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舉
曾鞏生於1019年,1057年中進士後,先任太平州司法參軍,1060年經歐陽修舉薦,分別任過館閣校 、集賢校理兼判官告院。在京九年,一直從事古籍[1]整理工作。後經本人要求,先後任越州通判,知齊、襄、洪、福、明、亳諸州。任地方長官十二年。一心為民,所到之處,都關心和幫助解決人民疾苦。
“ |
貢舉之制,建隆初始禁謝恩於私室。開寶五年,召進士安守亮等三十八人對於講武殿下,詔賜其第。六年,又召宋准等覆試於講武殿。殿試自此始也。自隋大業中,始設進士科,至唐以來尤盛,歲取不過三十人。咸亨、上元中,增至七八十,尋亦復故。開成中,連歲取四十人,又復舊制。進士外以經中科者,亦不過百人。至太宗即位,興國二年,以郡縣闕官,旬浹之間,拔士幾五百,以補闕員而振滯淹。又未命官,而賜之綠袍靴笏,使解褐焉。八年,進士萬二百六十人。淳化二年,萬七千三百人。始命知貢舉蘇易簡等受詔即赴貢院,不更至私第,以防請託。至殿試,又為糊名之制。 |
” |
— [北宋]曾鞏 |
目錄
教育貢獻
曾鞏的思想屬儒學體系,他贊同孔孟的哲學觀點,強調「仁」和「致誠」,認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虛心自省、正誠修身就能認識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對兼併政策,主張發展農業和廣開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時,以「仁」為懷。
曾鞏在王安石變法[2]期間主張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對法製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動上,他能夠維護新法,在齊州為官時,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樂業。他師承司馬遷和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把歐陽修的「事信、言文」觀點推廣到史傳文學和碑銘文字上。他強調只有加強道德修養,才足以發難顯之情,寫「明道」之文。
曾鞏重視興教勸學,培養人才。他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曾鞏治學嚴謹,每力學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識其微。 在撫州居所側建有「興魯書院」,並親自定學規、執教席,推動撫州學風。在南豐「子固公園」,有曾鞏幼時讀書處──讀書岩、曾文定公祠、仰風亭、思賢堂,縣博物館亦建在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