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質量控制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質量控制(QC)是: "用於達到質量要求的操作性技術和活動" 。

為了理解「質量控制」,我們應該了解如何達到質量要求,也就是「使用的適宜 性」。為了達到這一永遠變化着的「使用的適宜性」各界層都有責任保持質量, 並對某一規定的行動負責。

最高管理層

他們有責任追蹤市場情況,顧客反應等。追蹤結果應轉化為決策,並轉化為 新產品,或具有附加或變化了的性質的產品。中層管理員

他們的工作是對要求進行了解,並用工作系統來滿足要求。

基層管理員與員工

理解工作系統,並符合以標準/規格形式給出的要求。要以相互協調的方式履行這些功能,每一種功能都要一直保持相互的聯繫,並要了解變化着的情況與要求。 換句話說,也就是每一個人在其各自的崗位上都要了解自身的職責。對於每一 責任,他/她都應選擇適當的測量單位,建立起這些測量以及施行標準。然後, 進行實際的測量,解釋差別,並對差別採取行動。這就是各個階層的質量控制功能。

流程

  • 選擇控制主題
  • 選擇測量單位-進行測量
  • 建立施行標準
  • 進行實際操作(測量實際表現)
  • 解釋差異(實際與標準的差異)* 對差異採取行動

演變

1.操作者控制階段:產品質量的優劣由操作者一個人負責控制。2.班組長控制階段:由班組長負責整個班組的產品質量控制。

3.檢驗員控制階段:設置專職品質檢驗員,專門負責產品質量控制。

4.統計控制階段:採用統計方法控制產品質量,是品質控制技術的重大突破,開創了品質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質量管理(TQC):全過程的品質控制。

發展

(一)20世紀80年代的控制理論

內部控制的研究重點從一般含義轉向具體內容,標誌是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於1988年5月發布的《企業準則公告第55號》中,用「內部控制結構」的概念取代了「內部控制制度」。公告指出:「企業內部控制結構包括為提供取得企業特定目標的合理保證而建立的各種政策和程序」,認為內部控制結構由下列三個因素組成:

1、控制環境。這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與程序的效率有重大影響的各種因素,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經營作風;組織結構;董事會及所屬委員會,特別是審計委員會發揮的職能等。

2.會計制度。這是指為認定、分析、歸類、記錄、編報各項經濟業務,明確資產與負債的經管責任而規定的各項方法,包括鑑定和登記一切合法的經營業務;對各項經濟業務按時和適當的分類等。

3.控制程序。這是指企業為保證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如經濟業務和經濟活動的適當授權;明確各個人員的職責分工等。

(二)成熟階段的控制理論

1992年,COSO委員會提出《內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年又進行增補,簡稱《內部控制框架》,即COSO內部控制框架。這份報告堪稱內部控制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該報告包含大量關鍵概念,認為內部控制是公司董事會和各級管理層計劃、實施和監察的不間斷的一系列活動。因此,內部控制是一個程序,而非結構。內部控制是公司董事會和各級管理層計劃、實施和監察的不間斷的一系列活動。內部控制不僅保障財務報告可靠性與合規性,而且有助於提高運營效益和效率。

COSO內部控制框架將內部控制分為五個相互關聯的組成部分: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察等。

1、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是公司董事會與管理層對待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態度及採取的行動。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能說明企業道德觀和文化,為內控其他方面提供運作框架。包括管理哲學與風格、決策方式、授權方式、組織和培養員工方式及董事會對執行內控的決心等。(實務中,董事會對內部控制執行的決心和支持直接決定着具體內部控制推行是否會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指識別和分析影響目標實現的風險(包括與監管和運營環境不斷變化有關的風險),以此來確定如何降低和管理此類風險的依據。風險評估區分可控與不可控風險;前者管理層考慮如何控制和降低風險;後者考慮是否承受或退出以規避風險。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指能確保管理層的決策與指示得以執行的政策和程序。它涉及到企業內部各個層面的控制活動,包括組織控制、職責劃分、考核、實物控制、授權審批、會計核算、人員控制、監督與管理。

4、信息與溝通。企業必須搜集信息並有效傳達。管理者制定恰當決策需要內部信息也需要外部信息。要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和完整。並實現良好的溝通。

5、監察。監察是指持續評估內部控制系統的充分性及表現情況的程序。內部控制必須進行監察以把缺陷及時的反映並加以控制。內部審計部門是主要的監察人。

COSO內部控制框架對內部控制提供了一些深入見解,包括:內部控制是一個實現目標的程序及方法,而其本身並非目標;內部控制提供合理保證,而非絕對保證;內部控制要由企業中各級人員實施與配合。

控制詳情

QC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較便捷的手法來解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與原來的「舊」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應用在中高層管理上,而舊七手法主要應用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應用於一些管理體系比較嚴謹和管理水準比較高的公司。以下是QC舊七大手法跟QC新七大手法的內容:

QC舊七大手法:

特性要因分析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別法、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QC新七大手法:

關係圖、系統圖法、KJ法、箭頭圖法、矩陣圖法、PA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