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走,到榆林去(郜小虹)

走,到榆林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走,到榆林去中國當代作家郜小虹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走,到榆林去

對我,一個酷愛旅遊,長假短假都幾乎要四處走走轉轉的人,榆林卻一直是被我忽略的城。說來榆林離我並不遠,不過四五百公里的樣子,小長假三天就可以游個來回,但意識里,卻從沒有過去榆林的嚮往和打算。仔細想想,大概是榆林旅遊宣傳不夠到位吧,而如我般的俗人的遊逛,不過是人云亦云,跟風罷了!

但對榆林這個地名,卻是很早以前就熟知了的。知道它,是緣於豆腐。榆林老豆腐是名譽大西北的,尤其是我生活的小城,人們對榆林豆腐的熱愛,幾乎是偏執的。稍有規模的飯店餐館,菜單上必有以豆腐為主料的菜餚,後面也必註明「榆林老豆腐」。而食客點菜,若是請客吃飯,座上有貴賓,點了當地特色「炒羊羔肉」、「手抓羊肉」、「黃河鯉魚」之後,必點以榆林老豆腐為主料的」手掰豆腐蘸醬」或「家常豆腐」,末了對服務員補充囑咐一句「必須是榆林老豆腐啊!」等菜陸續上桌,賓客推讓一番動起碗筷的時候,就有人邊舉箸邊問道「這是榆林老豆腐吧?」眾人就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其中的一個小盤子裡。當地人吃豆腐,並沒有多少花樣,無非是家常小蔥清炒,有時也加一些紅辣椒絲進去,一盤菜,紅的綠的白的看上去清新悅目,頓時讓人就有了胃口。

更多的時候,大家喜歡手掰豆腐蘸醬,豆腐被用手掰成不規則的小塊,包了細紗布放在屜子裡蒸,末了連同小圓形的蒸屜一同上桌,上桌後服務員小心翼翼掀開屜布,露出包裏在裡面的熱氣騰騰的豆腐,一起端上來的,還有一小碟用黃豆醬調和好的蘸醬。夾一塊冒着絲絲熱氣的老豆腐,微微泛黃的表皮,咬一口,內里卻格外白嫩細滑,若是正宗的榆林豆腐,吃進嘴裡,明顯就比本地豆腐有韌性,嚼在齒間,軟嫩鮮香,唇齒里似乎還能品出絲絲甘味來。好吃的當地人,最是能分辨食材的來源,一口下去之後,點頭稱讚不已,眾人皆紛紛下箸。榆林老豆腐,就這樣在這個北方牛羊肉盛行的小縣城的餐桌上以小清新的面貌久居不衰。

知道榆林,也緣於白雲山。大概十多歲的時候,村裡有信佛的老人,曾相約去趕廟會,燒香許願,過幾年又必趕着去還願。而他們大張旗鼓相約去往的,正是榆林佳縣的白雲山。據說,白雲山諸神眾多,且求神許願非常靈驗,當地的老人們,但凡家裡有久病不愈的人或發生了怪異事情,都會想方設法到白雲山求神問仙去。也據說,他們虔誠的求拜,往往最後就都隨了願!那時從沒出過遠門,也從不敢奢望大人們去白雲山能帶上我。耳聞白雲山,只覺得說不出的雲山霧罩,神秘莫測。而腦海里能想象的景象,也不過是我們縣城北端的玉皇閣的模樣。

等到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生活的年紀,熱衷於「行萬里路」了。買了車之後,充分利用每個假期,幾乎走遍了寧夏及周邊城市的大小景點。而榆林,在我的很多次行程中,也只是高速路標上反覆出現的一個過往。作為土生土長的西北人,對途經榆林地界的溝溝壑壑,黃土高坡也只是見怪不驚,視覺疲勞了。只是偶爾,會想到老豆腐的甘香,想起白雲山的靈異,僅此而已!

偶然的緣分,結識了新銳散文這個平台,遂深深喜歡上了它。每天必抽空刷平台,閱讀學習感悟,於文字里也逐漸認識了一個有才華,有追求充滿生活正能量的群體。從此,生活里多了個內容,多了份牽掛。初夏的時候,收到平台劉莉主編的短信,邀請我參加第四屆新銳散文論壇暨榆林採風活動。算算時間,正好是暑期,欣喜之餘,才又注意到「榆林」這個活動地點,心裡不由嘀咕「怎麼是榆林呢?榆林有什麼好去的!」說實話,當時是有點小小的失望的!但一想到可以藉此機會見到那些一直想見的人,親眼目睹一下自己偶像的風采,有機會近距離的和他們接觸交流,向他們學習,心裡也就釋然了。

欣欣然報了名之後,閒暇之餘,於網上做做功課。網上這一查,我大為吃驚!榆林這座我意識里不起眼的小城,風景名勝之多,文化歷史之厚重令我刮目相看。被喻為「萬里長城第一勝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的紅石峽;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和「萬里長城第一台」之稱的鎮北台;「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建於公元5世紀的大夏國都城遺址統萬城;位於米脂盤龍山上的李自成行宮……羞慚於自己的自以為是,孤陋寡聞,也慶幸劉主編提供了這個機會能讓我及時止損!自此,心嚮往之。

六月,七月,八月,迎來了暑假,也盼來了去榆林的行期。懷着對榆林美景美食的嚮往,對一群志趣相投的文友們的熱望,於八月三號清晨,跨上了長途汽車,心裡有個熱切的聲音喊道:「走,到榆林去」![1]

作者簡介

郜小虹,寧夏平羅四中語文教師。鍾愛文字,業餘喜歡塗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