传》、《文言传》中描述了天地之道,自然地就引出了人道的内容。在《易传》的这种思维模式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忽视了人对外在之道的认识过程,忽视了对人类感性、理性思维复杂性的探索,并且,人对天地之道只能是效法和遵循,而看不到人类有改造、征服自然的天地的主体能动性。这种人道被动顺应、效法天地之道的局限是《易传》中的普遍倾向,《彖传》和《象传》、《文言传》都是如此,只不过前者侧重于要求人法天地的客观规律,而后者侧重于要求人法天地的道德属性而已。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