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咨询机构,旨在为制定和完善中国的会计准则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自1998年10月成立以来,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直致力于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提供支持,组织举办了多次会计准则国际、国内研讨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交流、合作,为会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大量具有建设性的咨询意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录
机构简介
2003年,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功地进行了换届改组。改组后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共有委员22人,由财政部聘任,分别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会计理论界、会计职业团体、中介机构和企业界等。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楼继伟担任委员会主席,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担任秘书长。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会计司,办公室主任由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担任。改组后的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企业会计专业委员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与此同时,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大纲》,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会计准则委员会聘请了160名咨询专家,协助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展工作。咨询专家来自会计理论界、会计中介机构、政府有关部门、会计[1]职业团体、证券交易所和企业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主要工作
会计准则委员会组建若干研究组,在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咨询工作,具体包括:会计理论组、国际协调组、企业会计组、金融会计组、政府会计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组,等等。研究组设主持人(或组长)一名,成员若干名,原则上从委员会聘请的会计准则咨询专家中选定。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跨国、跨地区流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体制的决定,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因此,财政部及时对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重大改组,并建立了全新的工作机制。这是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重大问题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金人庆部长关于“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使其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形势下,改组后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协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建设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推进会计的国际协调等方面,必将发挥重要的咨询作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更大贡献。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对会计准则的总体方案、体例结构、立项等提供咨询建议;
(二)对会计准则制定中重大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提供咨询意见;
(三)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有关基础理论提供咨询意见;
(四)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提供咨询并反馈有关信息。
参考文献
- ↑ 会计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有哪些?,搜狐,2020-12-24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知识-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搜狐,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