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敏
赵毅敏 |
赵毅敏(1904年1月—2002年7月25日),原名叫刘焜[1]。1904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滑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他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后来从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共满州省委宣传部部长、《九·一八抗日宣言》的起草人[3]。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赵毅敏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河南省滑县
逝世日期:2002年7月25日
主要成就:《九·一八抗日宣言》的起草人
别名:刘焜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4年1月
毕业院校:莫斯科东方大学
人物生平
1904年1月5日生于一个书香人家。赵毅敏的童年,是在滑县城南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牛市屯度过的。
1909年至1917年,赵毅敏先在本村读私塾,以后又到县城读书。在这种虽十分单调,却在学习中不时能够获得鼓励的环境里,赵毅敏结束了他的童年生活,准备报考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1915年《新青年》创刊后,新思潮在中国迅速传播。留学欧美,学习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成为青年学子追求的目标。赵毅敏考上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在他的眼前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赵毅敏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河南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却是他事业的真正起点。
1922年由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考入河北大学。
1924年继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之后赴法勤工俭学。
1925年因参与声援国内五卅运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加入了共青团,1925年冬被驱逐出境,经德国辗转来到苏联东方大学,与罗世文、向警予等中共知名人物同班读书。
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
1926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哈尔滨、上海、奉天等地从事革命工作,先后任满洲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代表兼政委,莫斯科东方大学第八分校校长,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解放日报》社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科科长、秘书长兼延安大学副校长,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冀察热辽联合大学校长,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局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联部副部长兼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副会长。赵毅敏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1928年底他要求回国,先在东北绥芬河共产国际地下交通站工作,以刘老板的身份在当地开设小店,专门负责接送来往苏联的中共干部。
1930年赴沈阳出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
“文化大革命”中赵毅敏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
1967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投入监狱,直至“四人帮”垮台后才重新出来工作。
1979年党中央对赵毅敏予以彻底平反。此后他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担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兼秘书长。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后历任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为国家的各项建设呕心沥血。
人物评价
在赵毅敏家中的客厅里,悬挂着著名画家何香凝赠送给他的大幅梅花画卷。画中题诗云:“南国有高枝,先开岭南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欺。”赵毅敏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多次身处险境,三入牢狱,临危不惊。[4]何香凝老人的诗句,准确地概括出了这位国务活动家内在的人格魅力。
赵毅敏同志于2002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他在自己的传奇一生中始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革命事业,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崇高革命精神。他的革命业绩将永远受到后人的缅怀。
视频
参考文献
- ↑ 赵毅敏(1904年1月—2002年7月25日),原名叫刘焜 ,搜狐, www.yagmjng.com/ind...- 2023-2-13
- ↑ 1904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滑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道客巴巴 - www.doc88.com/p...- 2016-4-24
- ↑ 中共满州省委宣传部部长、《九·一八抗日宣言》的起草人 ,沈阳文物古迹保护中心-weixin.qq.com - 2021-04-
- ↑ 北方往事:“红色通道”寻访记|赵毅敏:交通员化身小裁缝,东北网, 202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