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走近王手(傅建國)

走近王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走近王手》中國當代作家傅建國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走近王手

溫州,若論一個作家的筆名,比本名更有影響力的,那就是「王手」。

王手,本名吳琪捷,但在文學界,人家可能就知道「王手」了。

2018年12月1日,第四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獲得者莫言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在說到溫州作家時,也多次提到「王手們」……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走近王手,起初是從他的作品開始的。

我承認,我不是一個稱職的讀書人,好多的書我都是隨手翻翻,但王手的小說,我是認認真真讀過不少的。從他最早的小說集《火藥槍》,到早些年的小說集《獅身人面》,再到前幾年的小說集《本命年短信》,以及《溫州小店生意經》等,我幾乎都一一拜讀過。王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小說家,我們時常能在《人民文學》《收穫》《花城》《作家》《鐘山》等重要文學期刊上見到他的風貌。

王手的小說,我的閱讀感受是好看、耐讀,在藝術上獨闢蹊徑,底層生活,溫州元素,經濟活動,時代風尚……都有涉及,王手的小說都是乾貨,經得住反覆咀嚼,對得住歲月的洗禮。

回眸往事,最早走近王手,是在1996年春天,那是我來溫州打工的第3個年頭。

那會兒,我在市區河通橋鞋料市場打工,待生活基本穩定後,我又開始做起了文學夢。我寫了個小說《落花流水》,一萬來字。當時的市文聯及《溫州文學》編輯部在墨池坊二十三號。墨池坊是一條古老的小巷,坐落在華蓋山下,二十三號是一座舊宅院,清幽靜謐,散發着人文氣息。第一次見到王手,就是在他的辦公室。我開門見山,說自己是來投稿的,隨即將謄寫工整的《落花流水》遞給他。那會兒,王手應該在三十八九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但他沒有什麼架子,言語也不多,他將我的稿子留下,說等看了後再回復我。

大約半個月後,我利用公司的電話致電王手,問那篇《落花流水》怎麼樣?王手說:這篇不行,等你以後有自己滿意的稿子,可以再給我。王手說稿子不行,那是真的不行。《落花流水》的底稿如今還保存着,題材陳舊,結構鬆散,關鍵是人物沒有「立」起來。

不久,我又給他投了一個三千多字的小說,題目叫《賣雞蛋的小男孩》。那時候,我的寫作還是傳統的「爬格子」,投稿時都是謄寫乾淨的稿紙。河通橋距離墨池坊約3公里,那天,我騎着自行車到了《溫州文學》編輯部,再次找王手聊一聊我的文學夢。王手說,「小男孩」這篇我看了,還行,正好今年我們想策劃一期兒童文學專輯,到時候你的這篇會用的。

王手說行,並非是我的小說就寫得怎麼樣了,也許是看我對文學的痴情,他正好又在謀這個職,願意扶持一下吧,但對於我這個身在他鄉的民工來說,寫作只能是順其自然。直到2003年,我在溫州安居以後,才又重啟文學夢,開始了全身心的小說創作。

2007年,我拿着中篇小說《牌坊村人家》,再次去找王手,雖說光陰似箭,一晃十多年沒有見面了,雖說此時的王手,早已是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主席了,但他依然像鄰家的兄長一樣,貌似不拘言笑,其實內心都揣着一團火,關愛有加。拙作中篇小說《牌坊村人家》(2.5萬字),刊發在2007年《溫州文學》第3期。王手以真誠扶持底層作者為己任,再一次給了我這個草根作者以寫作自信。

走近王手,不得不提及一年一度的「溫州文學周」活動,截止2018年止,該活動已成功舉辦了十九屆,為團結溫州作家,總結溫州的文學現象,推動溫州的文學創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由於鄙人長期從事皮革銷售的緣故,平常與溫州的作家聯繫不多,而王手身居溫州文化部門要職,工作繁忙,我更是不會經常去打擾。我便借溫州文學周這個平台,近距離地走近作家王手,多次聆聽他座談文學創作心得。王手,不只是筆名,他健壯魁梧的身材,沉着冷峻的面容,看似難以接近,然而,每每在創作分享交流會上,王手的發言總是低調而謙卑的,連語氣也是柔和而節制的。言談舉止間,你看不到那種高高在上的傲慢,而只有樸實沉穩的厚道;在他身上,你也找不到文人書生那種之乎者也的習氣,而只有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後的剛毅果敢。

私底下,曾經有作家朋友請客小聚,因此偶爾與王手有機緣同桌相飲。印象中,王手酒量一般,但酒品上乘。酒桌上,他話語依然不多,沒有牢騷,沒有指點江山,臉紅了,不勝酒力了,便讓服務員泡一杯茶,以茶代酒。

文學源於生活。王手的愛人,經營鞋材生意,王手也經常會來市場走走,方便時也會到我的經營部看看,這種感覺非常有意思,有時候會覺得有點恍惚。王手寫了很多生意方面的小說,他的小說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看王手的小說,我們會看到一個作家的良知與擔當。王手在一次訪談里也說到:我的精神在底層。這也許就是王手的文學之本吧。

走近王手,你如果之前沒有讀過他的小說,你是無法立體地去認識他的。當你品讀過王手的小說,相信你會和我一樣,對溫州本土有這樣一位率先走出去的小說家,而由衷地感到高興。走近王手,於我而言,除了感謝,更多的還是學習與尊敬。 [1]

作者簡介

傅建國,1963年5月生,安徽青陽人,現居溫州。曾務農,代課,做篾匠。長期從事皮革銷售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