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贺家李

 贺家李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贺家李,男,中国著名电气专家[1]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

1925年6月出生于陕西西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电机系。1961年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继电保护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著名电气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外文名 ----He Jiali

出生地点----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1925年6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 获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毕业院校----北洋大学电机系

代表作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职 称 ---- 教授

目录

1社会任职 2个人成就 3个人生活 4获奖记录 5人物评价

社会任职

历任天津大学教授、电力及自动化系副主任、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论组成员,水电部电力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电力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IEEE高级会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是俄罗斯工程院第七位中国籍院士,是天津市的第一位该院院士。

全国高校《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

个人成就

贺老是我国高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学科的开拓者、中国电机工程教育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表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与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共同创立顾毓琇电机工程奖,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标志,也是中国工程技术领域国际交流空前活跃的表现,贺家李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著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我国高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学科奠基人。研制成短距离输电线方向纵差动保护装置、50万伏输电线路的高频方向保护装置。

科研成就

1956年发明短线路方向纵差保护原理与装置,保证了狮子滩水电站按期供电,填补了国内空白。

1965年提出提高相差高频保护性能的技术,用于我国第一条330KV线路。

1973年发明相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用于连 -- 永线,保证了向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可靠送电,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研制成500KV线路保护,用于大同 -- 房山输电线,保证了按期向首都送电,并用于葛洲坝 -- 双河输电线,是我国第一套用于500KV线路的国产静态方向高频保护,获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七五"科技攻关和"八五"攀登计划项目各1项。

成集成电路保护系列和成套微机保护装置,分别获国家教委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提出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讯一体化和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完成了相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博士点基金项目4项。

著作论文

发起全国高校电力系统学术年会,创办了全国高校《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报》。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部级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奖各 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 11名。(截止2001年7月)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贺家李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书香之家。他的贺绂之学识渊博,精通四书五经,研习西方文化。父亲常给贺家李讲解西方国家的优秀哲学思想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而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则是报效国家的本领。贺家李自小就在心中树立了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理想。

获奖记录

获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2010年10月25日,顾毓琇电机工程奖在杭州首次颁奖,授予我国著名电气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贺家李教授。150多位外国专家和国内来宾共1000余人参加了颁奖典礼,校长龚克到场向贺家李表示祝贺。

人物评价

“贺家李为中国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高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学科的开拓者、中国电机工程教育奠基人。他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投身中国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时任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葛英秋评)

“贺家李是中国著名电气专家。”(天津大学评)

“贺家李是中国高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学科最早的奠基人。”(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评)

“贺家李是中国第一代继电保护教师和研究者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热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业,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其治学精神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贺先生的品德风貌,尽显大师风范,受到师生敬仰。”(《动力与电气工程师》李辉、贾孝芬评)

“贺家李是一个有着深远和持久影响力的具有献身精神的教育家,是公认的中国继电保护领域的最重要的先驱和权威。在高压输电系统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他都对中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