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贯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著名诗人、散文作家。元朝畏兀儿人,精通汉文。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的徐再思的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

贯云石
国籍 中国
别名 芦花道人
职业 散曲作家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贯云石

逝世日期 1324

国 籍 元代

代表作品 酸斋乐府


职 业 散曲作家

出生日期 1286

别 名 芦花道人

生平经历

贯云石的父亲名为"贯只哥",罗云石便以"贯"作为他的氏,名"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当时和号"甜斋"的徐再思齐名,都以擅长乐府闻名,世称"酸甜乐府"。

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据传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

拜师

贯云石做了几年世袭的官爵--两淮万户府的达鲁花赤,就把官职让给他的弟弟忽都海涯了。从那以后,他投拜了当时以文风古劲宏肆而著名的散文大家姚燧为师,专门攻读汉语文学。过了几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做了皇帝,号称仁宗。小云石海涯就给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建议朝廷选贤用能,修明政治。仁宗见他很有学问,就任命他做翰林侍读学士,由于他看不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污浊及其宦海生活,因之力辞不受,决意弃官归隐,从此再未出仕,浪迹钱塘江一带,以卖药度日。

小云石海涯,出身于宦官贵族,他能够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寄生生活,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同情百姓的遭遇,主张改革政治,尽管他采取的办法是消极的,但在客观上,是有一定进步性的。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吏,当他意识到现状污浊,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采取弃官归隐,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从个人的品格来说,也是高尚的。他的反抗精神,虽然不及屈原那样强烈,但比起陶潜来,是并无逊色的。

贯云石之所以能在文学方面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除了他自己专心好学而外,与他的汉族老师姚燧和亲密的朋友张可久、徐再思、杨朝英等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贯云石自号酸斋。根据邓子晋在《太平乐府》序里记载,杨朝英文风以豪放著称,贯云石和杨朝英同游,贯云石说: "我酸,你就应该澹。"从那以后,杨朝英果然自号澹斋了。徐再思作品风格清丽,自号甜斋。因贯云石和徐再思是当时两位齐名而又相好的散曲家,所以,后人就把他们的作品编成一个集子,很风趣地叫作《酸甜乐府》了。张可久是元朝后期最著名的散曲大家,风格雅丽,文辞工巧,他与贯云石应答的作品也多。

急流勇退

公元1286年,在元大都西北郊高粱河畔维吾尔族人聚居的畏吾村(今北京魏公村)里,一个"神采秀异"的婴儿诞生了。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北庭(今新疆吉木萨)维吾尔族农民的后裔,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擅一代之长"(王世贞《曲藻)序》)的杰出人物。他,就是元代著名作家贯云石。他的全名是贯小云石海涯,号酸斋。

作品特色

贯云石出身武官家庭,自幼武艺超群,后弃武学文,接受汉族文化。善书法,自成一家。诗文亦有一定成就,尤以散曲最著。在他的为人和作品中可以看到元代各族文化互相渗透的情况,他以胄子袭位,仕途本颇顺利,却有飘然世外之志,为人疏放旷达。曾以《芦花被诗》换取渔父芦花被,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贯云石的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作品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风格形成与他出身西域武官家庭有关,同时也染上了江南文学清秀媚丽的色彩。他的啸傲山林的作品尤为飘逸俊放,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清江引)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殿前欢〕等;他的情词则清新警切,善于学习俗谣俚曲的长处。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妨什么?〔红绣鞋〕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清江引〕等,以白描手法取胜,颇有情致。此外,他也有一些清丽端谨的作品,如《春、夏、秋、冬》〔清江引〕等。

贯云石的散曲在当时最为俊逸当行,歌唱起来,响彻云霄。他与海盐杨梓交好,或说他曾为"海盐腔"的创造和传播作出了一定贡献。"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他还是最早的散曲评论家,曾为《阳春白雪》、《小山乐府》作序,在当时散曲界十分活跃,而且很有影响。

成就

贯云石除了善于创作散曲之外,他在唱曲方面也很有研究。据说对于元朝时代盛及一时的海盐腔的发展,贯云石曾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海盐腔是南曲中的一个流派,当时形成于钱塘江附近的海盐地区。贯云石长期生活在钱塘江一带的民间,他对海盐腔发展的贡献,就在于他善于取之于民间,经过他的"去粗取精"加工提炼,使之提高一步,然后再还之于民间,这就是他的功绩所在。据说它的影响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昆曲,甚至京戏里,还依然可见。所以,贯云石对于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文学戏曲的发展,有过着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