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璘
基本信息
人物经历
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开成三年(838),博学鸿词登科。大中七年(853)为左补阙。后官衢州刺史。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因话录》六卷。 赵璘为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之侄孙,其母柳氏为关中贵族,母之叔曾祖姑为玄宗婕妤,生延王玢,为肃宗弟兄。由于家世原因,作者多识典故,娴于旧事。书中所记,乃得之于家族和亲故间的异闻轶事,以及他本人的亲历往事或见闻。全书按五音宫、商、角、征、羽分为五部分。卷一"宫部"记玄宗至宣宗朝人君言行,卷二、卷三"商部"记王公大臣妙语卓行,皆平实可信,时有自注,说明为亲所闻见。卷四"角部"多透露民间流俗,如书生奔驰入京应不求闻达科,僧文淑借讲经论投世俗之好而听者填咽,至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卷五"征部"多记中央台省制度,尤以御史台为详。卷六"羽部"所录杂事涉及面更广,如透门剑伎、便换、割治眼瘤医术等条,都颇有价值。故《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实多可资考证者,在唐人说部之中犹为善本焉"。
人物作品——《因话录》
- 《因话录》研究
第一章:考订赵磷的生平事迹及《因话录》的版本。本章主要有两大内容,其一,考订《因话录》的作者赵磷的生平家世。笔者认为赵磷出生于官宦世家,有显赫的亲族,曾为朝官,所交往者以上层官僚为主,这样的身世使他可以多识朝事,这是《因话录》内容可信度的有力保障。其二,梳理《因话录》的版本,指出现存书目著录《因话录》有六卷本,三卷本、两卷本和一卷本四种,《稗海》本是唯一的六卷本,即现存最全的一种版本。本章还列出了5条整理过程中发现的佚文。
第二章:为《因话录》的资料来源和内容分析。《因话录》主要有三个资料来源,即得之于亲见的资料,得之传闻的资料,以及来源于对其它书籍的参考。总的来说,《因话录》中多数内容是赵磷自行搜集和整理的,原创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因话录》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唐史研究很有帮助。
第三章:分析《因话录》的著述目的及编撰特点。《因话录》的著述目的有传承史料、褒美宗族、颂扬礼教道德和辩证名物。编撰特点体现在结构和笔法两个方面。结构上以五音为序构架全文,前无古人;笔法灵活,多用自注,兼有实录与曲笔,作者常以第一人称出现,并时而加入评论。
第四章:考察《因话录》的史料价值。通过分析《因话录》和两《唐书》、《资治通鉴》相关记载的异同,考察出《因话录》可以证史之真伪,补史之不足,为史籍提供史源,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第五章:为结语。《因话录》从唐至清共被76部文献所征引,其中既有笔记小说,也有类书和正史,现今学者对《因话录》亦有很高的评价,可见其影响深远。当然《因话录》并不完美,还是存在虚妄和偏颇之处,不过瑕不掩瑜。综合观之,它仍是唐代笔记中的上乘佳作。[1]
参考资料
- ↑ 史佳楠.赵璘《因话录》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0,I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