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菜
贛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傳統意義上的贛菜主要由南昌、上饒、九江、贛東、贛南五大流派互相滲透併兼納全省其他各地市土特菜餚而成。傳統贛菜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了一定的變化和發展,現今的贛菜主要由豫章菜、潯陽菜、贛南菜、饒幫菜和萍鄉菜構成。贛菜巧妙地規避了川菜的太辣,蘇菜的太甜,魯菜的太實,兼顧東南西北而自成一派,享譽海內外。[1]
目錄
簡介
贛菜作為中國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數千年飲食文化的積澱。《後漢書》中的《豫章記》稱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唐初,王勃赴滕王閣舉辦的盛宴,興奮之餘贊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
靈」。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曾記載江西名菜「粉蒸肉」。今天的菜,正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主要由南昌、九江、贛州三大主流派構成同時吸納其他地市及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菜餚而成。
贛菜文化
3月29日上午,中國贛菜文化展示館舉行開館儀式,正式揭牌迎賓。
中國贛菜文化展示館是江西省新東方烹飪學院與江西烹飪協會合作開設的江西省首家贛菜文化展示館,集中展示贛菜歷史及贛菜文化,是贛鄱菜系專業化宣傳推介的窗口。館中所有展示的菜品均以圖片及文字方式呈現,並設有電子觸摸屏可以直接查詢餐飲企業信息、菜品名稱、贛菜歷史等信息。
特色
贛菜由南昌、上饒、九江、贛東、贛南五大流派互相滲透交匯而成。贛菜雖然不在八大菜系之列,但獨具特色。贛菜選料廣泛、主料突出、注重刀工、製作精細,在烹飪中突出「原汁原味」:
1.在烹飪技法上,注重火候,以燒、燜、燉、蒸、炒為主。
2.在原料選取上,崇尚綠色、生態、健康理念。江西生態環境很好,取自本土的原料都是綠色健康的,如鄱陽湖的藜蒿、井岡山的竹筍、軍山湖的大閘蟹、餘干的辣椒等。
3.在味型上,以辣為主。與川菜的麻辣、湘菜的辛辣、鄂菜的酸辣不同,贛菜的辣是香辣、鮮辣,辣味適中,南北皆宜,具有廣泛的適應群體。4.贛菜在技術上大同小異。①取料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配製上講究精選嚴實,刀工精細,突出主料,分色配料。②烹飪方法上講究火工,擅用燒、炒、燉、燜、蒸等法,其中粉蒸是一特色,比如粉蒸肉、粉蒸大腸,須放入醬油、辣椒末、白糖、料酒、蔥末、薑末、味精、胡椒粉等,即原汁原味、又香味別具。③在質感上,講究原汁鮮味,酥、爛、脆,油而不膩,味重偏辣,接近湘菜和川菜體系。其中南昌菜是贛菜菜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講究配色、造型。三杯狗肉、豫章酥鴨與五元龍鳳湯等都是菜中精品,藜蒿炒臘肉、瓦罐湯、米粉蒸肉、南昌炒粉、涼拌粉都極具地方特色,煌上煌烤滷出窯於現代口味。
烹飪技法
贛菜製作頗講求程序。在刀工處理上,有三法十八種,要求厚薄均勻,長短一致,不能藕斷絲連。配料時注重營養成分的搭配和利用藥膳的營養原則,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效果。上漿掛糊採用麵粉和生粉均可,但必須在加熱前上漿。烹調時注意調味和火候。菜成後,還要選好盛具,講求裝盤的造型美,並適當選用異形盤,直奔主題,引起人們的食慾。上桌時還有順序原則,比如先冷後熱、先味輕後味重、先淡後咸、先咸後甜等,都蘊含了相應的科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