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財務會計,是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1]

財務會計

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並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財務會計 [2] 學科分類 企業會計

模式 沿用傳統的會計模式

目的 滿足企業外部有關方面的決策需要

別名 對外報告會計

職能 工作管理 認真負責 主動積極等

歷史沿革

財務會計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其誕生之日起至今,財務會計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商業經濟時代的會計、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及現代會計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會計的發展都體現出不同的特點。

商業經濟時代

商業經濟時代其實並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會計。這一時代的會計充其量也只能稱之為簿記。經過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思想啟蒙運動的洗禮,地中海沿岸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萌芽,尤其是地中海沿岸金融、商業和手工業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革對於傳統單式簿記發起了挑戰。

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的問世揭開了簿記史上新的一頁,從而將古代簿記推進到近代簿記甚至是近代會計。1494年《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的出版被視為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盧卡巴其阿勒也被視為是"現代會計之父"。而荷蘭數學家西蒙斯蒂文的《傳統數學》則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了簿記方法體系。可以認為,19世紀以前的會計(簿記)的發展是建立在盧卡巴其阿勒和西蒙斯蒂文的著作的基礎之上的。

工業經濟時代

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產業革命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生產的社會化程度。隨着人類社會步入工業經濟時代,簿記的發展也開始進入完善階段:簿記立法受到重視,並很快在國家經濟、法制中占據重要地位;簿記在政府與公司的管理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圍繞資產負債表的研究在完善簿記理論的同時,也為法定性審計奠定了基礎;大陸式簿記和英式簿記體系也初步形成。這個階段的簿記實質上已經發展為會計。

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興起及英國《公司法》的修訂則促成了1853年世界上第一個會計師公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的成立;愛丁堡會計師公會的成立被視為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科技、經濟、政治及文化的發展對於會計發展的歷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會計的發展主要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徵:以一系列會計概念及其邏輯關係為研究起點的會計基礎理論已經建立;從管理方面研究會計問題的趨勢已經出現;成本會計理論已經從單純的成本計算發展為科學的成本控制系統;管理會計的雛形也已初步形成;一些公司已經建立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分工協作的關係。

現代會計

隨着歷史步入20世紀,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也逐步發展成為現代會計。在這一階段,會計規範體系開始建立;美國發生於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則促成了《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的頒布及對會計準則的系統研究和制定。

財務會計準則體系的形成不僅奠定了現代會計法制體系和現代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礎,而且促進了傳統會計向現代會計的轉變。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會計規範進一步深刻發展的同時,適應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以決策會計為主體,為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的現代管理會計建立了。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正式通過"管理會計"這一專業術語,標誌着會計正式劃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領域。

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範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第二,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財務會計有助於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

核心職能

工作管理

認真負責

主動積極

顧客服務

誠信正直

自我發展

分析思考

壓力承受

影響說服

溝通協調

特點

這裡所說的特點主要是區別於管理會計的。

以計量和傳送信息為主要目標

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向企業 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公眾提供會計信息。這種信息反應企業的整體情況並着重歷史信息。

以會計報告為工作核心

財務會計作為一個會計信息系統,是以會計報告為主最終成果。現代財務會計所編制的報表是以公認的會計原則為指導而編制的通用報表。現代財務會計將報表 的編制放在突出位置,所以,財務會計的工作核心是會計報告。

以傳統會計模式作為數據處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為了提供會計報表,財務會計要熟練運用信息加工處理的方法。傳統的會計模式依據複式記賬系統,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遵循歷史成本原則,為財務會計提供了很好的處理方法。

以公認會計原則為基本原理和準則

公認會計原則是指導財務會計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準則,是組織會計活動、處理會計業務的規範。而管理會計則不必遵守。

目標

(1)會計目標,即財務報告的目標,是指會計處理系統應達到的境地和標準。它主要涉及向哪些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什麼樣的信息兩個方面。

(2) 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

企業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向政府機構、企業外部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與企業有利益關係的單位和個人及企業管理當局等一系列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於做出投資、信貸決策及其他有關決策的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變動的各種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主要包括關於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狀況、現金流動或其他資金流動等能夠反映企業財務實力、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的信息;關於收入、利潤形成及其分配等能反映企業經營業績、獲利能力、支付現金股利能力及重新投資能力的信息。

(3) 20世紀60年代以來,會計目標已經逐步成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

(4) 主流會計目標理論介紹:受託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

企業制度

簡介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其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對於保證其健康發展、充分發揮潛力、增強競爭力,抵禦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烽..火專家認為關於如何構建中小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應注意以下幾點:

牽制制度

內部稽核制度是會計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具體分工;稽核工作的職責、權限;審核會計憑證和覆核會計帳簿、會計報表等方法。稽核工作的主要職責是:(1)審核財務、成本、費用等計劃指標是否齊全,編制依據是否可靠,有關計算是否銜接等;

(2)審核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財務收支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規定,若發生問題要及時加以改正;(3)審核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內容是否合法、真實、準確、完整,手續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定的要求;(4)審核各項財產物資的增減變動和結存情況,並與帳面記錄進行核對,確定帳實是否相符,並查明帳實不符的原因。

內部牽制制度規定了涉及企業款項和財物收付、結算及登記的任何一項工作,必須由兩人或兩人以上分工處理,以起到一種相互制約的作用。例如: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即"管帳不管錢,管錢不管帳"。通過內部稽核制度和牽制制度的建立,既能夠保證各種會計核算資料的真實、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職能部門的經辦人員之間形成一種相互牽制的機制。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實施對會計的再監督。

實施監督

其目的是為了健全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嚴肅財經紀律,查錯防弊,改善經營管理,保證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在建立內部審計制度時,要堅持內部審計機構與財務機構分別獨立的原則,同時要保證內審人員獨立於被審計部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會計的再監督作用。

審批權限

中小企業建立財務審批權限和簽字組合制度的目的在於加強企業各項支出的管理,體現財務管理的嚴格控制和規範運作。在審批程序中規定財務上的每一筆支出應按規定的順序進行審批;在簽字組合中規範了每一筆支出的單據應根據審批程序和審批權限完成必要的簽名,同時還應規定出納只執行完成簽字組合的業務,對於沒有完成簽字組合的業務支出,出納員應拒絕執行。小企業通過建立財務審批權限私簽字組合制度,對控制不合理支出的發生及保證支出的合法性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財務分析

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對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別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財務會計人員的一項重要職責,企業的經營者必須定期了解企業的資金狀況和現金流量。企業財會人員也要定期向管理當局提供成本費用方面的各種報表,以利於經營者進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衡量。

中小企業通過財務會計分析制度的建立,確定財務會計分析的主要內容、財務會計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組織程序、財務會計分析的方法和財務會計分析報告的編寫要求等,使企業掌握各項財務計劃和財務指標的完成情況,檢查國家財經制度、法令的執行情況,有利於改善財務預測、財務計劃工作,研究和掌握企業財務會計活動的規律性,不斷改進財務會計工作。

規範基礎工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應更好地認識到會計服務主體、核算範圍,以及信息質量的新特點。會計工作要滿足各類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宏觀管理部門的需要,由於會計工作不僅影響到企業與國家的分配關係,亦影響到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因而企業應將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抵制和防範各種市場風險作為其基點,使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資金的運轉情況、經濟效益的提高情況及企業的發展前景。

因而,企業應從保證國民經濟高效運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角度,使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提高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充分意識到會計這一基礎工作的重要意義。同時以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為依據,健全中小企業的會計基礎工作,提高其會計工作水平。

會計管理

獨立性分析

從產生歷史分析,財務會計的產生歷史比較悠久,自從帕喬利複式記賬法產生以來,具有500多年歷史發展過程。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從財務會計分離並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還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的事情。在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1FAC)年會上正式採用了"管理會計"這一專門詞彙,由此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

根據1986年美國會計師協會下屬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管理會計公告1A》的定義:"管理會計是向管理當局提供用於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的履行所需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較為權威的對管理會計的界定。

一般認為,西方財務理論的獨立是以美國著名財務學者CREEN於1897年出版的《公司財務》為標誌的。西方財務以股份公司為研究對象,着眼於不斷發達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西方經濟學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組織的變遷對企業財務的演進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產生與發展歷程分析,財會理論與學科的發展受到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委託代理理論的直接影響。但是財務會計主要受到理論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理論的影響;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主要受到各種數學模型、管理理論、組織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的影響;財務管理學與金融學、數理經濟學的關係密切。

從中國財會教育來說,教育部將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學並列列示在管理學中的工商管理學科下,可以理解為財務管理學與會計學並列在同一學科層次。會計學是一門經濟信息的計量、確認和報告的學科,會計所從事的是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匯總報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關者提供據以作出投資決策的信息;財務管理學是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直接對企業價值運動及其所體現的財務關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資預算、資本結構、股利政策的決策管理。

從四門課程所討論的內容以及目標上看均有所不同。財務管理與財務會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很明顯,在此不詳細討論,本文主要討論下面兩個方面的區別。

1,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差異。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的"交叉"、"重複"現象特別嚴重。從教學現狀分析,兩者的重複集中在:①資金時間價值與長期投資決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與經營槓桿分析;③存貨控制(EOQ模型)。

在處理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重複問題上,基本原則應該是管理會計側重於"技術"與"方法",財務管理側重於決策時對技術與方法的"應用"。比如貨幣時間價值原理、資本預算的方法(如淨現值法、內涵報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貨控制模型這類知識應該列入管理會計課程中不變。

在這些原理和方法基礎上,財務管理學來闡述證券估價、價值分析、資本預算的具體決策、財務風險分析和存貨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財務管理課程主要講授這些方法的財務上應用。

2.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差異。

這兩門課程的"交叉"最為嚴重,以至於有的西方專業教材中把它們合併在一起,統稱"成本管理會計"。中國註冊會計師資格考試中也是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合併在一起,統稱"財務成本管理"科目。成本會計的內容應該是闡述各種成本計算方法,至於成本控制與分析則由管理會計課程完成。

所以主張成本會計必須與管理會計分離。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是明顯的,但是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在內容、標準、功能、信息流程上應該都是以成本會計為基礎,或者說,成本會計必須同時使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兩套標準與原則,並進行適當協調。比如產品成本計算中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為財務會計編制損益表,其結果也會制約資產負債表的結果。

而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定額成本法、作業成本法主要是作為管理會計的內部報表的基礎。當然變動成本、標準成本、作業成本最好要與財務會計的成本數據在分離的同時,還要關注它們的銜接。在同一資料庫中可以生成多種成本數據資料是成本會計的主要任務之一。

3.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

財務會計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

管理會計是管理與會計相結合的企業內部會計,它與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等外部會計有所區別,主要為企業管理者們提供戰略、戰術、日常業務運營決策支持服務與績效管理等。管理會計中的預測分析,決策分析、預算管理、成本控制、責任會計等等這些方法和工具的應用,在企業的發展工作中體現的非常明顯。

關聯性分析

這四門學科可以認為是財務管理和會計的總和。也就是說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都是會計的範疇;而財務管理由於在本質、對象上均不同於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組成會計學的兩大分支,兩者分別負責對內、對外發布會計信息,同時兩者也有着密切聯繫,因此屬於第二層次。成本會計屬於第三層次,它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部門成本的多項信息,這些信息既為財務會計提供資料,又為管理會計提供資料。

(三)關子學科發展趨勢的"展望"分析

針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全球性的會計造假案例的出現,改進財務報告的呼聲越:來越高,具體包括改革現有會計報告標準、內容、質量標準,要求:①淡化歷史成本、推行公允價值;②增加對未來財務預測信息的形成與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離公認會計原則;④首先關注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而不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這些主張必然導致財務會計傳統特徵的逐步喪失,對此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關於計量屬性,不能脫離財務會計的本質職能,"嚴格地說,只有初始確認時用於計量的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公允價值等才能稱為財務會計的一項完整的計量屬性。比如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由於不能作為初始計量屬性,它總是在歷史成本或現行成本的基礎加以應用,因此只能算一種攤配的方法。"(參見葛家澍《會計確認、計量與收入確認》2002年《會計論壇》第1輯)

關於報告內容,的確現行財務報告的計量主要限於貨幣度量,對於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資源、客戶、核心技術等就被排除在財務報表之外。另外財務會計的確認交易、事項的前提是它們必須是已經完成、至少是已經發生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始終以表內信息為核心,適當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報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關於財務會計確認屬性是屬於過去的交易、事項所帶來的結果,財務會計是面向過去,而不可能面向未來。一些人提議的增加財務預測的信息和內容,如募資投向、未來公司經營風險、盈利預測的信息,投資者也是需要的,這些信息的構成原理、分析方法應該由管理會計來完成。或者說加大管理會計部分披露的對象就可以,無需再通過改進現行財務會計來重複這個工作。

同時,有人認為,"投資者更關注企業價值的創造和增加,財務會計與財務報告無法直接計量和表現企業的價值,它們只能用盈餘和現金流量兩個會計信息間接地作為替代變量。"這裡暫且不談"盈餘和現金流量"是"企業價值"的替代變量還是關鍵變量,公司價值是由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和必要報酬率決定的,而規劃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和貼現率是公司財務管理的任務,也就是說,不要把財務管理的任務強加到財務會計上,正如,在西方CPA(註冊會計師)和CFA(財務分析師)是兩種執業證書一樣。

有效整合

公司的使命就是創造價值,股東因追求價值而投資,經營者和員工必須為股東創造價值。財會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須定位於實現價值的增長,依據價值增長規則和規律,建立的以價值計量、評價、報告為基礎,以規劃價值目標和管理決策為手段,整合各種價值驅動因素和管理技術、梳理管理與業務過程的財會管理模式。

另外,財會價值管理和專業整合也充分體現在公司最高財會主管即財務總監職能的定和變化。沃爾瑟等所著的《再造財務總裁》一書的基本觀點。本書從CFO總裁辦公室架構的實驗中,總結出來再造財務總裁五個深入發展CFO角色的步驟:商業夥伴、戰略組織、績效管理、戰略成本管理、過程與體系。本書提出了財務總裁辦公室"房式"圖(見文後)。企業經營已經向財會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一體化整合式和完善專業管理功能。財會管理要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有機地結合。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優秀的財務總監(CFO)對戰略規劃、組織結構和內部控制負有很大的責任。其中,CFO的基本職責是結合公司實際運營和管理要求,在公司內部建立起一套適合公司決策和價值管理的財務管理報告和預算系統。這個財務報告應該匯合理論上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各門課程的基本原則、基本標準,即用通用的會計標準進行財務報告,也能根據管理要求對各業務板塊、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進行過程監控和風險預警,建立一套統一的業績衡量標準。

而且在計算機和網絡環境下,這種整合也變得十分便捷,並成為一種必然。在實踐中,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發展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持!

培養目標

掌握企業會計信息系統與設計的基本原理、電算化會計軟件初始化的設置、總帳系統、報表系統以及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等業務核算子系統的操作方法;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流程、模塊構建,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手工會計方式的影響;了解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的管理要求與制度規範、購銷存業務核算子系統、基於商品化會計軟件的數據整理與加工。

主幹課程

會計總論、會計科目、帳戶與複式記帳的應用、會計憑證、帳簿及報表、會計核算及會計工作組織等會計常用知識、資產負債及所有權者權益、營業收入費用利潤、財務報表分析、會計法、稅收法規及稅收證書管理手把手教做賬、電腦上教做帳(學習財務軟件)。

社會影響因素

財務會計作為一個人造的經濟信息系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其所處的客觀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對財務會計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社會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及科技因素的影響來實現的。 經濟因素是影響和制約財務會計的所有因素中最為重要最為直接的因素。

經濟因素影響財務會計的方式包括直接影響財務會計以及藉助於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及其他環境因素來間接影響財務會計。經濟因素對財務會計的直接影響是通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企業資金來源、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繫的密切程度及通貨膨脹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來實現的。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呈現出波動性。雖然隨着世界各國都已經將經濟發展作為首要問題加以考慮,政治因素對於財務會計的影響能力已經呈現出弱化的趨勢,但是政治因素還是會通過經濟因素、法律因素等其他因素來間接地影響財務會計。

法律因素

當今世界各國採用的主要是成文法系和判例法系。實行成文法系的國家,其會計原則和會計實務所受到的法律的影響往往是廣泛而深刻的。而實行判例法系的國家,法律對於財務會計的規定一般較少且多數是原則性的規定。

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是指社會環境中的社會習俗、文化、風尚和道德觀念等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往往是以潛意識的方式實現的。

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括教育結構、教育導向、教育體制、教育水平等問題。一般而言,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水平越高,財務會計的水平也就越高。

科技因素

科學技術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包括觀念上的影響、會計政策選擇上的影響以及會計技術的影響。

財務會計在受到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的同時, 也會對社會環境產生積極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為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所謂的反作用是指:財務會計對社會環境產生積極的反作用表現為如將科學技術運用於財務會計理論和實務的過程在豐富了這些技術本身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財務會計所提供的真實和公允的信息對於促進社會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市場經濟的公平和效率發揮着積極的作用;財務會計在受到法律約束的同時,也會促使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