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义德王朝
赛义德王朝 |
中文名 :赛义德王朝 |
18世纪中期的建立的穆斯林王朝,又称阿曼王国。建立之初,阿曼国力颇盛,为印度洋周边强国之一。领土包括阿拉伯半岛南部,甚至广至东非桑吉巴尔地区。后逐渐衰落分裂并被英国控制。1970年改现国名"阿曼苏丹国"。1973年英国军队撤出。[1]
目录
介绍
亚洲阿拉伯半岛阿曼国于18世纪中期的建立的穆斯林王朝。领土包括阿拉伯半岛南部,甚至广至东非桑吉巴尔地区。赛义德王朝正式成立于1749年,为阿曼当地阿拉伯人趋走原波斯人统治者后所建立的政教合一王朝。建立之初,阿曼国力颇盛,为印度洋周边强国之一。1856年王朝分治。1871年,英国入侵后,情势才为之改观。桑给巴尔苏丹国于1964年并入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在阿曼,王朝势力有所削弱,但仍为卡布斯·伊本·赛义德统治直到今天。
王朝历史
建立
在亚里巴王朝(1624-1743年)末期,统治家族内部争夺王位和部落之间反目为仇,发生了长过20多年的内战。1742年,亚里巴王朝的赛伊夫二世为了借助波斯入争夺王位,同波斯军统帅塔吉汗签约,承认波斯入对阿曼的特殊权利,波斯人则以帮助赛伊夫复国为名大举进兵,占领了阿曼东北部的布赖米。尼兹瓦、马斯喀特、马特拉和沿海平原,围攻苏哈尔城,亚里巴王朝遂告灭亡。
当时的苏哈尔州长正是出生于赛义德家族的艾哈迈德·本·赛义德。他自幼沉着、勇敢,青年时就受到亚里巴王朝的重用,被任命为沿海重镇苏哈尔的州长。由于他在治理苏哈尔中表现了卓越的才干和魄力,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在波斯人围困苏哈尔城、物资供应奇缺的困境中,他仍每天出击敌人,相持9个月之久,最终迫使敌人撤出苏哈尔地区,退守马斯喀特。艾哈迈德决心把波斯军完全赶出阿曼,先在巴尔卡建立贸易市场,将内地运往马斯喀特出口的货物吸引过来以断绝退守在马斯喀特的波斯军的财源。随后又设计在巴尔卡举行盛大宴会,一面将丰盛的菜肴送到波斯军驻地,款待士兵,一面邀请50名波斯军官到城内赴宴,酒宴正酣,突然鼓声大作,苏哈尔军出其不意,冲出城外,一举全歼波斯军,艾哈迈德成了众人崇拜的英雄。1744年,他被拥戴为阿曼教长--宗教领袖伊玛姆。
艾哈迈德在统治阿曼的整整40年中,大力促进了阿曼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他一方面团结各部落发展经济,扩大海上贸易;一方面建立强大的海上舰队,恢复了亚里巴王朝称雄印度洋的强国地位。
从教长制到君主制
艾哈迈德有7个儿子,大都担任各地的州长。1783年他在鲁斯塔克驾崩,其子赛义德(尼兹瓦州长)继位,但是赛义德不孚众望,一年后被其子哈迈德夺去了统治权力,迁都马斯喀特,自称"苏丹",定国名为"马斯喀特苏丹国"。但哈迈德的父亲赛义德并未正式退位,仍以伊玛姆的称号住在鲁斯塔克。从而形成了苏丹和伊玛姆的双重统治。导致国内政治上的混乱。后来哈迈德改变了选举产生教长制,实行世袭的君主制。一直延续至今。
哈迈德是一个勇敢的武士。他上任后,整军经武,图谋大业,被其追随者尊为"赛伊德"(Sayyid),即"幸福的人"。从此至今,凡是赛义德王室的直系亲属都在名字的前面冠以"赛伊德"的尊称。
1792年哈迈德突然去世。其父伊玛姆赛义德为他在马斯喀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之后,又回到鲁斯塔克,因懒于朝政,被他的哥哥苏尔坦夺权。控制了马斯喀特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翌年,苏尔坦自封为苏丹,成为赛义德王室的第四任统治者。执政11年中,他积极发展海上贸易,使马斯喀特成了北到伊拉克的巴士拉、东到印度、西到东非海岸的贸易中心,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商船也经常往来于此,使阿曼经济获益甚大。1804年,苏尔坦在反击瓦哈比和卡瓦西姆人入侵阿曼后,乘船去巴士拉,谋求奥斯曼帝国帮助加强防务,在回国途中遭到卡瓦西姆人的袭击,头部受重伤而死。
赛义德大帝
苏尔坦执政期间,英国殖民主义势力在西亚地区大大增强,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苏尔坦死后,其子赛义德·本·苏尔坦得到英国的支持,排挤了自己的兄弟萨里姆继承了王位,成为赛义德王族的第五任阿曼苏丹,
赛义德·本·苏尔坦很有宏图大志,决心恢复和超过阿曼历史极盛时期亚里巴王朝的疆域。他酷爱航海,被人称为"航海家赛义德"。执政伊始积极扩充军备,建立了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并亲自在旗舰"SHAH ALAM"号上指挥,东征西伐,向外扩张,先后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波斯湾两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尔、非洲东岸的桑给巴尔、蒙巴萨、马达加斯加诸岛。据美国商人记载,赛义德进入桑给巴尔港时,除旗舰外,还有装配64门火炮的战舰1艘,装配36门火炮的巡洋舰3艘,有14门加农炮的战舰2艘,还有100艘货船可载6000名士兵,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从此,一个"阿曼和东非帝国"屹立在西亚和东非地区,成为赛义德王朝历史上最强盛、版图最大的国家,定桑给巴尔为第二首都,赛义德被称为"阿曼和东非帝国大帝"。
赛义德大帝在大力向外扩张的同时,也致力于发展经济,建设和扩充国家的商业和经济设施。在阿曼地区,把马斯喀特建设成为波斯湾首屈一指的贸易中心,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在东非地区,他特别重视开发桑给巴尔,从印度尼西亚引进了许多丁香树,使桑给巴尔后来成为世界着名的丁香之岛;同时,这个岛上的各种种植园也很快发展起来,尤以甘蔗和稻谷较多。因此,桑给巴尔也就成了东非沿海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赛义德大帝在外交上富有开拓精神。积极开展国际交往,亲自接见外国来宾。1840年首次派遣特使艾哈迈德'本?努阿曼出访美国,第一次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此前后,阿曼还与英国。法国、荷兰和其他一些国家签订了商业协定和友好条约,建立了商务代表处和比较牢固的经济贸易关系。
赛义德大帝与英国王室有特别亲密的关系,专门在印度孟买制造了一艘最大的战舰"利物浦号"送给英国国王威廉四世。该舰装备了74门火炮。英王回赠他一艘豪华的游艇。1830年威廉四世举行加冕典礼,他送了一只灰色的老虎。1838年6月,维多利亚女王加冕时,他又赠送一匹阿拉伯种马。1842年,维多利亚女王回送他一辆豪华的皇家四轮马车和挽具,田阿曼没有宽阔的道路而无法使用,只好转送给了一位高贵的印度朋友,女王又送给他一套镶金的茶具,赛义德则把库利亚和穆利亚群岛赠送给英国女王,作为她永久的领地。
分裂与动乱
赛义德大帝执政52年。1856年乘"维多利亚"战舰从马斯喀特去桑给巴尔途中患痢疾而死,葬于桑给巴尔王宫的花园中。赛义德有8个儿子。根据他的遗愿,儿子苏维尼、马斯喀特州长继承王位任苏丹,另一个儿子、桑给巴尔和东非总督马吉德仍管辖东非地区。但马吉德不服,要争当苏丹,双方争执不下,经英国政府出面调解,将一个强大的阿曼和东非帝国分成两个独立的国家,由苏维尼任阿曼苏丹,由马吉德任桑给巴尔苏丹。桑给巴尔每年给阿曼4万英镑的员金。1862年,英国和法国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尊重达两个独立的拥有主权的苏丹国。从此,这个亚非"第一海上大国。分成了两个小国,其强大势力和影响亦随之大大减弱。桑给巴尔的分立,使阿曼丧失了大部分海军,也中断了来自桑给巴尔的大部分财源。更有甚者,就在国家分裂的1862年,英国印度蒸气机轮船公司成立,使用蒸气机轮船在印度和波斯湾之间运输货物,给阿曼历来在海上运输称雄的木帆船以致命的打击,"海上大国"从此一蹶不振。
赛义德之子苏维尼·本·赛义德1856年继任苏丹后,1861年他的弟弟图尔基--苏哈尔州长宣布独立。1866年其子萨利姆为争夺王位,在鲁斯塔克城堡枪杀了父亲,宣布继承王位。萨利姆的哥哥阿赞起来反对,率兵攻占了马斯喀特,被其部属推选为伊玛姆,恢复了教长制。接着,萨利姆的叔父图尔基联合各部落的头领们起兵反对阿赞,在进攻马斯喀特的战役中打死了阿赞,图尔基即在英国人支持下于l87l年11月正式登上苏丹宝座。1877年,阿曼内地各部落和宗教界领袖联合起来造反,多次进攻马斯喀特,图尔基向英国求援,在英国军舰的护卫下,图尔基才得以保持王位。
英国控制
赛义德大帝谢世之后,其子苏维尼接任,阿曼王室再没有出现统率能力强的王位继承人,王室内争越演越烈,部落同王室的冲突加剧,英国殖民主义势力趁机渗入,日渐主宰阿曼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赛义德以后的三任苏丹,都是依靠英国的支持和保护才夺取和保持了王位。
英国政府则自恃强大和对苏丹图尔基有功,通过其驻马斯喀特的政治代表加紧控制阿曼。英国人曾经授予图尔基许多高贵的称号,并保证让他的儿子费萨尔继承王位。1888年图尔基病死,其子费萨尔即位。1891年阿曼同英国签订了友好、贸易和航海条约。条约规定,阿曼对英国货物免除关税,制定关税必须得到英国的同意,阿曼的对外航海事业必须置于英国监督之下。同年4月,费萨尔还向英国人保证,他本人和他的继任者及子孙们,除向英国外,不出卖、不抵押、不出让阿曼苏丹国及其属地的任何部分。
1898年英国又迫使费萨尔签订了第一个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由英国人监督阿曼的对外关系,由英国人充当阿曼的外交代表。至此,阿曼王室全面受制于英国。1913年费萨尔抑郁而死,其子泰木尔接位。
泰木尔是费萨尔的长子,母亲是叙祖父苏维尼的女儿。他要登上并保持王位,必须依赖英国的支持,因而在1913年10月9日登基时,被迫发表了英国人起草的保证英国人在阿曼利益的"登基公告"。 阿曼内地各个部落对泰木尔王朝及亲英势力十分不满,1913年他们推举萨利姆·本·拉希德·哈鲁西为伊玛姆,恢复教长制。1915年在尼兹瓦正式成立'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发兵进攻马斯喀特。
苏丹泰木尔求助于英国,英国派遣印度军队支援,击退了"教长国"的进攻。1920年9月25日,经英国人的调停。双方签订了"西卜条约。条约规定:苏丹同意不干涉中部阿曼(即'教长国")的内政,对内地通过马斯喀特的货物征税不得超过 5%,同意各部落的人自由出入马斯喀特和沿海城 镇。从此,阿曼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王室和各部落关系暂时得到经和。但是,这无疑是对泰木尔及其王室尊严和地位的一大打击。1923年,苏丹泰木尔又写信给英国驻马斯喀特政治代表,保证在未请示并获得英国同意的情况下,不把在他的领土内可能发现的石油的开采权让与其他任何人。
泰木尔统治下的阿曼,深受内忧外患之苦,国家十分贫穷,财政非常拮据,只能靠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津贴维持统治。英国还派了一些政治、军事和财经"顾问"来掌管权力,连阿曼的财政大臣也是由英国人伯特里思·托马(Bertrean Tboma)担任。泰木尔既无力改变现实,又极不愿意受制于英国人,经常旅居印度的孟买,并屡次向英国提出让位。1929年,泰木尔又从马斯喀特出走,那时他的儿子赛义德已经18岁,可以担任内阁大臣会议主席。他宣布他健康不佳,不能再回马斯喀特治理朝政,写了一份进位书,提名由他的儿子赛义德继任王位,并声明他坚决不回马斯喀特。从此泰木尔常使印度,经常到卡拉奇、加尔各答、新加坡、东京和神户等地旅行,还娶了一个日本文人作妻子,最后于1965年客死孟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完全把阿曼置于它的战略控制之下,在阿曼的萨拉拉、马西拉等地建立了英国皇家空军基地,以保证从伦敦到印度航道的畅通。1958年7月,英国政府和苏丹赛义德换文规定:英国皇家空军继续使用萨拉拉和马西拉基地。苏丹军队包括海陆空三军,由英国退职军官帮助组成,由英国军官担任三军司令,由英国提供发展援助,制订发展计划。
赛义德执政后,一直想吞并"阿曼伊斯兰教长国",重新统一全国。英国人为了在阿曼内地开采石油。也支持赛义德,并在1954年末指挥阿曼军队攻入内地,占领了伊卜利和鲁斯塔克,1955年12月15日攻占"教长国"的首都尼兹瓦。分离44年之久的阿曼又重归统一,改国名为 "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
赛义德生性保守、多疑、专横。他对20世纪的 新事物戒惧很深,对自己的臣民严加控制。从1958 年以后,他从来离开南方的萨拉拉王官一步,有12 年之久根本没有到首都马斯喀待来治理朝政。他极端专制,通过他的情报网监视着每个人的言行。凡事都要经他批准。他不愿人民受教育,全国只有3 所男生小学(903名学生),小学生要到国外升学,就得难得到他的批准,许多被家长悄悄送到外国上过学的青年则被禁止回国,因怕受观代文明意 识的影响。他禁止人民群众使用手电筒、戴太阳眼镜、穿西方皮靴和骑自行车,如进口摩托车必须要经过他特别批准。他的汽车不能用汽油发动,只准由他的奴隶推着走。马斯喀特城门必须在日落3小时后关闭,夜间出门的行人必须手提点着的马灯,否则就被投入监牢。他对任何人都怀疑,连王室成员也不相信。他的弟弟塔里克、法哈尔、谢比卜和其他一些王亲国戚都被迫长期流亡国外,甚至将他的独生儿子也软禁多年,搞得众叛亲离。 1964年阿曼发现石油,他把获得的石油收入换成黄金藏在萨拉拉王官的地窖里或存入外国银行。直到1970年被废黜时,全国只有10公里拍油马路。3所小学、1个12张病床的医院、2个电量只有4500危的发电站,其他任何进步的经济文化设施都没有,人均国民收入仅有67里亚尔(约100多美元).整个国家在外国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统治下,依然处于中世纪的贫穷落后状态。
赛义德王室倒行逆施、激起天怒人怨、众叛亲离、群起反抗。首先是南部佐法尔地区的人民组织了"佐法尔人民阵线",毅然发动武装起义;基地在伊拉克的"教长国"分子组成的"阿曼解放军",以及"阿曼和波斯湾人民民主解放阵线。都计划进攻阿曼北部地区。甚至他的弟弟培里克也在国外组织力量反对他的蛮横专制。英国人眼看赛义德政权江河日下,转而支持他的儿子卡布斯·本·赛义德。1970年7月18日卡布斯发动宫庭政变,赛义德在枪战中负伤,被迫在逊位书上签字,1922年在伦敦的寓所里逝世。
现代阿曼的复兴者--卡布斯
现任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是赛义德王族的第8代第13任苏丹,1940年11月18日出生于佐法尔首府萨拉拉的皇宫,母亲是佐法尔人。1958年9月,他的父亲为培养王位继承入,送他到伦敦一所私人学校学习英文和英国历史,由一位牧师任他的教师。年轻的卡布斯酷爱英国历史、博览各种历史书籍。他喜欢骑马,是一位优秀骑手。20岁时。他进入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学习,两年后结业,加入当时正在德国值勤的英国营名的苏格兰来福枪旅作见习军官,半年后,又回到英国的苏格兰学习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两年。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还被送到世界各地旅行s个月,然后再回阿曼。
卡布斯笃信伊斯兰教,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但他在国外的经历使他具有较强的现代文明意识。1964年回国后,对国内封建落后的现状十分不满,力图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但遭到他父亲的强烈反对和压制,被软禁在萨拉拉王宫达6年之久。他很难见到父亲,偶尔通过来访的人要求苏丹给他一个工作岗位,也遭到拒绝,这激怒了卡布斯。加之国内政治危机日益深化,卡布斯忧心如焚,不得不依靠英国顾问推翻其父的专制统治,自任苏丹,担当起复兴阿曼的历史重任。
卡布斯性格内向,比较严肃,爱好西方古典音乐。骑马和自己驾车出行,他对母后十分孝顺,钟爱两个妹妹。曾与叔父塔里克的女儿结婚,离婚后尚未再娶,至今膝下无子女。
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登基,时年29岁。他登基时向国内外宣告: "现在我的家族和我的武装部队都宣誓效忠于我,老苏丹已经离开这个国家。我保证,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尽快建立一个观代化的政府。我的目的是把你们从过去的梗梏中解放出来。我要尽快使你们生活得愉快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卡布斯不负众望,一入主王宫就致力于全面复兴阿曼,22年来采取一系列重大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军事政策措施,使阿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脐身于当今比较富裕的观代化国家之列。
政治上,他一上台就抓了几件大事:一是在1970年9月18日宣布更改国名,把"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改为"阿曼苏丹国",颁布了国旗国歌;二是废除他父亲那一套封建专制的法令法规,使人民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和自由;三是广招天下贤能,号召原来被迫流亡国外的王室成员、知识分子和巨商富贾回国参加工作。不论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如何,只要忠于卡布斯王室而又聪明能干的人,一律委以重任。因此他的几位王叔和许多有才能的人都在他的感召下纷纷回国但任要职。
同时,卡布斯组织了阿曼第一个现代化内阁。这是阿曼的最高行政机构,内阁成员均由卡布斯任 命;其中约有一半是重要的王室成员。卡布斯自任首相(头两年由他的叔父塔里克任首相)兼国防大臣、财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内阁定期举行会议,由卡布斯苏丹亲自主持。卡布斯新建的王室和内图虽几经调整,但始终保持稳定且富有活力。阿曼没有任何政党,但在1981年设立了"国家协商会议……这个协商会议是由卡布斯按照阿拉伯的民主方式建立的,参加协商会议的政府官员和地方代表都要由卡布斯苏丹任命或批准。
外交方面,卡布斯一改他父亲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外执行中立、不结盟和睦邻政策;强调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经过20年的努力,到1990年,已与世界上9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联合国、不结盟运动等4D个国际组织,31个阿拉伯国家组织,14个伊斯兰组织,16个海湾国家组织。因而阿曼在国际事务中不断发挥应有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特别对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军事上,阿曼王室有较强的国防意识,国防开支占政府财政预算的20一30%,已建成了一支装备箱良、训练有素的海、陆、空军部队,总兵力两万多人,其军事实力在海湾合作委员会中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在经济建设方面,卡布斯执政头5年着重恢复经济,从1976年开始到1990年执行了3个5年计划。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扩大建设资金来源,首先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木和资金大力开采石油,由1970年的3个油田、日产原油33.2万桶发展到1990车的67个油田、日产原油70万桶,石油收入37.4l亿美元,占国民收入的83%,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5%。阿曼王室不仅利用石油收入建造了观代化的输油管、油港和炼油厂,还首先建设了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经过22年努力,全国已建成现代化的公路网(高等级公路4500公里,石砾公路19347公里),现代化的港口和国际机场,可以通在世界各地;全国有22个发电站和两个海水淡化厂,先进的邮电通讯设施,可以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进行通讯联系。阿曼领导人从经济战略上考虑(石油储量大约只能开采40年),为改变单纯依赖石油经济。早已实行"经济多样化"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渔业、畜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业,都已取得显着成就。1990年阿曼国民生产总值为35.2L9亿里亚尔(合93.33亿美元),比1970年的1.05亿里亚尔增长了34倍;人均国民收入约2000里亚尔(约台5200美元),比1976年大约增长了30倍。
在文教卫生建设方面,阿曼王室视培养人才为复兴阿曼之本。它不惜重金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教师来提高阿曼人的文化科学知识,在短短20年间,由原来仅有3所小学,发展到759所中、小学和各种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35.12万人(其中女生16.33万人),成人扫盲运动也在持续开展。1986年阿曼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卡布斯大学竣工开学,已有5个系的400多名学生毕业,国家还保送了几百名学生出国深造。这就在阿曼出观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卡布斯提出的"干部阿曼化"的重要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同时,阿曼还修建了47个医院和诊疗所(拥有3450张病床),90个保健中心,对边远地区有空中巡回医疗队,国内治不了的病由国家出钱送到国外治疗。全国实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制度,每年教育和卫生费用占政府开支的30%以上。此外,政府还给住房困难户和生活困难户提供一批批免费住房和生活补助金。
如今的阿曼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王位相政局稳定,国际威望上升,人民赞颂卡布斯为"伟大的复兴者"。每年在卡布斯登基的7月23日,举国欢庆"国家复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