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樓
基本情況
赤嵌樓原稱普羅民遮城,為荷蘭人竊據台灣時,於明永曆年間在赤嵌地方所建的一座海上城堡,被當地人民稱作紅毛樓。因城樓磚瓦均為紅色,又叫「赤嵌樓」。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攻入台灣,以此樓為指揮部,征討荷蘭侵略軍,盡復台灣失地。從此,赤嵌樓成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名勝古蹟。1862年(清同治元年)毀於大地震,光緒年間在廢墟上建文昌閣、海神廟等,即今日的赤嵌樓。樓內陳列着荷蘭人投降的條約書,以及鄭成功與荷軍作戰的海圖等珍貴歷史資料。城樓下排列着九座巨大貝屓碑趺的石碑,為乾隆皇帝所賜,上面刻有乾隆親撰的碑文。赤嵌樓的樓上,尚有巨炮及瞭望台的遺蹟。樓前廣場中心建有鄭成功接受荷軍獻降書的雕塑群像。這受降圖是勝利的象徵,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雄風。
景區級別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省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視頻
赤嵌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建中國丨古代建築的藝術價值,搜狐,2017-11-24
- ↑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網,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