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歐洲。原圖鏈接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利用政府稅收(稅收或減稅)和支出(支出)來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財政和貨幣政策是一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用來推進其經濟目標的關鍵戰略。基於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論,政府稅收和政府支出水平的變化會影響總需求和經濟活動水平。

目录

概述

財政政策可以與貨幣政策區分開,因為財政政策涉及稅收和政府支出,通常由政府部門管理。貨幣政策處理貨幣供應,利率,通常由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管理。財政貨幣政策都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在經濟學和政治學中,財政政策是這些政策的結合使這些主管部門能夠針對通貨膨脹(在2%–3%的水平上被認為是“健康的”)並增加就業。此外,它旨在將GDP增長率保持在2%–3%,並將失業率保持在4%–5%的自然失業率附近。 [1]這意味著在整個過程中,將採用財政政策來穩定經濟。商業周期。[2]
稅收和政府支出的水平和構成的變化會影響宏觀經濟變量,包括:

  1. 總需求和經濟活動水平
  2. 儲蓄與投資
  3. 收入分配
  4. 資源配置

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

自1970年代以來,由於貨幣政策的執行減少了政治影響,這一事實已變得明顯優於財政政策,這是由中央銀行設定的(為了在大選之前實現經濟的擴張,政治家可能會削減貨幣政策的執行力)利率。此外,財政政策可能會對經濟產生更多的供應方面的影響:減少通貨膨脹,增加稅收和降低支出的措施將不受歡迎,因此政府可能不願使用這些措施。貨幣政策通常更快實施,因為可以每月設定利率,而增加政府支出的決定可能需要時間來確定應將錢花在哪個領域。[3]

2000年代十年的衰退表明,貨幣政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個流動性陷阱時,降息是不夠的需求加強,銀行不願放貸,消費者不願意增加,由於對經濟的負面預期支出發生。政府支出負責創造經濟需求,並可以為經濟擺脫衰退提供啟動動力。當發生嚴重的衰退時,僅依靠貨幣政策來恢復經濟平衡是不夠的。這兩種政策的每一方面都有其不同之處,因此,將兩種政策的各個方面結合起來以解決經濟問題已成為美國目前使用的解決方案。這些政策影響有限;然而,從長期來看,財政政策似乎會產生更大的影響,而貨幣政策往往會在短期內取得成功。[4]

2000年,對298位美國經濟協會(AEA)成員進行的調查發現,儘管84%的人普遍同意“財政政策對就業不足的經濟有顯著的刺激作用 ”,但71%的人也普遍同意聲明“ 管理的的商業週期應該留給美聯儲 ; 激進的財政政策應盡量避免。”[5] 在2011年,對568個AEA成員的後續調查發現,先前關於後者主張的共識已經解散,並且當時的爭議大致均勻。[6][7]

大蕭條的結果是,由於以前的放任自由的經濟管理方法不受歡迎,使用政府收支來影響宏觀經濟變量。

姿態

根據經濟狀況,財政政策可能達到不同的目標:財政政策的重點可以是通過調節通貨膨脹來限制經濟增長,或者可以通過減少稅收,鼓勵在用於刺激經濟的不同項目上的支出來促進經濟增長。增長並實現借貸和支出。財政政策的三種立場如下:

中立的財政政策

  • 當經濟既不衰退也不擴張時,通常採取中立的財政政策。政府的數量赤字開支(多餘的不是由出資稅收 收入)大約是因為它已經平均隨著時間的推移,所以它沒有變化正在發生,將有上水平的效果相同的經濟活動。

擴張性財政政策

  • 政府在試圖平衡商業周期收縮階段時使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它涉及政府支出超過稅收,超出預期的水平,通常是在經濟衰退期間進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措施的例子包括增加政府在公共工程上的支出(例如建造學校),並為經濟居民提供減稅措施以增加其購買力(以解決需求下降的問題)。

契約性財政政策

  • 契約性財政政策是提高稅率和減少政府支出的一種措施。當政府赤字支出低於正常水平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如果由總需求和貨幣供應的顯著增加引起的通貨膨脹過高,這有可能減緩經濟增長。通過減少經濟的總收入,消費者可支配的消費額也會減少。因此,當出現不可持續的增長時,將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措施,從而導致通貨膨脹,高投資價格,衰退和失業率超過3%–4%的“健康”水平。

但是,這些定義可能會引起誤解,因為即使支出或稅法根本沒有變化,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也會導致稅收和某些類型的政府支出的周期性波動,從而改變赤字狀況;這些不被視為政策變更。因此,出於上述定義的目的,通常將“政府支出”和“稅收”替換為“週期性調整的政府支出”和“週期性調整的稅收”。因此,例如,在整個商業周期中保持平衡的政府預算被認為代表了中立且有效的財政政策立場。

籌資方法

各國政府將錢花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上,從軍人和警察到教育和醫療等服務,以及諸如福利的轉移支付。可以通過多種不同方式為這項支出提供資金:

  1. 稅收
  2. 鑄幣稅
  3. 從人口或國外借錢
  4. 浸入財政儲備
  5. 出售的固定資產(如土地)

借用

財政赤字往往是通過發行投資債券,如國庫券或統一公債和金邊債券。這些人支付固定期限或無限期的利息。如果利息和資本要求太大,那麼一個國家可能會拖欠其債務,通常是外國債權人的債務。公共債務或借款是指政府從公眾那裡借款。

浸入先前的盈餘

經常將財政盈餘保存起來,以備將來使用,並且可以用本國貨幣或任何金融工具進行投資,一旦需要資源並且不需要額外的債務,這些金融工具就可以在以後交易。

財政緊身衣

財政緊縮的概念是一項普遍的經濟原理,它提出了對政府支出和公共部門借貸的嚴格限制,以限製或調節一段時間內的預算赤字。美國大多數州都有平衡的預算規定,以防止它們出現赤字。從技術上講,美國聯邦政府對可以藉入的總金額設置了法律上限,但這並不是有意義的限制,因為可以像批准支出一樣容易地提高上限,並且幾乎總是在上限之前提高上限。債務這麼高。

經濟影響

政府使用財政政策來影響經濟中總需求的水平,從而可以實現某些經濟目標:

  • 價格穩定;
  • 全職工作;
  • 經濟增長。

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觀點認為,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稅率是影響總需求,刺激總需求的最佳途徑,而在經濟擴張已經發生之後,減少支出和增加稅收是最好的方法。此外,凱恩斯主義者認為,在經濟衰退或經濟活動低迷時期應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作為建立強勁的經濟增長框架和爭取充分就業的重要工具。從理論上講,由此產生的赤字將在隨後的擴張中由擴張的經濟彌補;這就是新政背後的原因。

預算盈餘的運作

政府可以使用預算盈餘來做兩件事:

  • 放慢強勁的經濟增長的步伐;
  • 在通脹過高時穩定價格。

凱恩斯主義理論認為,從經濟中消除支出將減少總需求水平並使經濟收縮,從而穩定價格。

緊縮性財政政策

但是經濟學家仍在爭論財政刺激措施的有效性。爭論主要集中在擠出:政府借貸是否導致利率上升,從而可能抵消支出的刺激作用。當政府出現預算赤字時,資金將需要來自公共借貸(發行政府債券),海外借貸或貨幣化債務。當政府通過發行政府債券來彌補赤字時,整個市場的利率都會上升,因為政府借貸會增加金融市場對信貸的需求。這減少了對商品和服務的總需求,部分或全部抵消了赤字支出的直接擴張影響,從而減少或消除了財政刺激目標的實現。新古典經濟學家通常強調擠出,而凱恩斯主義者則認為財政政策仍然有效,特別是在流動性陷阱中,他們認為擠出的可能性很小。[8]

擴張性財政政策

在經典觀點中,擴張性財政政策也減少了淨出口,這對國民產出和收入產生了緩解作用。政府借貸提高利率時會吸引外國投資者的外資。這是因為,在所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執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國家發行的債券現在具有更高的回報率。換句話說,想要為項目融資的公司必須與政府競爭資金,以便提供更高的回報率。要購買源自某個國家的債券,外國投資者必須獲得該國家的貨幣。因此,當外國資本流入該國進行財政擴張時,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反過來導致貨幣升值,降低進口成本,並使該國對外國人的出口價格更高。因此,出口減少而進口增加,從而減少了淨出口。

一些經濟學家反對由於內部滯後(實施它所涉及的時間滯後)而隨意使用財政刺激措施,由於涉及大量的立法工作,這幾乎不可避免地要長。此外,外延遲執行的時間和時間之間,大多數的刺激都感受到的影響可能意味著刺激擊中已經復甦的經濟和過熱隨後的^ h,而不是刺激經濟的時候才需要它。

一些經濟學家擔心財政刺激措施帶來的需求增加可能導致通貨膨脹效應。從理論上講,財政刺激措施使用本來會閒置的資源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例如,如果財政刺激方案僱用了本來會失業的工人,則不會產生通貨膨脹的影響;但是,如果刺激措施僱用了本來會工作的工人,則刺激措施是在勞動力需求保持不變的同時增加了勞動力需求,從而導致工資上漲,進而導致價格上漲。

視頻

Fiscal Policy and Stimulus: Crash Course Economics #8
財政政策與刺激:速成班經濟學#8
Introduction to Fiscal Policy
介紹財政政策
Introduction to Fiscal Policy - Expansionary vs. Contractionary Policies
財政政策導論-擴張與緊縮政策

參考資料

  1. 克萊默,萊斯利,什麼是財政政策?Investopedia。Dotdash
  2. 奧沙利文,亞瑟;Sheffrin,Steven M.(2003)。經濟學:行動原理。新澤西州薩德爾河上游07458:Pearson Prentice Hall。p。387. 國際標準書號 978-0-13-063085-8
  3.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之間的差異經濟學幫助Economics.Help.org
  4. 看財政和貨幣政策Invetopedia。Dotdash
  5. 富勒,丹;多麗絲•蓋德•史蒂文森(2003年秋)。《經濟學家共識:再探》。經濟教育學報
  6. 泰勒和弗朗西斯,經濟學家之間的共識–更新經濟教育學報
  7. 富勒,丹;蓋德-史蒂文森(Doide)(2014)。“經濟學家之間的共識–更新”。經濟教育學報。泰勒和弗朗西斯。45(2):131–146。doi:10.1080 / 00220485.2014.889963
  8. 峭壁筆記,財政政策的經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