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是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目录
名词解释
资产负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在一定时点上以价值形态表示的物质财富和债权债务及其他产权。它全面地反映社会劳动者历年创造的财力、物力的积累和相对应的债权债务关系。
资产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经济利益。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在财务领域,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如月末、季末、年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是会计三大报表之一。资产部分在左方,反映企业所有的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和权利;负债与业主权益部分列在右方,反映企业的各种短期和长期债务,自有资本和盈余。
资产负债的基本原则
理论上,资产负债要遵循以下原则:
1.规模对称原则。
这是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S平衡,这里的对称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资产负债规模一般指企业的资产总额,也就是资产负债表左边或者右边最后一行数据总计;且各地税务局视这个规模大小,假设总资产达一千万左右,规定企业每月除了申报负债表和损益表外,还须逐月申报现金流量表。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长,说明银行发展比较稳定,持续稳定增长,前景可观。
2.结构对称原则。
又称偿还期对称原则。银行资金的分配应该依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其相应的计算方法是平均流动率法,也就是说,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动率。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说明资产运用过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动率小于1,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
3.目标互补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三性的均衡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充。比如说,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营环境中,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过盈利性的提高来补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标,单纯根据某一个目标来决定资产分配。而应该将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综合起来考虑,以全面保证银行目标的实现,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
4.资产分散化原则。
银行资产运用要注意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散,避免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参考文献
- ↑ 字母文字的演变脉络:世界所有国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搜狐,2020-09-11
- ↑ 字体的演变:篆书,搜狐,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