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資源詛咒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目錄

名詞解釋

資源詛咒是一個經濟學的理論,多指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是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比那些資源稀缺的國家增長的更慢。經濟學家將原因歸結為貿易條件的惡化,荷蘭病或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等,主要由對某種相對豐富的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

所謂「資源詛咒」是指從長期的增長狀況來看,那些自然資源豐裕、經濟中資源性產品占據主導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反而要比那些資源貧乏國家的增長要低許多;儘管資源豐裕國家可能會由於資源品價格的上漲而實現短期的經濟增長,但最終又會陷入停滯狀態,豐裕的自然資源最終成為「贏者的詛咒」(winner’s curse)。

經濟增長和發展問題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以來,經濟學家一直致力於探究與經濟增長有關的諸種因素和條件,即增長的源泉問題。自然資源或自然稟賦、物質資本、技術進步、公共秩序與法律乃至信念和價值觀,相繼被揭示出來並置於突出的地位。其中,自然資源作為物質生產活動的必要投入品,成為經濟賴以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資源相對豐裕的國家通常蘊含了更大的發展潛力。近代以來的經濟發展史表明,自然資源的確對於一國國民財富的初始積累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快速工業化與其豐裕的自然資源密不可分

20 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資源豐裕的國家陷入了增長陷阱的事實引起了經濟學家的深思。經驗數據顯示,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範圍來看,資源豐裕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是緩慢的,甚至是停滯的。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國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遞增,而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期卻下降了1.3%。在全球65個資源相對豐裕的國家中,只有四個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博茨瓦納)人均GNP年增速達到4%(1970—1998),而一些東亞資源稀缺的經濟體(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經濟增長卻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世界銀行,2000)。在中國不同的地區,我們也能發現非常相似的情況。

資源詛咒的提出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新的內生增長理論對於索洛增長理論的「趨同過程」和「趕超假說」提出了質疑,大量的實證研究開始比較各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差異。一些經濟學家發現自然資源豐裕的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卻令人失望,開始探求其中原因。1993年,Auty在研究產礦國經濟發展問題時第一次提出了「資源的詛咒」(Resource Curse)這個概念,即豐裕的資源對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並不是充分的有利條件,反而是一種限制。在此之後,Sachs和 Warner(1995,1997,2001)連續發表了三篇文章,對「資源詛咒」這一假說進行開創性的實證檢驗。

他們選取95個發展中國家作為樣本,測算自1970—1989年這些國家GDP的年增長率,結果發現僅有兩個資源豐裕型國家年增長速度超過2%。回歸檢驗表明,自然資源稟賦與經濟增長之間有着顯著的負相關性,資源型產品(農產品、礦產品和燃料)出口占GNP中的比重每提高16%,經濟增長速度將下降1%。即使將更多的解釋變量納入回歸方程,比如制度安排、區域效果、價格波動性等,負相關性依然存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