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象傳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象傳

分為;《大象傳》、《小象傳》

出自;《易傳》

類別;中國哲學專著

'''象傳'''》分《大象傳》、《小象傳》。《大象傳》解釋卦辭,主要從卦象來闡釋社會倫理道德意義。《小象傳》解釋爻辭,說明爻象或爻辭的意義。《彖傳》和《象傳》二者的共同點是:通過闡釋卦象、爻象所蘊涵的道理,告知人們如何正確決定自己的行動。

周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中國哲學專著,為解釋爻、象之辭,也稱《易大傳》。舊說為周公所作,或說出於孔子。

周易》大傳(即《十翼》)中的上下兩篇共450條。其中解釋64卦卦名卦義的有64條稱為"大象";解釋386爻爻辭的有386條稱為"小象"(64卦,每卦6爻辭,共384爻爻辭,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辭。)。解釋卦名﹑卦義的都以卦象為根據解釋爻辭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為根據因此題其篇曰"象"。也稱象辭。[1]

目錄

引言

如果將《易傳》中的《象傳》、《文言傳》所論天地之道、人道的內容與《彖傳》所論作個比較,就會發現一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總體的思維取向不同。儘管《彖傳》和《象傳》、《文言傳》同是用類比的方法從天地之道推導出人類社會的法則,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內涵卻是不同的。《彖傳》多是對天地的規律作客觀的認知型把握,而《象傳》、《文言傳》則可以說是對天地的比德,即對世界作一種情感型的把握。

論述

比德天地的論述在《象傳》、《文言傳》中可說是俯拾即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象》)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乾·文言》)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象》)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坤·六三.小象》)

在《象傳》、《文言傳》,作者實際上是把人類自身的情感、意志和道德準則賦予了自然的天、地、萬物,再反轉過來,用這種天地之道來為它提出的人道作自然哲學的論證。《象傳》、《文言傳》從天地之道到人道的思想,從形式上看,不過是一種循環論證,表面上是從天地之道到人道,實際上是用人道淹沒了天地之道。但從內容上看,《象傳》、《文言傳》所論述的人道原則卻是極有價值的,它是對先秦儒家學派政治、倫理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上面,我們把《彖傳》、《象傳》、《文言傳》有關天、地、人道的內容作了比較說明,發現《易傳》中存在着兩種不同的對天地之道的理解,即在《彖傳》中占主導傾向的力圖對自然的天地規律作客觀認知型把握的思維模式,和在《象傳》、《文言傳》中占主導傾向的以人類的情感、價值觀念去把握宇宙的思維模式。不過,這兩種思維模式雖然在取向上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在天地化生萬物和人的宇宙生成論前提下,直接由天地之道推導出人道,天地之道和人道的一致,在《易傳》看來是無需說明的自明之理,所以,我們看到在《彖傳》、《象傳》、《文言傳》中描述了天地之道,自然地就引出了人道的內容。在《易傳》的這種思維模式中,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忽視了人對外在之道的認識過程,忽視了對人類感性、理性思維複雜性的探索,並且,人對天地之道只能是效法和遵循,而看不到人類有改造、征服自然的天地的主體能動性。這種人道被動順應、效法天地之道的局限是《易傳》中的普遍傾向,《彖傳》和《象傳》、《文言傳》都是如此,只不過前者側重於要求人法天地的客觀規律,而後者側重於要求人法天地的道德屬性而已。

參考來源

早安 經典 讀《乾卦》彖辭 象傳

參考資料

  1. 《象傳》全文賞析,360doc個人圖書館 , 201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