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組合
資產組合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錄
名詞解釋
資產組合是資產持有者對其持有的各種股票、債券、現金以及不動產進行的適當搭配。資產組合的目的是通過對持有資產的合理搭配,使之既能保證一定水平的盈利,又可以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資產組合效應
資產組合效應是貨幣存量的增減,引起資產結構重新組合,進而導致經濟發生實質性變化的作用。
資產組合效應是闡釋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活動傳導機制的一個核心概念和關鍵環節。貨幣政策的執行會破壞支出單位原來的資產結構均衡,引發新的結構變動。假定中央銀行以從市場購進債券的方式來增加貨幣供應,其影響首先就是使一些支出單位的資產組合中出現了超額的貨幣,即它們的資產結構均衡遭到破壞。為了恢復均衡,各支出單位開始購買債券。由於同樣的原因,這種用債券替代貨幣的過程又會進一步破壞資產結構的均衡,並引起進一步調整資產結構,直至所有的金融資產都被波及。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又稱為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該理論認為,投資組合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
1952年,美國經濟學家馬可維茨在他的學術論文《資產選擇:有效的多樣化》中,首次應用資產組合報酬的均值和方差這兩個數學概念,從數學上明確地定義了投資者偏好,並以數學化的方式解釋投資分散化原理,系統地闡述了資產組合和選擇問題,標誌着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開端。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在傳統投資回報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了風險的概念,認為風險而不是回報,是整個投資過程的重心,並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參考文獻
- ↑ 日文是怎麼來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漢文,改換成他們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與漢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國人看它如天書,俄羅斯人卻如數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