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樓
越王樓,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龜山之巔,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貞任綿州刺史時所建,始建於唐高宗顯慶年間,其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樓高十丈(即百尺)[1] 。恢復重建後的越王樓,氣勢與當年相比毫不遜色。99米的高度仍為全國仿古建築之最(現今滕王閣高57.2米,黃鶴樓高52.6米,鸛鵲樓高72米,岳陽樓高32米),故有「越王樓霸氣、黃鶴樓大氣、滕王閣才氣、岳陽樓秀氣」之說。
越王樓是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的名樓,共收錄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黃鶴樓112篇,滕王閣86篇,岳陽樓、鸛鵲樓雖有名詩文,但並不多),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外,幾乎涵蓋唐代以後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中文名稱:越王樓
外文名稱:Yuewang Tower
地理位置四川省:綿陽市 遊仙區 劍南路東段326號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56133.33平方米
開放時間:09:00-21:30
門票價格:成人票50元 身高1.3米以下兒童及60周歲以上老人免票
著名景點:越王樓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四川省綿陽市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目錄
歷史背景
越王樓,始建於唐高宗顯慶年間(公元656年-661年),距今已1350餘年,是與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齊名的唐代文化名樓之一。東望富樂(山)、西接碧水(寺)、南眺南(山)塔、北連九院(科學城),踞龜山傍涪水,攬綿州之勝於無餘。
越王,李貞(627年-688年),唐太宗第八子。唐史稱,在皇族諸王中,李貞以「才王」聞名,「文武兼備」,「富有吏干」。刺綿州時,以忠孝為本,仁義為先,興水利,扶農商,昭示天下,馴化百姓,融合各族,社會風氣為之一變。
公元656年,「三王」(漢王、原王、越王)加冠的李貞,以執政皇帝唐高宗的兄長身份任綿州刺史,擔負重任,坐鎮大西南,防禦吐蕃東侵,保一方平安。唐王朝國庫撥銀50萬兩修建越王樓,李貞親自督工。其初衷之一是作為加強防禦,更重要的是栽梧桐引鳳凰,廣招天下人才,帶動綿州經濟文化的發展。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被迫出逃西蜀,率王公大臣、在兩萬御林軍的護衛下入蜀,駐蹕綿州越王宮----越王樓,方驚魂稍定,心情有所好轉。玄宗出逃入蜀,一路上千辛萬苦,吃不好,睡不好,傷感欲絕,沒想到在遠離長安的西南邊陲綿州,尚有可與首都長安宮殿媲美的越王宮,一切均按王制打造,舒適安全。於是,唐玄宗不再忙於趕路,暫作休整,將越王樓作為臨時行宮。
自唐越王樓修建完工之日起,天下文人雅士紛至沓來,揮毫潑墨,留下了無數千古頌傳的經典詩篇,歷代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0餘篇,其中尤以詩仙李白的《上樓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聖杜甫《越王樓歌》: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宋代陸游《登越王樓》:「上盡江邊百尺樓,倚欄極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住,兩足猶堪踏九州」等詩聞名天下。唐、宋、元、明、清歷代畫家也多有描繪越王樓的精美畫卷,故有學者稱越王樓為「天下詩文第一樓」。
越王樓曾數度毀損,幾經重建。唐末宋初,越王樓被一場大火燒毀大半,元朝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明代亦重建過一次,但明代的一場大火又將其徹底燒毀,僅剩越王台。
恢復重建的越王樓仍建造於龜山遺址,占地面積84.2畝,呈唐式昂斗飛檐歇山式,底層東西長66米,南北寬88米,主樓高99米,共15層,建築面積22207平方米,集閣、樓、亭、殿、廊、塔於一體,一層至五層是閣,十層至十三層是樓,十五層是亭,頂端寶頂似塔,二層南北兩方向是殿,各層有外廓,是當今仿古單體建築之最。三大名樓樓主及專家來綿考察,稱頌越王樓「霸氣」,故有「越王樓霸氣、黃鶴樓大氣、滕王閣才氣、岳陽樓秀氣」之說。
地理環境
唐代越王樓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堪稱唐代四大名樓之首。
富麗堂皇的越王樓吸引了千餘年間的著名文人騷客登臨,留下著名詩篇150多件。為天下名樓之罕見,由此被譽為「天下詩文第一樓」。在歷代名人歌詠越王樓的詩詞中,最有名氣的當屬杜甫、陸游、李調元等的詩作。詩聖杜甫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到綿州,作有《越王樓歌》: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間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
據查,對這座宏大富麗的越王樓及它的遺址的描述,歷代詩文中僅收入全唐詩的就有20多篇,綿陽市專門記載了15位詩人名宦謳歌越王樓的詩詞。因此有「一座越王樓,半部文學史」的美譽。
同時,因其卓越風姿及規模,名聲之盛,歷代畫界精英競相描繪。宋代趙伯駒、元代李榮瑾、清代張延彥所作越王樓圖軸更是使歷史上的越王樓名播四方。
重建後的越王樓主樓內外15層,底面東西寬66米,南北長88米,高99米,主體工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結構,外部為唐式昂斗飛檐歇山式風格,配套建築有廊、亭、閣、榭、台、廣場、商場、停車場、園林等。工程規劃用地84畝,建築總面積2.77萬平方米。建成後的越王樓在高度、形態和面積上均屬國內仿古建築之最。
復建工程
2001年10月24日,越王樓開始重建,後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越王樓重建工程於2005年3月28日停工。
2007年4月12日,市委第48次常委會決定,由市投資控股集團(簡稱綿投控股)負責續建和經營。綿投控股接手後,迅速組建項目部,處理前期遺留問題,並同時啟動項目方案修訂、施工招標等工作。在參照西安大雁塔、武漢黃鶴樓、寧波天一廣場等名塔名樓名廣場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對原方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和優化。
為考證越王樓的具體位置,我市專家學者對包括北大、清華、復旦等全國主要名校的圖書館,以及國內外大型博物館進行了大規模的資料查閱。為配合越王樓復建,綿陽市文物保護部門組織專家考古隊,於2001年5月開始對越王樓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通過發掘,發掘出一個平面呈矩形,12米×14米見方的明代中晚期建築遺址。收集到一批有文物價值的器物,出土了屬於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片100餘片。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塊瓷片上發現清晰刻有「越台常在」四字。發掘收集到比較重要和完整的器物有30餘件,其中以青銅箭頭、彩色釉面磚瓦、白釉陶器、青花瓷器、青瓷器、大尺寸的瓦當、鎮山獸和圓形為主要特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價值。通過斷代分析,建立出年代序列,進而對越王樓遺址的建築歷史演變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據。
重新規劃設計的越王樓仿古建築群與周邊眾多名勝美景融為一體,主樓為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現澆,可防7級地震。工程占地面積82.2畝(含城市道路),總用地面積33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175平方米,綠化用地面積14408平方米,停車場面積3000平方米。續建工程計劃投資9000萬元。
整個過程歷時10年。
相關詩作
《越王樓賦》羅邠來從巨斧,力破混沌。輕雲濁土,天府之門。北有青蓮之地靈,南接蓉城之華盛。古聞皇叔以富樂,素引三江以澤潤。傍江而行,可見龜山,龜山之巔,不名樓觀。危樓百尺,集盛世之名匠;星晨紛至,匯卷秩之青帆。然何以不得名焉?
臨汀以視,水淺而江窄。側目仰望,樓眾而宇重。大道星羅交匯,引擁流向內外。一灣污濁貪睡,沉泥沙於床岸。卻觀天下古蹟,風景不再,覆葺多番,光陰載去,比比皆然。而盛名非鮮,惟越王孤寂。有師者云:高聳今不見,上古無名篇。
嗟乎,聞之憬然。棙草叢生,椋鳥群飛。有巨榕則不見新柏之青青,百雀啼而難聞幼鷹之高鳴。紅杉能高百丈,棘根可深千厘。霓虹飛奪霞彩,洋流暗引風雨。或賜奇崛,或得隱居。繽艷有千朵,非菊在東籬。眾年長常言,幼小無知,食鹽所多其粟米者。吾輩譁然,願向天工借夢!
百步登樓,閉目遠望,大浪復滔然。身在頎偉,眾覽丘山,鱗雲金光,疊影斑斕。青山樓閣,寶塔出叢翠;龜脊利劍,長刃入青天。拿喬傲意,似臨雲巔。青嵐盤遠山之上,落羽垂群鷗之間。梧桐雖稀,請以鵷鶵,復宴遊龍,翩鴻贈舞。燕巢蜂窠,紅鯉青鱸。夭李穠喬,絮蕊郁馥。斗拱繁雜,隔門雕竹。欲使東風西漸,長歌新賦。
君樓不知,天之高,地之廣,日隱星輝,百尺更短。而物非以量衡舍取,賦名興傳。正以來往,駐足疑望,不曉君之偉績,吾生感慨。然何以來嘆?
我輩同君之微名,無以顯赫。既天公不奏,未賜瑰麗,遍留沙塵。何不隨我揚臂,同散灰燼,自作嵬岌!
《越王樓歌》
(太宗子越王貞為綿州刺史,作台於州城西北)
【唐】杜甫
綿州州府何磊落,
顯慶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
碧瓦朱甍照城郭。
樓下長江百丈清,
山頭落日半輪明。
君王舊跡今人賞,
轉見千秋萬古情。
《和於中丞登越王樓作》
【唐】盧栯
圖畫越王樓,開緘慰別愁。山光涵雪冷,水色帶江秋。
雲島孤征雁,煙帆一葉舟。向風舒霽景,如伴謝公游。
《越王樓》
【宋】陸游
蒲萄酒綠似江流,夜燕唐家帝子樓。
約住筦弦呼羯鼓,要渠打散醉中愁。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免票政策:兒童身高1.3米以下、70周歲(包含70周歲)以上的老人憑身份證、殘疾人、烈士家屬、現役士兵憑有效證件免票。
優惠政策:18周歲(含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老人60—69周歲之間憑身份證、全日制學校學生憑學生證、未滿60周歲的軍隊退休幹部憑有效證件、低保戶憑有效證件購景區優惠票。
交通信息
可乘801路公交車到越王樓(製藥廠)站下車即可到達;或乘3、17、20、25、31、58、602路等公交車在製藥廠站下車即可。
視頻
綿陽越王樓,聽說江南第四大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