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貨銀對付是個經濟類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目錄

名詞解釋

貨銀對付(Delivery versus Payment ,DVP)俗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指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組織管理下,結算參與人進行的證券交收和資金交收同時完成,且不可撤銷。

貨銀對付的三種實現模式

根據國際證券業的實踐,貨銀對付有三種實現模式:

(1)證券與資金同時逐筆全額對付。這種模式完全規避了本金風險,但由於該模式下交收量大,容易產生交收失敗,加大了重置成本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同時,結算的順利完成需要投資者保持較高的證券、資金頭寸。這一模式的實施需要投資者實現繳納具有抵押性質的證券頭寸或保證金,以獲得融券或者融資服務,從而降低結算失敗率。

(2)證券逐筆全額與資金金額同時對付。這種模式大大減少了資金頭寸需求,降低了結算失敗率;在證券賣空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需要對買空風險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這一模式的實施需要建立資金交付擔保制度,如銀行擔保付款制度,確保及時足額支付資金金額,從而控制結算參與人的透支風險。

(3)證券淨額與資金淨額同時對付。該種模式是完全意義上的淨額交收,最大限度降低了證券與資金頭寸需求,提高了交易效率,但任何參與方證券或資金頭寸不足,均可能影響整體結算工作的順利進行。該種模式使用語共同對手方體制下的多邊淨額結算。實現這一模式需要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所有結算參與人均須繳納風險保證金,共同分擔可能出現的風險)並實行融資融券配套制度,以解決參與人暫時的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貨銀對付原則的意義

按照貨銀對付的原則組織交收是有效控制結算風險的必然要求。當結算機構提供淨額結算服務時,實行貨銀對付尤為重要。在多邊淨額結算制度下,結算機構作為共同對手方提供擔保交收,將所有結算參與人的對手方風險集於一身。任何結算參與人出現交收違約,結算機構都必須為違約參與人墊付其應當交付的證券和資金,以維護結算的正常秩序,保證市場有效運行。如果違約方無法及時彌補違約交收的證券和資金且達到相當程度,就可能導致證券結算系統無法正常完成結算,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危機整個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按照貨銀對付的原則,一旦結算參與人出現交收違約,結算機構就可以暫不交付違約參與人應收的資金或證券,從而控制和化解本金風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