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尼古拉·費申

尼古拉·費申
尼古拉·費申
原文名 Nicolai Ivanovich Fechin
出生 (1881-04-27)1881年4月27日
俄羅斯
逝世 1955年10月5日(1955-10-05)(74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尼古拉·費欣
職業 畫家
知名作品 《秋天》
《卡努里雅肖像》
《父親像》

尼古拉·費申[1]Nicolai Ivanovich Fechin (俄語: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Фешин;1881-1955)又譯尼古拉·費欣,尼古拉·費迅,全名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費申(由於俄文翻譯過來和中文差異有多個名字),俄裔美籍畫家,出生在俄羅斯喀山的木雕工手藝人家庭。列賓的學生,作品別具一格,代表作有《秋天》、《卡努里雅肖像》、《父親像》等。他的畫色彩明快、明暗對比響亮,表現力強。他素描受東方傳統繪畫的影響,素描頭像用炭筆畫在堅實光滑的紙上,自成一家,刻畫深刻。

摘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尼古拉·費欣
外文名稱 Nicolai Ivanovich Fechin
別名 費欣
國籍 美國
民族 俄羅斯
出生地 俄羅斯伏爾加河畔喀山
出生日期 1881
逝世日期 1955
職業 畫家
畢業院校 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 《父親像》《秋天》《卡努里雅肖像》
費欣作品1| 原圖鏈接 來自搜狐網

目錄

個人簡介

費欣[2]是位創作欲望旺盛的藝術家,他在涉獵到的各個藝術領域都盡情地發揮了自己的藝術天賦。在陶斯(Taos),他自行設計了一座結構獨特充滿土著風韻的建築,親手雕刻了門窗、家具。在油畫、素描、水彩以及建築設計、木雕、陶藝、印刷設計、舞台設計等應用藝術領域都建樹了自己獨到的藝術見地。

工作

1908年,他到喀山美術學校從事教學工作,與此同時進行自己的畢業作品的創作。1909年 畫成油畫 《捲心菜收穫的季節》,為此他獲得了畫家的稱號和去法國和意大利出國考察的機會。大約在這同一時期,他畫了《無名女士肖像》(紫衣夫人),此畫在慕尼黑 國際展覽會上獲得了金質獎章。社會主義革命以後,費申仍住在喀山,並在喀山美術學校任教。


人物生平

家庭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費申 [3]1879年出生在俄羅斯伏爾加河畔的喀山。父親是木雕工和鍍金匠,兒童時代的費迅就跟着父親的木雕和鍍金包工隊一起出發到附近和遙遠的農村闖蕩,替教堂裝修聖像和壁畫,完成那裡的雕刻工作。他們都是憑良心和手藝吃飯的善良藝人。他們走遍了伏爾加河沿岸的市鎮和農莊,他深深地熱愛着那裡的人民,那裡的湖泊和森林。父親是費欣的啟蒙老師,他讚賞兒子的繪畫和木雕手藝,一心想讓兒子跟聖像畫師學藝,當個好藝人。

熱愛美術

1895年小學畢業的費欣考進了喀山美術學校,這個16歲的少年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到了學業之中,他忘記了3歲得大腦炎後醫生的囑咐,忘我地學習,拚命地吸吮着知識的乳汁。不久喀山美術學校以模範的教學業績歸屬了聖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現在的列賓美術學院)。1901年費迅以優異的成績被學校推薦到美院做旁聽生。

大學學習

美術學院以嚴格的素描教學和最新的繪畫技法規範着他,列賓給予他精心的培養和特別的關照。列賓的溫暖體貼給了他莫大的鼓舞,感激之情難以言表。費欣長期研究自己的老師列賓的晚期繪畫和肖像作品,並被瓦蘭了·謝洛夫的高超繪畫技巧吸引着。在學院就讀的8年裡他有幾十幅素描寫生和小油畫作品參加了展覽或被雜誌發表。1908年美術學院春季展覽會上展出了這位年輕學生的兩件作品《婚禮湃口《菩提樹下的婦人》。這兩幅作品顯露出費迅的成熟和天才。《婚禮》使他獲得了阿·庫因芝獎金,《菩提樹下的婦人》被美術學院博物館收購。費迅為俄羅斯培養了大批天才的藝術家、教育家。他的教認真的,上課的時候他總是穿着樸素繁潔,嘴裡經常叼着一支雪茄默默地從一個畫架走到另-個畫架旁,特別專致地觀察每個學生的習作。如果發現好的苗頭,他會靠近去說:"您的畫,依我看,很不錯。"然後便拿起鉛筆和畫筆熱情嚴肅地修改畫面。他常常把自己的畫架和學生們的畫架擺在-起,與學生們-起畫模特兒,這是一種直觀有效的示範教學方法。晚上,他們坐在畫室里,費欣就像換了個人,他與朋友和學生們熱情地談論着俄羅斯著名畫家克拉姆斯克依、列賓、謝洛夫,談起西方畫家荷爾拜因、倫勃朗、法朗斯u哈爾斯……談從他們那裡獲得的教益。費欣也常談起現代派,他說:"你們不要聽他們的,不要離開自己正確的道路。那一套是趕時髦的東西,今天穿窄裙,過幾天又要穿肥大的,你們不要學這個,這是把自己引向虛偽的道路。"

創作風格

在學院畢業前後的幾年裡,費欣創作了--系列出色的肖像畫,使他成名的第-件肖像畫作品《紫衣少女》。

1908年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小金獎。1914年費欣創作了《瓦麗雅·阿多拉斯特卡婭肖像》,潔淨珍珠般的色彩,完美的現實主義形式都表現在這幅作品裡。作品畫得柔和、精練、和諧,就其藝術性而言完全可以和列賓的《蜻蜒》、謝洛夫的《少女和桃子》相媲美。費迅畫畫不喜歡用單一'的藝術表現手法,那散發着光彩的繪畫,帶有激情短促的筆觸和多層次粗糙的表面是他長期藝術積累的結晶。一旦需要他就採用透明顏色調整色調的辦法,他用--層薄薄的顏色罩在另一層上,這個技法並不比17世紀西方人遜色。有時他用寬闊的筆觸,利用白畫布的亮光和特點畫畫。他善於探索白色和黑色的細微差別,他喜歡使用"調色板加畫刀"的技術。

遠走異國

不善交際的費欣來到異國他鄉真像是作繭自縛。他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就離開了祖國。費欣夫人是一位有名的喀山富豪的女兒,在喀山她就與美國煤炭大王斯梯馬爾有了聯繫,到了紐約費欣才明白他已深深地陷入到殘酷的債務中去'了。在中央公園的小屋裡他整整奮鬥廠4年才從妻子的債務中解脫了出來。在紐約那震耳欲聾的嘈雜聲中他常常茫然發呆。他受聘在紐約藝術學院教授繪畫,因不適應環境,僅支撐了一個月就放棄了。1926年費欣的肺病又發作了,在醫生的建議下他遷居到美國西部的小城達奧斯。

家庭變故

1936年妻子又被一個詩人勾引,她夢想自己能成為一個作家,與一個20多歲的人同居。她拋棄了費欣和自己的女兒重建了新的家庭,這一沉重的打擊幾乎使費欣年老了10歲。他和女兒又遷居到加利福尼亞,在二戰之前他和女兒作了一次亞洲旅行--他們到了日本、印度、印尼,在印尼巴厘島住了一個多月,觀察島國的風土人情,行程達2萬英里。不論是在旅途中還是在加利福尼亞,或是在達奧斯山和印第安人在一起,費欣都創作了許多美妙的油畫肖像和風景。

懷念祖國

成功一直陪伴着他,他的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美國人在報刊上這樣寫道:"如果你們想看到奇蹟,那你就到費欣的展覽會去吧。"

費欣在美國生活多年,一直思念着自己的祖國。他一直以俄羅斯藝術家自居而從未被大洋彼岸的生活方式同化。1946年二戰結束後,蘇聯人民戰勝了法西斯使他深受鼓舞,他一直想知道自己的祖國是如何重建新生活的,祖國的藝術事業發展得怎麼樣了?他在信中寫道:"你們大家在我的祖國完成了最偉大的功績,為此讚美和榮譽是歸於你們的。"他幻想着再次看到伏爾加河,他對自己走過的道路下了這樣的結論:"搞藝術的人不能離開自己的祖國,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一個人的整個精神基礎在兒童時代開始奠定並和周圍環境一起成長直到老死。在異國他鄉你只是肉體上的存在,因為經常處於孤獨中的人不能理解生活的意義。"

晚年生活

1922年,他得了斑疹傷寒病,那時的饑荒又使他突發的肺結核病 加重了。所有這一切迫使他變得消沉,後在友人的勸說下接受了去紐約美術學院任教的邀請,移民美國。晚年,他的妻子離開了他,他獨自一個居住在洛杉磯郊區的 一所簡陋的住宅里,十分悲愴。他越來越意識到,搞藝術的人只有在祖國才能生活和創作。他的作品有《薇拉·阿多拉特斯卡婭肖像》、《畫家謝爾巴柯夫肖像》 等。

1926年俄羅斯偉大的畫家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在回答誰是當代最天才的畫家這-問題時,他爽朗地說:"費欣!"

30多年過去了,1955年10月5日羅斯--安賽羅斯通訊社發了一個簡短的消息:俄國畫家尼古拉·費欣去世,享年76歲。

藝術成就

尼古拉·費申留世的作品很少;在俄羅斯有關於他的評述也甚微,他的作品很多都毀於戰爭和移民中,或遺失在國際畫展中,他後期的作品多存於私人手裡;他是一個很有天賦和個性強烈的畫家,從不盲目崇拜和模仿別人,也不參與任何藝術流派和組織;他在繼承俄羅斯油畫傳統基礎上,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

費欣在美院進入列賓畫室學習,對自己的老師他有高度的肯定和評價,但在藝術追求上卻有自己的主張;他在選材和構思上,喜歡從平凡生活中直接取材,追求自然與真實,純正與鮮明;探索與當時盛行的印象主義不同的一種表現手法,着重帶裝飾意味的,結構獨特的發揮油畫特有性能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

費申擅長肖像畫和風俗題材的創作。他用筆奔放、流暢;畫面時而是顏色強有力的堆積,時而是輕輕掠過留出底色;時而用刮刀和手代替筆;使畫面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整個畫面色彩響亮、飽和;對比鮮明,格外誘人,好象一部色彩交響曲,耐人尋味;費申在美國走完了他的藝術之路。脫離民族傳統,遠離故土,對他來說無疑是場悲劇,但他的藝術成就在俄羅斯美術史上有着不可磨滅的地位。

視頻

李趙穎沙畫演示007(頭像加法模擬費欣素描),2018年10月19日

參考資料

  1. 尼古拉·費欣繪畫,新浪網,2011-12-01
  2. 大師經典——尼古拉·費欣,搜狐網,2017-09-13
  3. 費欣油畫人物原版作品欣賞,搜狐網,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