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达
赵光达 (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赵光达,陕西省西安人,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所教授。在粒子物理学的强子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首次从QCD轴矢流反常的基本关系出发,研究了h,h¢与赝标重夸克偶素之间的混合及现象学,解释了J/Ψ的辐射衰变实验,对Ψ(2S)的预言与之后的实验一致。
赵光达 | |
---|---|
出生 | 陕西省西安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教育程度 | 北京大学 |
职业 | 教授 |
知名于 |
中科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 获周培源物理奖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目录
研究
主要研究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着重于强子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 首次从量子色动力学轴矢流反常的基本关系出发,研究了赝标介子间特别是p0,h,h'与重夸克偶素hc等之间的混合及现象学,解释了J/y的辐射衰变实验,对y(2S)的预言与之后的实验一致。 与研究生一起对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和重夸克偶素物理进行了研究,首次给出了强衰变中色八重态对QCD辐射修正的贡献,证明了红外发散的抵消,指出色八重态机制可将D波粲偶素在强子-强子碰撞、B介子衰变等过程中的产生率提高一两个数量级,得到了B工厂最新实验结果的支持。 [1] 赵光达在粒子物理学的强子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等方面,赵光达教授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首次从QCD轴矢流反常的基本关系出发,研究了h,h¢与赝标重夸克偶素之间的混合及现象学,解释了J/Y的辐射衰变实验,对Ψ(2S)的预言与之后的实验一致。 与研究生一起对NRQCD和重夸克偶素物理进行了研究,首次给出了强衰变中色八重态对QCD辐射修正的贡献,证明了红外发散的抵消,并得到了符合实验的P波粲偶素强衰变宽度;指出色八重态可将D波粲偶素在许多过程中的产生率提高一两个数量级,是对NRQCD产生机制的关键性检验;预言了正负电子对撞中J/Y的产生截面以色八重态的贡献为主,得到了美国和日本两个B介子工厂最新实验结果的支持。 与合作者预言了奇异数等于-2,-3的重子谱,并被之后发现的W*(2250)等重子所验证。有关夸克模型和重子谱,重子磁矩,胶子球,及B介子衰变的四篇论文被国际粒子物理界权威评述机构“粒子数据组”连续引用。 [2]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Photoproduction of hc in nonrelativistic QCD, Phys.Rev.Lett. 83(1999)4490 (by L.K.Hao, F.Yuan, K.T.Chao).
D-wave heavy quarkonium production in fixed target experiments, Phys.Rev.D59(1999)014009 (by F.Yuan, C.F.Qiao, K.T.Chao).
Color-octet intrinsic charm in h' and B-->h'X decays, Phys. Rev. D56(1997)R2495 (by F.Yuan, K.T.Chao).
A crucial test for color-octet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Z0 decays, Phys,Rev.D55(1997)4001 (by C.F.Qiao, F.Yuan, K.T.Chao).
QCD predictions for annihilation decays of P-wave quarkonia to next to leading order in as, Phys.Rev.D54(1996)6850 (by H.W.Huang, K.T.Chao)
x(2230) is likely to be a glueball, Commun.Theor. Phys. 24(1995) 373 (by K.T.Chao).
Physics in charm energy reg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epton-Photon Interactions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1996) p.106-p.129 (by K.T.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