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賈諒

賈諒(1387─1439),男,字子信,先祖博平人,官拜都察院右都副御史。賈諒自幼天資聰慧,少年入館刻苦讀書,成績極佳。

目錄

人物簡介

賈諒(1387─1439)字子信,先祖博平人(一說武城人)。明初定居嶧北山區的栲栳崮下(原山亭區半湖鄉小西莊村)。祖父賈志剛,父親賈旺均系勤勞的農民,家境較為殷實。

人物生平

賈諒自幼天資聰慧,少年入館刻苦讀書,成績極佳。明永樂九年(1407年),年僅20歲中秀才後,又中鄉試魁首。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文采出眾,「由鄉舉入太學,選侍皇太孫」。因侍讀有功,被永樂皇帝擢升為刑科給事中。宣德四年(1429年),賈諒向皇帝上疏揭發侍郎金庠受賄,經查屬實,金遂被罷官。郎中胡珏、蕭翔等11人,御史方鼎3人,以不稱職被彈劾。宣德皇帝命賈諒密察,得到真憑實據,胡珏等人遂被貶革。陽武侯薛祿誹謗聖上,結黨營私,朝野無人敢言。賈諒官職雖小不畏權勢,冒着丟官罷職、下牢入獄之危險,毅然上言揭發薛的所作所為。宣德皇帝對他越發器重,「拜都察院右都副御史」。  

賈諒在任右都副御史期間敢於直言,不避權貴,秉公執法,剛直不阿,受到廷臣交口稱譽,在當時同顧佐、邵圯等大臣齊名。後轉拜為兵部尚書,總攬一國軍政。  

宣德八年(1433年),江淮群盜四起,劫殺外國使者,地方官府無力剿捕,求援奏章紛紛飛報北京,皇帝急命賈諒派兵選將速去征剿。賈諒督軍日夜兼程到達戰略要地徐州,運籌帷幄,以計捕獲盜酋,江淮匪患被一一平息,由此受到皇帝嘉獎。不久,江淮豪門作亂,賈諒統兵平定,尚未還朝,四川匪寇又殃及成都,蜀地狼煙四起,鎮川總督無力抵抗,只有憑險固守城池,求援奏章紛紛飛到北京。宣德皇帝在憂心如焚之際想起賈諒,急命御史載厚禮去江淮犒賞三軍將士,贈給賈諒朝服玉帶,並降旨在賈諒的家鄉重修司馬府。同時,催令賈諒火速統兵入川平亂。賈諒接旨不敢懈怠,日夜兼程趕赴巴蜀,冒嚴寒,頂酷暑,金戈鐵馬,馳騁沙場,歷盡大小戰役幾百次,頻頻奏捷,川境轉危為安,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三軍所到之處,百姓夾道歡迎,敬賈諒如若上天。  

賈諒正準備班師還朝之際,湖南湘潭又亂,時逢明朝正統元年(1436年)。明英宗不惜賈諒鞍馬勞苦,急令賈諒調軍鎮壓湖湘叛亂。征塵未洗,戰袍未解的賈諒及三軍將士又匆匆揮戈東征。湖湘之戰,賈諒每戰必前,經年許,「鋤強屏暴,楚人頌之」。  

正統二年(1437年),江淮、河南洪水泛濫,賈諒奉旨協同工部侍郎鄭辰前往災區賑濟。他清政廉明克盡職守,頗得災區人民稱頌。賑濟災民剛剛結束,芒碭山一帶盜患又起,劫掠百姓為害地方,賈諒又奉旨征剿,旗開得勝捕獲甚眾。  

賈諒率兵出征7年,轉戰數千里,經大小戰役千餘次,歷盡鞍馬之累,積勞成疾。明正統四年(1439年),在返京途經山東德州時卒於客邸,時年52歲。「朝廷惜之,賜祭葬如例」,並祀於鄉賢祠。《明史》對他的評價是「內行克修,當官有丰采」。賈諒死後,由其子賈傑護柩葬於兗州東門外二里許。

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四十六

賈諒,字子信。永樂中由鄉舉入太學,選侍皇太孫說書,擢刑科給事中。宣德四年劾清軍侍郎金庠受賄,罷之。郎中胡珏、蕭翔等十一人,御史方鼎三人,以不職被劾。帝未信,命諒及張居傑密察之。得實,悉貶官。明年又劾陽武侯薛祿朋比不敬。廷中肅然。尋拜右副都御史。偕錦衣指揮王裕、參議黃翰、中官張義等巡視四川、江西、湖廣,按治豪強不少假。正統二年,江北、河南大水,命諒及工部侍郎鄭辰往振。芒、碭山盜為患,諒捕獲甚眾。四年還至德州,卒。諒內行修,當官有風采。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