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走越遠(溫燕霞)
作品欣賞
越走越遠
寫下這個題目,就想起語文課本里學過的那個著名寓言故事:南轅北轍。說是有個人要到南方的楚國去,卻駕着車往北走,結果越走離目的地越遠。最後他到哪兒,誰也不知道。不過,從最近中央電視台《大風車》裡邊的成語新編來看,這駕車的傻瓜大約到了北極。無意之中竟能探險,倒也不錯。
記得和兒子一起看這個電視節目時,兒子笑得要命。笑過之後他卻生出些疑惑,說除非這個腦筋有毛病,否則怎麼會做出這種蠢事來呢?其實兒子不明白,人有時是很笨的動物,南轅北轍還算好,有許多時候還自搬石頭自砸腳,那才叫咎由自取呢!
近日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生活與博物叢書》其中宋朝洪芻的《香譜》、范成大的《梅譜》、明朝袁宏道的《瓶史》及清朝顧仲的《養小錄》都很好,讓我看了忽然非常羨慕他們。想那時世界多安靜、純淨。除了雲,天上只有鳥,不用擔心好端端的會有失事的飛機栽下來。走在路上,最喧囂的是鐵馬金戈,但那並不常見。偶爾幾匹馬的嘶鳴反讓人覺得山道更加安靜。車禍肯定不多,人走在路上表情比現在松馳多了。所以,那時人們才有種種閒情去關注自身及周遭世界許多細微的事物。他們養蘭植梅、為器玩作傳、為鳥蟲立譜,知道什麼樣的泉水煮茶最得真味,何等薰香才能飛煙若雲、芬芳馥郁、通神明達幽隱,還有飲饌頤養,洞天清祿等等,無不研究透徹、獨具心得,顯出他們對生活極端負責的態度。
與古人比,我們已缺乏他們那種對生命本真的關注與細緻。我們走在生命兩旁,卻目迷五色、耳聾五音。目漸發達的科學使我們的世界龐雜紛擾、物慾橫流。生命的真謗遂被淹沒。我們浮躁不安,無所適從,不再關心曾經與我們緊密相關的那些事物,地球成了人類為所欲為的場所。故而,現在全球範圍內已有12%的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瀕臨滅絕。每24小時有150—200種生物物種從地球上消失。森林、耕地面積銳減、淡水匱乏,土地日趨沙漠化,海洋資源漸漸枯竭,就連太空,也變成了人類試驗的垃圾場,更別說人們貫常生活的城市與鄉村了。空氣污染和惡劣的水質使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悠肆的毒品和許多現代文明的伴生物,諸如癌症、愛滋病等等,使人們終日生活在陰影與恐懼之中。總之,現代社會不容我們樂觀,因為我們離起點太遠了。
當然,古代社會也自有它的詬病,而且在醫療保障、交通通訊等方面,根本不能與二十世紀同日而語。可假若能夠自由均攤生存年代,我想有不少人和我一樣,將會提前幾百年降生。這樣,我們雖然要損失許多物質上的享受與便利,然而我們卻將因此活得更加本色、更加純真。在遠離現代文明的年代與地方,生命的意義如山泉一般透明。我們魚一般悠遊其中,咀嚼着生命的樂趣領略活着的美妙,真正是心無旁鶩了……。
可惜,這永遠只能是一種。我仍然得活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上,在看似繁華實則冷漠的城市里,在各種現代文明的產物空隙中,費力地尋找那隻不知棲在何處的幸福鳥。也許,那隻鳥兒原來是駐巢在我們心中的,可我們視而不見,反求諸法外,所以對幸福的找尋有時像緣木求魚,既荒唐又徒勞,這與那位南轅北轍的寓言中人又有何區別?在一條錯誤的路上,我們越走越遠。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回歸一條路可以挽救我們對幸福的感覺。回歸自然、回歸簡樸。因為,幸福是單純的物體,它需要單純的環境,同時它又是細膩、敏感、驚慌的小東西,需要對等的靈敏感官和豐富心靈去捕捉與欣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近幸福,不是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