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越南巴豆

越南巴豆,學名:Croton kongensis Gagnep,大戟科巴豆屬灌木,一年生枝條、葉、葉柄、花序和果均密被蒼灰色至灰棕色緊貼鱗腺;葉紙質,總狀花序,頂生,萼片卵形,被鱗腺;花瓣長橢圓形至線形,房近球形,被鱗腺,蒴果近球形,種子卵狀,花期幾全年。生於海拔40-100米或700-2 000米(雲南)疏林中。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越南巴豆

拉丁學名:Croton kongensis Gagnep.

別稱:銀葉巴豆、假彈草、牙雜亂

:植物界

:大戟科

:巴豆屬

分布區域:海南和雲南南部。越南、老撾和泰國

形態特徵

灌木,高1-3 (-5)米;一年生枝條、葉、葉柄、花序和果均密被蒼灰色灰棕色緊貼鱗腺;老枝蒼灰色,鱗腺脫落。葉紙質,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12 (-14) 厘米,寬2-5(-7)厘米,頂端漸尖,稀短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全緣,干後上面常暗褐色,鱗腺稀少,下面蒼灰色至灰褐色;基出脈3條,側脈3-5對,遠離邊緣彎拱連結;葉柄長1-3(-5)厘米,頂端有2枚杯狀腺體。

總狀花序,頂生,長5-15厘米,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雄花:萼片卵形,長約1.5毫米,被鱗腺;花瓣長橢圓形至線形,長約2毫米,邊緣被綿毛;雄蕊12枚,花絲下部被綿毛;雌花:萼片披針形,長約2.5毫米,被鱗腺;子房近球形,被鱗腺,花柱2裂。

蒴果近球形,長4-6毫米;種子卵狀,長約3.5毫米,暗紅色。花期幾全年。

生長環境

越南巴豆主要生長於海拔40-100米或700-2000米(雲南)疏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于海南和雲南南部。越南老撾泰國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傣藥】

牙雜亂:治急性胃炎,治療皮疹,口角瘡《傣醫藥》。[1]

牙雜亂:根用於急性腸胃炎,嘔吐;

葉治皮疹,口角瘡《滇省志》。牙雜亂:

根、葉用於腸胃炎,頭皮疹,口角瘡《版納傣藥》、《滇藥錄》。

牙朵亂:全草用於急性腸胃炎,頭皮疹,口角瘡《傣藥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