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稀缺性
資源的稀缺性是被人類自身「製造」出來的。人類不斷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而這種追求本身會遇到時間、空間和各種資源的限制,於是人們也就不斷地為自己製造出了更多的難題和更大的麻煩,於是又要花力氣發展自己以解決這些問題,克服這些難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稀缺性在人類生存的意義上可能不稱其為問題,但相對人們的「過度需求」時,稀缺性的假定無疑是成立的了。[1]
目錄
簡介
稀缺性的含義生產資源的相對有限性資源的稀缺性與經濟問題由於資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們必須考慮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來滿足無限多樣化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問題」。生產資源或生產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經濟社會中的生產資源也叫生產要素,主要包括:資本(其價格為利息)、土地(其價格為地租)、勞動(其價格為工資)。
資源稀缺性與經濟學關係
相對於人類社會的無窮欲望而言,經濟物品或者生產這些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種資源的相對有限性就是就是資源的稀缺性。
生存與發展始終是各個社會所關心的也是經濟學必須面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由於人類社會資源的稀缺性,正是由於資源的稀缺,才有如何節約使用資源的經濟學的產生。 經濟學正產生於稀缺性的存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也正是由這種稀缺性決定的。人類面對資源不是無能為力,在有限的資源和無窮的欲望面前人類必須做出抉擇
如何理解資源的稀缺性?有哪些例子?
因為只有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人類的經濟活動才需要面臨選擇問題,資源的稀缺性使得社會不得不作出選擇。如果人類的可獲得資源是無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麼經濟學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資源是稀缺的。一方面表現在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自然資源屬性: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
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中國稀缺資源
比如鐵礦石,中國雖然很多,但富鐵礦幾乎沒有,有的都是不能生產優質鋼材的貧鐵。
煤
國家能源局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特殊和稀缺煤種管理辦法,對煉焦煤等特殊和稀缺煤種實施保護性開發。國家能源局正在組織開展全國煉焦煤資源調研,將結合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十二五」期間國家煉焦煤資源開發布局。
實際上,早在2009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關於實施《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的通知中就指出,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特殊煤種和稀缺煤種要實行保護性開採;《煤炭法》修訂稿也把礦區依據價值分為三類——煤炭資源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特殊和稀缺煤種礦區,並將特殊和稀缺煤種礦區列入保護性開採範圍。
在焦煤價格暴漲背景下國家能源局提出對優質稀缺煤種進行保護性開發寓意非常明顯。保護性開發品種將主要包括用於煉製焦炭的優質焦煤以及用於化工產品的優質無煙煤,而優質煉焦煤作為特殊和稀缺煤種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得到了戰略性保護,成為戰略性原料品種。
我國優質焦煤占比較低,其中,焦、肥煤是稀缺品中的精品。此外,我國煉焦煤資源分布也極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未來壟斷趨勢都非常明顯。 根據我們對全球煤炭貿易格局的判斷,未來中國、印度焦煤進口量將快速增長,並取代日韓成為最大進口國,各國搶奪焦煤資源的程度將會逐步加劇。因此,這也決定了焦煤價格的中長期向上趨勢。而國內將是以兼併重組為大趨勢,國家對稀缺資源的控制力度在加大,大型焦煤集團將更加受益資源整合。
中長期我們堅定看好以優質焦煤無煙煤為代表的稀缺品種的投資價值,短期我們看好煤炭行業的基本面。焦煤、化工用煤面臨消費旺季,在國際油價和國際煤價的強力支撐下,焦煤價格上漲預期仍然非常強烈。建立重點關注景氣向上的焦煤股:開灤股份、西山煤電、冀中能源、盤江股份、煤氣化、潞安環能、神火股份、兗州煤業、國陽新能、昊華能源、平煤股份、永泰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