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路線
貿易路線是一個名詞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貿易路線通常可以指以下兩個方面:
①指通過運輸而實現的商品交換在空間上的移動,它使各洲間、各國間、各地區和各城市間形成相互聯繫的網絡。貿易路線分為陸路、水路及空運。陸路包括鐵路、公路、管道等,也包括橋樑、車站、庫房、供給站等。水路包括航道、港口碼頭、航標等。航空路線包含跑道、修理機構、氣象站及雷達設施。
②指物產交易路線,即由商品產銷的空間差異形成的商品流向。如中國山西煤炭的貿易路線包括京包線、大秦線至秦皇島港外運;經京瀋線至東北,經石太線—德石線—膠濟線由青島出港;從太焦—焦枝—枝柳線南運;從太原—新菏線—兗石線至石臼所外運。又如國際貿易中石油流動的幾條路線:①從波斯灣地區、經霍爾木茲海峽,一路經紅海、蘇伊士運河或經好望角伸向西歐和美洲;一路向東伸往亞、太地區;②由北部非洲輸往歐洲;③由非洲幾內亞灣東部輸往北美和西歐;④拉美北部流向西半球;⑤由蘇聯輸往歐洲;⑥從遠東,包括印尼、中國、文萊、馬來西亞,供應日本。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