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慎畛
赵慎畛(1761—1825年),字遵路,号笛楼,又号蓼生,湖南武陵人。清朝大臣。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历官编修、御史、给事中、惠潮嘉道、广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西巡抚、闽浙总督、云贵总督。著有《秦议》、《从政录》、《载笔录》、《榆巢杂识》、《省愆室续笔记》、《读书日记》、《惜日笔记》等。为纪晓岚所取士。纪晓岚很看重他的学识人品,交往亦密,曾为其舅氏王孝承手札题跋。卒谥文恪。 [1]
赵慎畛 | |
---|---|
出生 | 1761年 |
国籍 | 中國清朝 |
知名作品 | 《秦议》、《从政录》 |
目录
人物生平
赵慎畛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条上川、楚善后屯田保甲事宜。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褫其职。湖南学政徐松矜愎失士心,欲附慎畛自固,常列其弟子优等,慎畛列款纠劾罢之。两广总督蒋攸銛荐其才可大用。 十七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严治械斗,捕南澳、澄海、潮阳盗甚众;沿海民寮居为逋逃薮,悉编入保甲。逾年,擢广西按察使。天地会匪结党构乱,胁有赀者入其中,慎畛惟严罪匪首,被胁者不坐。广东洋匪投诚后,渐入广西为盗。设水路巡船以护商旅,督守令以捕盗多少为殿最。远郡招解重囚烦费,吏因讳盗,省文法,严举劾,缉捕始力。二十年,迁广东布政使。州县多积亏,展转相承,悉心钩稽,除其纠轕,库储顿增。南海、高要濒河堤防多圮,民苦水患,筹款生息资岁修,屯田五千馀顷。赋重为累,请减粮额,摊抵於沙坦轻则之地。粤俗奢靡,刊发陈宏谋《行政训俗遗规》,躬行节俭以示劝。 二十三年,擢广西巡抚。习知粤西地势如建瓴,旬日不雨即旱竭,劝民修堤塘,造龙骨车,开廕井,设井筒架,皆颁式俾仿行。地连黔、楚,群盗出没,宜山会匪廖五桂、蓝耀青分踞新、旧两墟,纠众分党,伪立名目,勒索殷户,争利相扰,亲往捕诛之。饬属行保甲,置望楼,练民壮互相守望,县建卡房数十座,府各督属会营巡缉。柳州至省千馀里,设水汛四十三所,终任凡获盗千七百馀人。盗多出於流匪,编客民籍,驱其单身游荡者,矿厂窑榨佣丁皆立册,有保者留,否则逐。故事,梧、浔二关,巡抚例得动用盈馀。慎畛曰:“吾家衣食粗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乃於桂林设预备仓,增设书院,柳州、庆远、思恩三府皆创设之;缮城濬河,广置栖流所,并取给焉。 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温谕褒勉,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浙江提督沈添华玩纵,劾罢之。责水师缉海盗,盗多就擒。上游四府多山,客民租山立厂,游匪群聚,遣兵搜山,捕诛其魁。闽安所辖有琅琦岛,居民多为奸利,擒治之,移驻水师,建炮台,遂为省城门户。台湾自来多乱,动烦大兵,慎畛尤以为虑,尽选贤能以治。凤山莠民杨良斌煽众起事,檄巡道孔昭虔、知府孔传穟剿治,未一月而定,不烦一兵渡海。驩玛兰初设治,部议赋则较重,奏减之。民入山伐木,岁供道厂船料,匠首苛敛激变,捕诛首乱,更定采木章程,乃相安。戍兵万四千,更代时皆赴厦门,由提督点验,远者千里,改由各提镇分验,兵困以苏。台湾产米,漳、泉数郡仰给商运,江、浙、天津民无盖藏,米贵辄生乱,於海口稽米船出数,酌丰歉为限制,常留有馀。疏请漳浦明儒黄道周从祀文庙,下廷臣议行。侯官谢金銮、德化郑兼才皆以学行著,素所敬礼,殁而举祀乡贤。又旌表义烈,以振风俗。 五年,调云贵总督。铜矿、盐务积疲,疏陈变通整顿之法。以边防莫便於屯田,方考访形势利便,未及议行而疾作。病中拜疏劾贪黩不职者数十人。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遗疏上,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谥文恪,祀名宦、乡贤祠。
人物评价
慎畛服膺儒先,凡有益身心可致用者,皆身体力行。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於弟子。所至於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所著《奏议》、《从征录》、《载年录》、《读书日记》、《惜日笔记》等书及《诗文集》凡数十卷。
藏书故实
清藏书家、学者。字遵路,一字蓼生,号笛楼。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诸生时,被学政钱沣看重,嘉庆元年1796)进士,历官编修、御史、给事中,嘉庆二十三年(1818),擢广西巡抚、闽浙总督、道光五年(1825)云贵总督等,卒谥文恪。曾拜纪昀为师,以阮元、翁方纲为友,对古籍版本学、目录学有深研,鉴定宋元版本过目即识。所著《榆巢杂识》中说:“凡宋版本,鱼尾下不刊印书名,间有之,非篇篇有也。有之亦非真书;但行书耳,编流水页数于页末界限外者。故装潢书籍用长编,非如今之折叠,又上下界限,仅一线墨,无二线墨,各行字数,亦参差不齐”。对古籍版本鉴赏有独到之识,鉴藏之精。当时无人与匹。有藏书处曰“榆巢”、“省諐室”等,藏书甚富,贻后颇多。藏书精本亦多,惜无目录留世。裔孙赵必振(?~1957),字曰生,以译述外文书籍著称。生前言赵氏藏书,世守五代,日本侵略军入湖南时被毁于常德之役。著《从政录》、《载笔录》、《榆巢杂识》、《赵慎畛杂文》、《赵文恪奏议》、《读书日记》、《惜日笔记》、《蓼生日记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