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与芮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9月2日) |
赵与芮
赵与芮:宋理宗赵昀之弟,立为荣王。系宋太祖十世孙,燕王赵德昭九世孙。 景定五年(1264年),其子赵禥在赵昀病逝后继位,是为宋度宗。德佑二年(1276年),临安城被元军攻克,赵与芮和皇嫂、太皇太后谢道清,孙子宋恭帝被带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授宋福王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赵与芮薨逝,享寿八十。
目录
生平事迹
赵与莒、赵与芮兄弟虽是赵宋宗室,但已属远支,其父赵希瓐不过是一个九品县尉,到他们这一辈甚至连荫嗣都没有,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在与莒7岁、与芮4岁时其父便已过世,母亲全氏无力抚养这对兄弟,不得不寄居在娘家。由此可见,即使赵与莒、赵与芮兄弟真是宋太祖的后人,但也已经与一般平民无异。赵与莒、赵与芮兄弟之所以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完全得益于太子赵竑与史弥远之间的争斗。
因宁宗弟沂王(一说是宁宗从弟,两人皆孝宗亲孙)独子赵贵和以皇侄身份被宁宗立为太子,赐名竑。沂藩失嗣,宁宗便委派史弥远选太祖十世孙中贤者立为沂王嗣子。史弥远派亲信余天锡物色宗室子弟,以便将来替代赵竑。余天锡四处寻觅,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嘉定十四年(1221年),余天锡回乡时路过绍兴,天降大雨,余天锡刚好到赵昀的舅舅全保长(保长是乡里的小官)家避雨。全保长听说余天锡是史弥远的门客,便刻意巴结,还将外甥赵与莒(即后来的赵昀)介绍给余天锡,说赵与莒是宗室子弟。余天锡大喜过望,将赵与莒带到临安。史弥远见赵与莒相貌端正,心中很是喜欢,便让赵与莒写字。赵与莒竟然写下“朕闻上古”四字。史弥远叹道:“此乃天命!”于是决定培养赵与莒。
公元1222年,赵与莒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有了宁宗皇侄身份。
公元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宁宗赵扩崩,权臣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竑,立皇侄赵贵诚为太子,改名赵昀,便是后世的宋理宗。
宋理宗上位之后,追封生父赵希瓐为荣王,这样,作为理宗唯一的亲弟,赵与芮以荣王嗣子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史上对这位大宋荣王着墨不多,可能是因为与芮才智不显,而又不以骄横跋扈出名吧。
理宗在位40年,与芮以皇帝唯一亲弟的身份享受荣华,可能源于幼时的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与芮对亲王的生活特别知足。公元1240年,其唯一的儿子赵孟启诞生,便是后来的宋度宗。
理宗曾经有两个儿子,即永王赵缉和昭王赵绎,但都夭折了。此后,后宫再没有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给事中洪咨夔曾建议理宗选宗室子弟养育宫中,择其优者为皇子,但理宗此时刚过中年,仍然希望后宫能产下一子,所以没有采纳。淳祐六年(1246),理宗已经年过40,仍然没有儿子,而立储之事已经不能再无限期拖延下去,遂开始物色皇子人选。从感情和血缘关系来讲,理宗理所当然地倾向于亲弟荣王赵与芮的儿子赵孟启。年仅6岁的赵孟启被立为太子,赐名禥。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崩,赵禥继位,是为度宗。
公元1274年,度宗崩,恭帝继位。
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城被元军攻克,赵与芮和皇嫂、太皇太后谢道清,孙子宋恭帝被带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授宋福王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
在大都,赵与芮生活了11年,在经历了儿子、孙子的死难之后,也许变得更加低沉。为了减弱忽必烈的猜忌,保住赵宋血脉,他向元世祖忽必烈贡献出了他的全部家产,宗室得以保全。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故宋荣王赵与芮薨逝,享寿八十,善终。
与广东的关系
赵与芮虽然生长在北方,然而他却和广东人颇有关系,他有两个妹妹,一嫁佛山人梁节,一嫁南海西江人冼文溪。一女适广州番禺石壁区元杰字天行(生卒:1229至元朝,区贡端之子,天行和赵氏生有五名儿子),一女适新会象山聂家积 (子聂桂芳、聂桂华),一女嫁广东澄海西门蔡丰湖(赵氏郡主真名赵倩)。孙女嫁开平人方道盛。区元杰妻赵氏在1262年嫁给区元杰,时元杰33岁,由于是记载为“宋理宗侄女、赵与芮之女”,因此区元杰妻赵氏年龄上应该比聂赵氏、蔡赵氏大,有可能是钱氏所出。(南海区氏族谱)
蔡丰湖是在宋恭帝时被封为驸马都尉,潮阳西门蔡氏族谱记载,赵氏是荣王赵与芮与黄氏次女,子蔡彬,孙蔡景、蔡吴,曾孙有五,蔡基、蔡均等人。因蔡氏载,她是宋度宗亲妹,荣王赵与芮次姬所出,这应该是他们忘记了黄氏之前还有李氏,黄氏实际上应该是第三妻子 。
至于聂家积妻赵氏,由于她侄孙媳妇容康成(聂家积哥哥聂世积之孙聂思明元配),是约在1290年左右出生,侄曾孙女聂氏,即聂子照(名聂思明)之女,是在1303年出生。加上聂赵氏是宋度宗亲妹,因此聂家积与赵氏夫妇,应是在1241至1250左右出生的。聂赵氏是黄定喜所出,因为记载为“宋度宗胞妹”。 (《新会容氏族谱》)
赵与芮接近32岁才有宋度宗这个儿子,而侧室李氏仅入门三年即去世(估计是1237年至1240年),没留下子嗣。因此不排除赵与芮和元配钱氏可能还有女儿。
潮汕地区还有一名郡马,叫谢壶山,讳升一,娶宋理宗三皇叔之女。由于宋理宗之父亲只有两名儿子。而《浙江诸暨赵氏族谱》中的确发现赵希瓐中间原来尚有一个空了、没有记载名字的人,估计这可能是宋理宗之弟、赵与芮之兄,如此则有三皇叔之理,则谢壶山之妻赵氏极可能是赵与芮之女。
由于广东吴川民间说,原籍新会鹤山的易士熊,生于1258年,1276年娶宋度宗亲侄女,晋王女儿赵贻谋,因此赵与芮很可能还有一个儿子,名不详,必在1240年后出生,因为至1240年时,赵与芮仍未有儿子,是齐国夫人黄氏在1240年才生下第一个儿子,即宋度宗,度宗可能是因为赵与芮长子,获宋理宗封为太子。这晋王应该也是黄氏所出,此时钱氏大概已过生育年龄,而李氏亦已去世,民间又说其女儿是度宗亲侄女。《浙江诸暨赵氏族谱》载,赵与芮还有一个儿子,但他们记载是沂王,晋王应是后来改封的。除广东吴川上杭外,中国最少有三个地方,均说赵与芮还有一个儿子,一个是南京应天府,一个是贵州威宁,一个是浙江诸暨,似乎反映广东吴川上杭所说的不是孤证<ref>吴川和贵州的说法最大分别是,吴川只说晋王女、宋度宗亲侄女,但没说明晋王名称等资料。而贵州威宁却说,这王子名叫赵敏,娶姚氏为妻,是宋度宗的哥哥,母亲是全氏和黄氏。但这说法只有两个可以引证,就是荣王赵与芮还有一个儿子,以及母亲是黄氏,全氏应该是祖母才对,又或者钱氏和全氏音近误载,但应可反映这王子是黄氏所出。不过史实上,宋度宗没有哥哥,因为至1240年前,荣王赵与芮都没有儿子。
家族关系
【说明】:赵朓(tiǎo)生赵珽。赵珽生赵敬。赵敬生赵弘殷。
赵弘殷生五子:长子赵匡济,早卒;次子赵匡胤;第三子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义,后改赵光义,又改赵炅;第四子赵廷美;第五子赵光赞。
赵匡胤生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第三子舒王赵德林;第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其六世孙为宋孝宗赵昚。
赵光义生九子:长子楚王赵元佐、次子昭成太子赵元僖、第三子宋真宗赵恒、第四子商恭靖王赵元份、第五子越文惠王赵元杰、第六子镇恭懿王赵元偓(wò)、第七子楚恭惠王赵元偁(chēng)、第八子周恭肃王赵元俨、第九子崇王赵元亿。
赵德昭生赵惟吉。赵惟吉生赵守度。赵守度生赵世括。赵世括生赵令稼。赵令稼生赵子奭。赵子奭生赵伯旿。赵伯旿生赵师意。赵师意生赵希瓐(lú)。
赵希瓐生二子:长子赵昀(yún),入继为赵扩之嗣;次子赵与芮(ruì)。
赵与芮生赵禥(qí),赵禥过继给赵昀。赵禥生赵昰(shì)、赵显、赵昺(bǐng)。
赵德芳生赵惟宪。赵惟宪生赵从郁。赵从郁生赵世将。赵世将生赵令譮(huà)。赵令譮生赵子偁。
赵子偁生二子:长子赵伯圭;次子赵伯琮(cóng),在赵旉死后,过继给宋高宗赵构,称次子,并改名为赵昚(shèn)。
赵伯圭生九子:赵师夔(kuí)、赵师揆(kuí)、赵师垂、赵师禹、赵师皋、赵师岩、赵师弥、赵师贡、赵师卨(xiè)。
赵昚生四子:长子赵愭(qí)、次子赵恺(kǎi)、第三子赵惇(dǔn)、第四子赵恪(kè)。
赵师垂生赵希戭(yǎn)。
赵与訔生十子:赵孟𬱖、赵孟颁、赵孟硕、赵孟颂、赵孟頖(pàn)、赵孟颢(hào)、赵孟𫖯(fǔ)、赵孟吁、赵孟𫖳(yūn)、赵孟愿。其中,赵孟𫖯是元朝着名书画家。
赵愭,原名赵愉,生一子:赵挺。赵挺早卒,宋宁宗赵括遂命赵希璂(宋太祖赵匡胤的九世孙)入继为赵愭之嗣,同时赵希璂改名为赵思正,后又改为赵搢(jìn)。
赵抦生一子:赵垓(gāi)。赵垓早卒,宋宁宗遂命赵希瞿之子赵与愿入继为赵抦之嗣,更名为赵均,后又改为赵贵和,再改赵竑(hóng),称次子,封镇王。赵竑本是赵德昭后裔、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
宋宁宗赵扩生一子:赵埈(jùn)。赵埈早卒,遂命赵竑改入宋宁宗之嗣,更名为赵曮(yán),后又改为赵帱,再改赵询。 赵恒生赵祯,赵祯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