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趙斌錄 我的中學,煙雲淡淡……(下)

重新導向頁面
我的中學,煙雲淡淡……(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的中學,煙雲淡淡……(下)》中國當代作家趙斌錄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我的中學,煙雲淡淡……(下)

不是為了記下生活的瑣碎,而是為了留住時光的背影,為了記住那個青澀、陽光、質樸、真實的年代。

——題記

9

每天第四節課下課鈴一響,我們爭先恐後飛一般地衝到食堂,心急火燎地打上午飯,來不及扒拉一口,就迫不及待地以最快的速度一溜小跑趕到一個老師家的窗戶下。這時,正好趕上劉蘭芳老師清脆的女高音:「咱們書接上回。上回書說道……。」 於是我們每人捧着一個長方形的鋁飯盒,邊吃邊聽,臉上是十二分的滿足和愜意。有時候聽得入迷,連吃的是什麼飯都忘了。有時候內急難耐也捨不得走開去解決一下,生怕漏掉了一句。老師家是平房,窗台高高的,我們看不見房間裡面,也不知道裡面住的是哪一位老師,長得什麼樣。而老師顯然知道我們在窗戶下面磳廣播,每天都故意把半導體的音量開到最大。那時節,老師的窗戶就像一塊大磁鐵,而我們這幫孩子就像一把鐵屑,自發地以窗戶為圓心圍成一個扇形,抻長了脖子,伸長了耳朵,聽得如醉如痴。

跑堂的同學也在收聽《岳飛傳》。下午課間休息,聽建忠、魯東和景文利眉飛色舞地講岳飛大戰金兀朮的時候,知道他們的痴迷程度一點不比我們差。建忠同學是南邊高平縣人,方言有點濃。他用鼻音挺重的高平口音模仿起劉蘭芳老師的東北腔來,別有一番韻味。

坐下來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建忠同學那比比劃劃的神態如在眼前,那一口南腔北調的混合腔也宛如還響在耳邊。然而,他已經因病離開我們好幾年了。

歲月無情。歲月無常。我們留不住歲月,我們留住的只是歲月倏然離去時遺落下的幾個背影。唏噓之下,再想起岳飛傳的時候,就多了許多無奈和感傷。

10

第一次認識東風的時候,他正挑着一副水桶去校園裡的自來水管擔水。

見我吃力地扛着一個木頭箱子往宿舍走,他趕忙放下水桶跑過來幫忙。問起來,我倆都是六十四班的,是同班同學。他說,他是教工子弟,就住在我們班教室的後排,有事可以找他。我很感激他的幫助,但拙嘴笨舌地連個謝謝也說不出口。 就這樣,我們認識了,開啟了迄今為止已逾四十多年的友誼

東風勤快,寬厚,善良,俠肝義膽,古道熱腸。因為是住在校園裡的教工子弟,更因為他的俠義心腸,上屆下屆交了許多朋友

他長我兩歲,個子也比我高出一截,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老大哥。那年我初次離開家,一臉茫然,啥也不懂,有東風一五一十的引導,心裡踏實多了。

東風是陶老師的兒子。領我去家串門的時候,他偷偷倒了一小杯綠綠的液體,神秘兮兮地遞給我,說:「你嘗嘗。」我抿了一口,辣辣的,還有點甜。「這是酒,我爸的,竹葉青。」這是我今生第一次沾酒。那年我十四歲,對喝酒這件事本身的神秘感和好奇遠遠大於對酒的味道的興趣。完了,東風熟練地把杯子放回去,把酒瓶子也放回原處。看來,偶爾偷喝父親一口酒在他應該不是第一次了。

長大以後,東風愛喝酒。對酒的親和感或許就是從少年時代偷父親的酒喝開始的吧。他喝酒豪爽,從不扭捏,與他仗義豪氣的個性很般配。每每電話里聽到他在喝酒的時候,常常提醒他的不是「吃好、喝好」,而是「少喝、少喝、注意身體!」 陶老師學貫古今,備受尊重,東風卻不太愛學習。那時候我冬天常常手腳冰涼,很久也暖不過來。我倆坐同桌的時候,我用心聽講,他不愛聽課,就捧住我的手,一點一點幫我捂熱 。 正是渴望友情的年齡,遇到了善良友愛的大哥。大哥的友愛溫暖了我的手,更溫暖了我的心。很多年很多年以後,還常常想起東風為我捂手的情景,想起那份純真無瑕的友情,想起那個陽光滿滿的年代。

東風的特長是體育。因為長得高,愛打籃球,曾經在市少年體校專門訓練過。講起在體校豬肉燴菜白面饃敞開了吃的情景,讓我們很是羨慕。學校每年組織一次全校越野比賽,女生4000米,男生8000米,記名次,發記分票。跑在第一名的發500分的票,第二名499,第三名498,以此類推,第五百名1分。然後對雖然沒有名次,但也堅持跑下全程的同學再取若干名,鼓勵性地給1分。得分票以班為單位統計,計算成績,以總得分排名次。每次長跑,東風都名列前茅,能拿四百九十幾分的票。而我吭哧癟肚勉強跑下來,只能拿到一分,還是忝列被鼓勵的行列之中。儘管如此,心裡也是美美的。因為畢竟也給班裡出了一分力,雖然只是名副其實的「一分」之力,雖然無法望及東風他們四百九十幾分的項背。

11

如花的年齡,如歌的歲月,我們毫無懸念地喜歡上了唱歌

課間休息的時候,一股清泉淙淙流過,那是團支書李岩領着范曉原、劉曉麗、常紅岩、宋愛芳她們幾個女同學在一起學唱《泉水叮咚響》。那優美的旋侓真的像泉水一般,叮叮咚咚,清清亮亮,透進我們心裡。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大着嗓門,破馬張飛似的女生已經不見了蹤影,女孩子們更多的是羞澀,是矜持。即使唱歌,也是小聲哼唱,宛如薄雲輕霧間的小橋流水一般。

二娃在收音機里學了一首《讀書郎》,輕輕地唱給我聽,「小么小兒郎,背着那書包上學堂……。」我一下子迷住了。於是,一邊走路,他一邊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地教我,從校園,到上黨門,到蓮花池,到紛紛攘攘的大街上。 《聽眾最喜愛的歌曲十五首》評選出來的時候,美妙的歌聲插着翅膀傳遍了大江南北,也讓我們的校園生活充滿了陽光。《祝酒歌》《再見吧,媽媽》《太陽島上》《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一個個動人的旋律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晚上睡覺之前,宿舍的舍友們往往也要來一個《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再睡。

聽說《歌曲》編輯部有賣十五首歌曲摺疊頁彩印歌篇的,我們很興奮。我躍躍欲試,找來了郵購地址,小虎、老乾、海濤他們一大幫朋友都把錢給了我。這是我第一次匯款,心裡有些忐忑。肩負着同學們的期望,更有些緊張。我叫了小夥伴一起到英雄街郵電局,認認真真在匯款單上填好「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八條52號」,把款匯了出去。又一筆一划給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鄭重其事地投了出去。然後開始了焦急的等待。

我們等待。我們期盼。我們翹首張望。我們抓耳撓腮。我們幾乎集體望穿了一點五視力的雙眼,歌篇卻最終也沒有等來。

垂頭喪氣之下,我心裡滿是歉疚。

好久以後,廣播裡說,匯款買歌篇的聽眾太多,有的聽眾朋友沒有在「匯款簡短附言」里寫清楚買什麼、買多少,因為工作量巨大,編輯部無法處理,敬請聽眾朋友們諒解,等等。我恍然大悟。我就是廣播裡說的那「有的聽眾朋友」,不懂得在「簡短附言」里寫清楚,結果泥牛入海。在朋友們最熱切期盼的時候,沒能完成囑託,辜負了朋友們的信任,我很內疚。大家誰都沒有怪罪,反過來友善地安慰我,可我自己卻放不下,慚愧了好久。

伯洋和仲洋哥倆從北京來,當我們只知道「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狼把盞間輕輕地搖」的時候,他們倆會唱《喀秋莎》《紅河谷》和《紅莓花兒開》。尤其是《紅莓花兒開》,唱得我們臉紅心跳,似乎真有一個心上人,滿腹的心腹話兒沒法對她講出來一樣。

12

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常常會心猿意馬,浮想聯翩。女同學無意中的一瞥,都會覺得意味深長,在心底演繹得心潮澎湃,由此產生出許多的希望或者煩惱。心儀女孩走在路上的偶然一次回眸,激起的層層漣漪會在心頭激盪好幾天。 好朋友阿傑暗戀上了一個女同學,卻不敢說。也許是看我年齡小,人畜無害吧,托我去找女同學借來自行車用用。其實我也挺喜歡那個女孩的,只是喜歡得更隱蔽。女同學痛痛快快地把自行車借給了我。我笨手笨腳地推回來給了阿傑。那時我還不會騎自行車,推着都不得要領。那一次以後,再遇到這個女同學,我就像做了虧心事似的,更不好意思了。

晚自習突然停電,想跟前排的小夥伴兒開個玩笑,站起身從後面摟住了他的肩膀。正感到不對勁兒的時候,突然又來電了,我鬼使神差般地摟住的竟是一個女生。我大窘,緊張得連對不起也說不出來,恨不得找個地縫立馬鑽進去。現在想想,那時的我一定臉紅得連手指頭都紅了。

我們最喜歡《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那是彩色故事片《甜蜜的事業》的插曲。要特別說是彩色故事片,是為了跟黑白故事片區別開,那時好些電影還是黑白的。《甜蜜的事業》講的是圍繞計劃生育發生的故事。正片開演之前照例要加演一個短片,《新聞簡報》或短紀錄片什麼的。我們去看《甜蜜的事業》那一天,結合正片加演的是一個講生殖生育的科教片。剛進青春期的我們懵懂初開,似懂非懂,既想看又不好意思,局促不安,面紅耳赤,一直到正片開演才慢慢平復下來。

男生宿舍在臨近操場大坡的一溜平房裡。我們宿舍近二十個人,擠在大通鋪上,每人只窄窄的一溜。夜裡翻身的時候,一定會引起臨鋪同學的連鎖反應。每人從家帶來一隻小箱子,放些個人物品。那會兒我剛剛響應劉老師號召開始寫日記,日記本是爸爸在單位勞模表彰的獎品,就鎖在我的小木箱裡。學校生活規律、單調,可記的不多,日記的內容一半是檢查,一半是勵志。

有一次,同宿舍別的班的一個同學神神秘秘地拿來一個手抄本,涉黃的,看得我們臉紅心跳,既充滿了罪惡感,又好奇得欲罷不能。後來雖然大家及時要求他還了回去,並且以後不許再拿這些東西到宿舍來,但還是害得我滿懷羞愧地對着日記本自己慚悔了好幾天。 所幸,手抄本的事沒有被管宿舍的盧小二老師知道。盧老師年輕,認真,他要知道,一定會嚴厲地讓我們罰站的。

時光匆匆,青春不再。那時候的青春萌動,四十年後回眸,都已經變成了溫馨滿滿的初春故事。當時的滿臉窘迫,也已經在年復一年的寒來暑往中沉澱成了多彩生活的佐料。 玉兔東升,金烏西墜,寒來暑往,逝者如斯。


13

高考剛恢復了兩三年,學習資料奇缺,課外輔導材料幾乎沒有。老師們投親靠友,想方設法從外地淘換模擬考卷。一弄回來立馬油印了發給我們做。曾健老師是福建人,弄來了福州的考卷。北京籍的老師盯住了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那裡的老師水平高,模擬考卷高考命中率高。

因為稀缺,所有跟學習沾點邊兒的書籍都成了我們眼裡的寶貝。每次期中或者期末考試完了,學校都會召開大會,給考得不錯的同學發獎,幾個筆記本,幾本學習參考書什麼的。有一次的獎勵是減免本學年的學費,我和我們班的周燕飛同學都被免了六塊錢的學費。那年頭的六塊錢,既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也是一份莫大的榮譽。我心裡樂壞了,可為了別流露出驕傲,還得努力忍着、端着。作為獎品的書籍扉頁上都用鋼筆寫着受獎的緣由或勉勵的話,蓋着學校的公章。我每一次都小心翼翼地拿回家給家長看了,然後再認認真真地收起來。有一本《成語選釋》至今還收藏在我的書櫃裡。

周末放學的時候,劉淑英老師叫住我,悄悄借給我一本書,一本講數學解題技巧的小冊子。書是文革前出版的老書,已經挺舊了,應該是老師費勁巴力才保留下來的,老師叮囑我要愛惜。

第二天和同樣住在郊區的海濤同學一塊徒步回家的時候,把書揣在懷裡,走一陣,拿出來看幾段,再走一陣,再拿出來看幾段。等到中午回到家,一本書幾乎快背下來了。

那是老師給我吃的偏飯,正正地針對了我那個階段學習的疑難點,好些例題好像就是專門為我設計的,看了,如醍醐灌頂般頓悟得酣暢淋漓。我感激老師的小灶,更感激老師對我明察秋毫般的了解。迄今已有三十幾年沒有見過老師的面了。時光淡去,我們終於把生活過成了流水,而把對生活的記憶串成了一本厚厚的流水賬。但那本舊舊的、小32開的小冊子仍歷歷在目,那份濃濃的師生情誼清清晰晰,宛如昨天。

動亂十年,光陰虛擲,好不容易盼來恢復了高考的好時光,老師們都爭分奪秒,恨不得傾其所有,薅住領口把知識硬灌給我們。看到冥頑不化的我們,心裡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 沒有任何校外培訓機構,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老師擔心暑假放假時間太長耽誤學習,主動把我們叫到學校,自願義務給我們補課。而我們表達感激之情最隆重也是唯一的方式,就是元旦之前花一毛四分錢買一張印有漂亮電影女明星頭像的年曆送給老師。大大的,貼在牆上的,一看一年的那種。

四十年來,多少次想起那個年代,想起那些無私無畏、無欲無求、執着敬業的老師,都不由自主地陶醉着,幸福着,懷念着,感動着。

化學潘老師兩口子是北師大同班同學,畢業後雙雙來到古城工作。她的愛人解老師在五中教化學,也帶畢業班。一個停電的夜晚,解老師自己找關係借了原來火星中學的一間空教室,要給他們班的化學尖子生額外吃點偏飯。潘老師知道了,堅持要求讓我們班幾個化學愛好者也去聽聽課。解老師妥協了。那一晚,我們幾個趕到火星中學認認真真吃了一頓解老師準備的化學大餐。

這是高中期間我參加的唯一的一次校外輔導。與眼下正在接受整頓的五花八門的校外輔導機構不同的是,老師輔導我們是自願的、免費的。老師不是沒有追求。老師追求的不是金錢,老師追求的是讓我們學會知識為老師爭光,老師追求的是明天的太陽。

14

物質貧乏,生活艱苦,我們卻把艱苦的生活譜成了動人的曲子,走出了一條灑滿陽光的小路。

課間休息十分鐘,女同學三五相約校園散步,男同學挽起褲腿兒鬥起了拐拐。單腿着地,另一條腿小腿彎回來,膝部朝前,快速運動着用自己的膝蓋用力撞向對手的膝蓋,人倒地或彎起的小腿落地的一方為敗。這就是斗拐拐。無需器械,不用大的場地,不用做準備活動,興之所至,抬腿就來。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或單挑,或群斗,或單槍匹馬戰群雄,或兩兩廝殺楚漢界,斗贏了的光榮,鬥敗了的開心。我們年齡還小,還來不及思索我從哪裡來、人為什麼活着這些折磨人的哲學問題,只顧斗着拐拐,簡單而快樂地生活着。戰鬥久了,角斗場上還斗出了若干驍勇善戰的知名「鬥士」,海威、和平、小波、小雲、旭東、建國、郝峰、豫章……

我們的圖書館是一座古建築,莊重典雅,敦敦實實地座落在高高的石台上。圖書館不對學生開放。經過十年浩劫,劫後餘生的圖書應該不多了,再經不起任何一點損失。 課外書奇缺,連小說都很稀罕。我們像一群餓極了的孩子,總是在第一時間如饑似渴地啃完弄到手的每一本小說。等過完了眼癮,再去日記本上深刻檢討一番。 去英雄街商場遛達的時候,在櫃檯里發現了一本《魔鬼三角與UFO》,科學幻想小說,挺厚的。問問價錢,有點不舍地走開了。回到宿舍,又心癢難耐。終於咬咬牙,又跑到商場,掏空了衣兜買了回來。一時,《魔鬼三角》大受歡迎,被以最快的速度被全宿舍傳看了個遍。 看小說最痴迷的是方深同學。他屬馬,在我們這一群大龍、小龍、兔哥哥們中間,這匹小馬駒更顯得可愛。他小說看得太迷了。我們遇到不喜歡的課才把課本掩護在上面偷偷地看,而他幾乎所有的課都盯在小說上,耽誤了不少功課。

還有一個小說迷是田迎亮同學。常常挺佩服地見她拿着厚厚的筆記本在如饑似渴地學習。幾十年後聊起,才知道那筆記本上記着的不是公式、定理、化學方程式,而是當時風靡一時的手抄本小說《第二次握手》和《一隻繡花鞋》。

學校只有一台電視機,黑白的,小小的,應該是9寸,或者12寸的。這在當時已經很是一件貴重的稀罕物了。電視放在化學實驗室,歸管實驗室的牛老師管理。電視裡正在熱播一部外國電視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每晚播出之前,牛老師會在實驗室門前高高的台階上穩穩地放上一張桌子,然後把電視搬出來小心翼翼地放上去。

15

畢業前夕,我們三三兩兩到街上的照相館拍了照片,一寸,黑白的。同性同學之間互相贈送,作為臨別留念。很想要幾個女生的照片,作為青澀年華的記憶,但青澀的我終於沒敢提。

那時候,除了非常特別的情況,男生女生之間是不說話的。只有一次,作為外語課代表的秀玲同學核對完考試成績以後,很坦誠地告訴我說,之前的加分加錯了,經過核對為我找回來兩分。有了找回來的這兩分,我的總成績又一次名列前茅,站在了領獎台上。那兩分和兩年同窗里為數不多的男女生對話都被收進了記憶的收藏夾里。

高考預考之後,我們照了畢業照。預考完了,高中就算畢業了。預考沒選上的同學就不再來上學了,留下通過了的同學繼續備戰高考。

我們班是個大班,不大的教室里擠坐着八十多個人,幾乎用盡了所有能夠坐人的空間。但照畢業照的沒那麼多。有的同學沒發揮好,預考沒通過,心情不好,就不來照相了。

輪到我們班照相的時候,太陽已經變成了夕陽,懶懶地掛在西圍牆的上空。我們女生在前,男生在後,分成幾排站在圖書館前的大石階上,校領導和各位恩師坐在第一排的長凳上,攝影師輕輕按下快門,給我們留下了兩年高中生活唯一的一張集體照,為我們的六十四班畫上了句號。

許是攝影曝光太強了吧,後來我們拿到手的畢業照黑乎乎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辨別一下才能確認。然而,這是我們生活中最珍貴的一張照片,記載着我們生命中最美的一段人生,讓很多同學珍藏至今。

16

世事悠悠,往事如煙。四十年時光,彈指之間。

四十年,我們奔波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走過了許多紅塵往事、往事紅塵,兩鬢霜白的我們早已不再是當初那意氣風發的翩翩少年。

然而,無論走過了多少紅塵往事、往事紅塵,這一段純真卻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它就像一本書,靜靜地躺在記憶的一角。你可以不去翻它。但只要不小心打開了它,它就會像一個頑皮而執着的孩子,牽着你的思緒,走進那四十年前的過往,走進那永恆美好的回憶

那些人、那些事,那燦爛而天真的笑臉,那春花開放一般的馨香……

母校,淡淡煙雲,煙雲淡淡……[1]

作者簡介

趙斌錄,古城上黨公務員。喜歡讀書、旅遊、下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