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赤楊 (樺木科榿木屬的植物)

赤楊 (樺木科榿木屬的植物)

赤楊是樺木科榿木屬的植物。落葉喬木,長橢圓形葉子,邊緣有稀疏鋸齒。春季開花,雌雄同株,柔荑花序單生於新枝葉腋,果穗懸垂,構造略同赤楊。分布於中國大陸的四川、江蘇、陝西、甘肅、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常生于山坡或岸邊的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赤楊」是「榿木」的同義詞。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日本榿木
  • 別 名; 水冬瓜樹、水青風、榿蒿
  • 拉丁學名; Alnus japonica (Thunb.) Steud.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 目;山毛櫸目
  • 科; 樺木科
  • 亞科; 樺木亞科
  • 族; 樺木族
  • 屬; 榿木屬
  • 分布區域; 東亞

形態特徵

喬木,一般高6-15米,較少高達20米;樹皮灰褐色,平滑;枝條暗灰色或灰褐色,無毛,具棱;小枝褐色,無毛或被黃色短柔毛,有時密生腺點;芽具柄,芽鱗2枚,光滑。短枝上的葉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長4-6厘米,寬2.5-3厘米,頂端驟尖、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很少微圓,邊緣具疏細齒;長枝上的葉披針形,較少與短枝上的葉同形,較大,長可達15厘米,上面無毛,下面於幼時疏被短柔毛或無毛,脈腋間具簇生的髯毛,有時具腺點,側脈7-11對;葉柄長1-3厘米,疏生腺點,幼時疏被短柔毛,後漸無毛。雄花序2-5枚排成總狀,下垂,春季先葉開放。果序矩圓形,長約2厘米,直徑1-1.5厘米,2-9枚呈總狀或圓錐狀排列;序梗粗仕,長約10毫米;果苞木質,長3-5毫米,基部楔形,頂端圓,具5枚小裂片。小堅果卵形或倒卵形,長3-4毫米,寬2-2.5毫米;果翅厚紙質,極狹,寬及果的1/4。

分布範圍

產于吉林、遼寧、河北、山東。生于山坡林中、河邊、路旁。江蘇北部有栽培。蘇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主要價值

生長迅速,可作造林樹種。

環境價值

榿木根系發達,具有根瘤或菌根,為非豆科固氮樹種,固氮能力強,能固沙保土,增加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態防護林和混交林樹種,榿木喜水濕,多生於河灘,溪溝兩邊及低濕地,是河岸護堤和水濕地區重要造林樹種,適應性強,耐瘠薄,生長迅速,是理想的荒山綠化樹種。經濟價值:榿木木材淡紅褐色,心材邊材區別不顯著,材質輕軟,硬度適中,紋理通直,結構細緻而松,耐水濕,可作為膠合板、造紙、樂器、家具等用材。樹皮、果實富含單寧,可作染料和提制栲膠。木炭可制黑色火藥。葉可作綠肥。根系發達,根上生着根瘤,多數為固氮桿菌。每100株榿木成樹的根瘤平均每年能給土壤增加相當於15kg左右的硫酸銨肥效的氮素,可做肥料林樹種。可做新炭林樹種。其葉產量高,含氮豐富,可作為綠色飼料。同時也是良好的蜜源樹種。

藥用價值

榿木葉片、嫩芽藥用,可治腹瀉及止血。

品種分類

「日本榿木Alnus japonica (Thunb.) Steud.」相關的種有:

台灣榿木Alnusformosana (Burkill) Makino

台北榿木Alnus henryiSchneid.

東北榿木Alnusmandshurica (Callier ex C. K. Schneider) Hand.-Mazz.

尼泊爾榿木Alnusnepalensis D. Don

遼東榿木Alnussibirica Fisch. ex Turcz

江南榿木Alnustrabeculosa Hand.-Mazz.

繁殖培育

栽培管理

播種育苗;種子採收後,曝曬脫粒,裝入袋中,置通風乾燥處干藏或密封貯藏。種子純度為75%~90%,千粒重0.7~1g,發芽率為30%~45%。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但以春播為好,春播宜在2月中旬~3月中旬進行。條播或撒播,撒播播種量3~3.5kg/667平方米,條播播種量2~2.5kg/667平方米。覆土厚度2mm,以不見種子為度。用長稻草覆蓋,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揭除蓋草後,隨即撒蓋約2cm長的短節草,以保持濕潤陰涼的環境。間苗、移苗宜在長出6~8片真葉時進行,間出的苗,可及時移植。移植株行距10cm×20cm。產苗量3萬~4萬株/667平方米。

用材林造林株行距1m×2m;薪炭林、肥料林、水土保持林造林株行距0.5m×1m。榿木與柏木混交,可提高幼齡柏木高生長量1倍多,與楠木(Phoebebournei)、杉木(Cuninghamia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混交,生長良好。

1、育苗一般採用播種育苗。應選擇優良種源種子,如四川省金堂、都江堰、雅安等種源種子。11—12月採種,干藏或密封貯藏。種子千粒重0.7—1克,發芽率60—70%。2—3月下種,條播或撒播均可,播種前溫水浸種1—2天,每公頃播種30—37.5公斤。播後約10天幼苗出土,當苗木有3—5片真葉時間苗或勻苗。現生產上逐步推行二段法育苗,效果很好。第一步先將種子小面積密播,第二步為當幼苗高2—4厘米時,移入容器內繼續培育。採用該法育苗苗木優良率很高,且生長整齊。榿木1年生Ⅰ級苗苗高應大於80厘米,地徑0.8厘米,每公頃產苗23—30萬株。榿木幼苗主要蟲害有螻蛄(俗稱土狗子)、蠐螬,可採用敵殺死、1605等農藥或其它方法防治。2、造林與管理多採用穴狀整地和水平帶狀整地。穴的規格50×50×30厘米,或60×60×40厘米,回填表土。穴應呈「品」字形排列,以保持水土。春他或秋季栽植,最適宜的造林時間是落葉後至萌動前,即12月至次年1月或2月中旬。培育速豐林,造林密度每公頃2300—3300株;兼具薪材林、工業原料林和肥料林等多種用途的林分,其初植密度為每公頃2500—6600株;四旁栽植株距1—2米。榿木與杉木、柏木等樹種混交造林效果良好。榿木面積占混交造林面積的20—50%為宜,混交方式以塊狀混交、帶狀混交為好。

榿木生長快,如立地條件好,造林後3年即可鬱閉成林。造林後應連續撫育2年,每年2次。5—6月鋤撫,主要是除草;8—9月再鋤撫1次,除草、鬆土、壅蔸正苗。第2年的第1次鋤撫時結合進行刀撫,砍除雜灌、藤蔓。

為害榿木林的害蟲主要有榿木葉甲和榿木燈蛾,可採用人工捕殺、施放741煙劑等方法防治。病害有榿木鏽病、煤污病,可於春、夏季節用石硫合劑防治。此外,適時開展幼撫、間伐,改善株林分透光、通風性能,也可預防煤污病發生。

培育大徑材,可在8—12年生和15—18年生時各間伐10—20%樹木,主伐年齡為30—40年;如以培育中小徑材為主,僅8—12年生時進行1次強度為20—30%間伐即可;培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輪伐期為5—8年。[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