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家族與靖虜衛(趙永勝)
作品欣賞
趙氏家族與靖虜衛
明正統二年(1437年),靖虜衛(衛址在今靖遠縣城)設立,地處邊地的靖遠及其周邊地區,迎來了「扃(jiong)鐍(jue)有禁,鐘鼓有聲,士馬精強,部武整肅,而殘彝聞風遠逃,假息朔漠矣。(《建設靖虜衛碑記》明·羅汝敬)」的安寧局面。
靖遠鐘鼓樓
「橫看成嶺側成峰。」五百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如果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這段歷史,就會呈現出不同景象。好的,就讓我們深入趙氏家族,俯拾趙氏家與靖虜衛的歷史碎片,透過一個家族的歷史遺蹟去欣賞一段靖虜衛的別樣景致。
靖虜衛的防禦體系可分兩大類。一類是由各衛所駐兵和官職構成的機動力量,一類是由衛城、墩台、城堡、邊牆構成的工事。靖虜衛創設的同時,周邊各城堡建設也在進行,衛、墩、堡陸續完工後,構成了一個可攻可守、可進可退的防禦體系。這裡我們談談靖虜衛附屬各堡。各堡均分布於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之處。大廟、哈思吉、索橋、迭列遜、陡城、平灘等堡皆沿黃河而築,蘆溝、沙古堆、永安等堡則修築於中衛南下衛境要道之處,上述各堡均扼守蒙古人深入衛境要道,而打剌赤、乾鹽池二堡修築於衛城與鎮城來往要道之上,以守護衛來往鎮城之道路。黑虎岔趙家堡、腰井趙家堡、蘆子溝趙家堡、焦家堡、黎山寺堡、吳家水堡則在靖虜衛之南約九十里的黑虎岔沙河一線,形成了靖虜衛的大後方(參見:《邊政考》·明嘉靖·張雨)。
我們不難發現,在這些星羅棋布的堡中,大後方竟然有黑虎岔趙家堡、腰井趙家堡、蘆子溝趙家堡這三個趙家人居住地的堡。當時的趙氏家族,主要集中居於這三地,由此可見,在當時整個趙氏家族都是深度融入了靖虜衛的防禦體系。換言之,靖虜衛的防禦體系中趙氏家族的地位舉足輕重。
腰井趙家堡
黑虎岔趙家堡,由靖虜衛守備房貴親自謀劃,親自參與選址。明正統二年(1437年),房貴一聲令下,黑虎岔趙家堡與靖虜衛城(靖遠城)同時啟工。黑虎岔堡占地五十餘畝,成後承擔了靖虜衛軍需物資儲存、軍銀寄存的特殊功能。在戰略上又確保了靖虜衛一旦失守的安全退路。今天當我們看到這個偌大的高牆城堡只開一個城門,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古人對軍銀存放之地的安全設計。有此城堡當初的特殊地位,也就有了趙氏掌門人「夢大爺」一日三上城頭、嚴法治城的千古佳話。
靖虜衛城內修建鐘鼓樓的那塊地,當初也是趙氏家族的。我無法猜測當初那位捐地修樓的趙氏族人的家國情懷,但當我一見到鐘鼓樓今天仍巍然屹立於黃河之濱,我就猛然聯想到這位趙氏族人,聯想到他的精神和鐘鼓樓一樣永存。
五個世紀過去,黑虎岔趙家堡還在。站立黑虎岔趙家堡城牆上,我浮想聯翩。當年,靖虜衛初創,衛所官兵,趙氏家族等各堡屬居民,軍民共建,眾志成城,墩台城堡,固若金湯。有了靖虜衛,有了墩台城堡,有了衛所官兵,有了如趙氏家族等各堡民眾,也便有了朔風不興,有了邊地安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