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管理
財政管理是一個經濟文化術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目錄
名詞解釋
所謂財政管理,就是政府為了履行職能,對所需的物質資源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協調和監督活動的總稱,簡言之,就是政府籌集、使用和管理資金的活動。它既是政府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政府活動的物質保障。財政管理對於政府管理的重要性,是由財政的政治、經濟雙重屬性決定的。
財政管理的內涵
財政管理是國家對財政分配過程進行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一、財政管理的主體是國家,具體承擔財政管理工作的是各級政府的財政部門,因而它屬於國家管理的範疇;
二、財政管理的客體是財政分配活動,包括財政收支活動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因而它又屬於經濟管理的範疇;
三、財政管理手段是國家所能採取的一切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四、財政管理的目的是通過對財政分配活動的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實現優化財政分配過程,促進國家經濟協調有序地發展。
財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財政管理是財政部門的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可以說是貫穿財政工作始終、幾乎覆蓋所有財政領域和財政過程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從財政計劃的編制、執行,以及進行財政決算,都需要財政管理。財政管理作為制定和執行財政政策及法規、規範財政關係及運行的行為,是整個國民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要與國家的經濟體制相配套,而且還要同國家的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相協調,是一種難度很大的經濟管理活動。財政管理不僅決定着財政工作的整體水平和最終成效,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財政改革的效應和財政職能的發揮。正是有鑑於此,財政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就成了實現振興財政這個戰略任務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影響我國財政經濟狀況和運行機制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因而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出發點是要在整個社會範圍內逐步培育出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這就為財政管理提出了許多嚴峻課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育決定了財政管理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 在財政管理中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首先必須對社會經濟中的經濟利益結構做出新的認識。
財政管理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之一,就是在承認多元經濟利益的前提下,通過制度規範把這些個別利益和局部利益協調起來,以防止其同全局利益發生牴觸與衝突。 具體來說,就是:在國家與企業的關係上,要把國家對企業的行政管理轉變為服務、協調和引導;在把企業推向市場的同時,實現財政職能的轉化。在中央與地方以及地方各級財政之間的關係上,要構建規範的分級財政體系。
財政管理的目標
我國財政管理的主要目標
1.構建良性循環的財政運行機制
2.建立有效保障財政收入合理增長的機制
3.構造本級預算支出的有效監控機制
4.確保財政收支平衡
財政管理的職能
財政管理是政府為了實現其職能,運用一定手段,對財政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決策、計劃、組織、協調和監督。財政管理的職能主要有以下五種:
第一,決策。
即財政管理主體對於財政活動所採納方案的選擇,一般原則是採用最優方案,在沒有最優方案的前提下選擇次優。
第二,計劃。
即制定並實施計劃。
第三,組織。
即為了保證決策和計劃的有效執行而進行的組織活動。
第四,協調。
即財政管理主體對於財政活動的各種關係之間的矛盾進行協調,包括政府和納稅人之間的矛盾,政府之間的矛盾等。
第五,監督。
即檢查監控財政活動的全過程。財政管理為了實現其職能,要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
參考文獻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 ↑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