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路德公寓旧址(1905年)

来自 青岛画报

  “从海上眺望青岛城,只见其坐落在一片旖旎风光之中。其建筑整齐美观,重重红色屋顶跃动于层层翠绿之中,令人心旷神怡。……”这是1913年《香港每日新闻》对青岛的一段描述。[1]

  自德租胶澳后,青岛就成为了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城,各种旅馆和公寓应运而生。

  其中位于德县路4号的路德公寓(禄宾馆)是家庭旅馆类的代表。

  初春时节,我们走进这栋名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建筑,揭秘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自然之风

  据资料记载,1898年在德国租借胶澳后不久,德国侨民海伦·路德(Helene Luther)女士即在青岛开办了一家小旅馆,以维持生计。1905年11月,已有一定积蓄的路德夫人聘请当时知名建筑师罗克格(Curt Rothkegel)设计了一座崭新的公寓式旅馆,并出资建设。1907年竣工投入经营,名为路德公寓。

  建筑位置优越,位于当时的胶澳督署西侧。从老明信片上可以看到,这栋红白相间的小楼位于一片坡地上,当初周围十分开阔,草木初长。资料显示“坡地面积为2700平方米,距离黄海约300米”。

  如今建筑外观保存完好,只是昔日小树已参天,和建筑一起成为了这100多年光阴的见证者。铁艺栅栏内一座德国风情的建筑静静坐落在林木中。在建筑风格上,罗克格秉承了他热衷的青年风格派,总体架构严谨、对称而富于变化,这种变化由中间虚空的外廊和两端的实墙共同完成,而巨大的红色坡顶成为其最明显的标志,富有德国乡村气息。

  建筑原主入口位于东侧,建筑共两层,带阁楼和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总体砖木结构,花岗岩墙基。一层为木制拱形窗户,二楼南侧和东侧均设有敞开式回廊,以红绿相间的三联方柱为装饰和支撑。最用心的当属阁楼及屋顶部分,主入口的老虎窗以六根绿漆露木分割装饰,窗户中间装饰有两根爱奥尼式木立柱,窗楣上有大型木雕花纹,大气精美,也是整个建筑的吸睛之处。

  南侧门楣和老虎窗窗楣装饰有立体花朵图案,并穿插波浪形线条。东南角山墙有一处花卉植物浮雕,图形对称,枝桠般的线条相向弯曲,所有空间填满与窗楣上相仿的叶片及花朵。

  这几处是明显的青年风格派的建筑风格,即主张师法自然,模仿草木、花卉、滕蔓之形态进行创意设计,线条表现手法为曲线造型。

  院内植有碗口粗桂花老树,且北侧院墙更是植有成片桂花,待夏去秋来,院内定是暗香浮动。记者发现,桂花的叶片和花朵形态,与花朵浮雕十分相似,六片绿色捧出一朵小花,也许这正是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别有洞天

  从现在位于建筑南侧的正门步入大楼,褐色的大理石地面上镶嵌着1905字样,大门上的门把手泛着岁月打磨的光,大厅内木制楼梯盘旋蜿蜒而上,泛黄的吊灯亦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虽然分不清哪些是“原装”的,哪些是后来的“更新”,而今也都包浆上了时间的光泽。

  建筑内高4米,室内木板地,自然通风,采光良好。一楼曾是四间带外廊的客房,北面是客厅和餐厅,其下方的地窖里设有厨房。宽敞的主楼梯通向二楼,上设原来是两间套房和五个军人间。除了一间军人房外,其余军人间内均无浴室和厕所。据德国学者华纳(Torsten Warner)记载,公寓的南面有一座网球场,西边则设有车房。如今,二楼回廊西侧有两个错层空间,下层为球场,上层为小型观景台。

  沿着狭窄蜿蜒的楼梯上到阁楼,则是别有洞天。阁楼空间非常大,根据层高被分割成七八个大小不等的空间,有大通间也有不到半米高的小存储间。窗户设计也各具特色,拱形的老虎窗内部也用木条做了装饰,透过窗户可以与胶澳总督府旧址对望,或者饱览老城的红瓦绿树之城市风貌,建成之初,或许还可以眺望大海。

  阁楼的顶部设计有多个迷你的透明玻璃天窗,以一根长长的金属支撑杆,撑杆上设计有多个定位孔,末端为圆形把手。“关窗可以采光,开窗可以通风,金属杆用来支撑起窗户,杆子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窗口的大小。”青岛地方史专家袁宾久分析说,这种用撑杆开闭窗户的设计,有点像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支摘窗。

  另外,院子里还发现有地下通道一处,入口被铁栏杆和锁封住了。据笔者分析,这个通道或许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庞大的人防地下网络中的一部分。


  岁月变迁

  1906年版的《青岛及其周边旅游指南》中记载到:“路德家庭公寓,位于霍恩洛厄大街(今德县路),公寓每人每天6银圆,全家则享受优惠,长期居住同样优惠。房间加早餐每人每天4银圆。”

  1910年,一个来自天津的英国公司老板记述了他的青岛之行:“我们在港口向一家公寓订了房间。幸运的是我们在路德公寓拿到了房间。我们在那儿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时光。这座德国风格的宽敞公寓堪称一流,具有舒适的现代化设备,价格也适中。公寓女主人和蔼可亲,对待英国客人殷勤周到。”

  20世纪30年代,此处为日本人经营的若概医院。资料显示,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绝大部分德国人回国,日本医生若槻宽隆在这里开了一家若槻医院,是一家较大的私人医院,有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等门诊还有住院部。中国人极少有到这里看病的,因是私人医院,收费高,日本人来就诊的也主要是上层社会人士。青岛地方史专家刘逸忱在史料中发现,1932年-1933年若概医院长期在《青岛时报》投放广告,广告内容为“专治内科、儿科、花柳病科,并专用新法戒除鸦片吗啡等瘾,限期出院毫无痛苦。”若槻宽隆的头衔是德国医学博士、市立医院特约医生。由此可见,治疗疑难杂症或许是若槻医院的专长。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在湖南路上开办有铁路小学,后筹办铁路中学,筹办期间已招收学生,就在路德公寓旧址上课,四方铁路中学校舍建成以后才迁了过去。早期,青岛市政府下属各局(除警察局),均在青岛市政府(胶澳总督府旧址)内,抗日战争胜利后,市教育局从市政大楼迁出,占用了原路德公寓。

  抗战胜利后,近3万侨居青岛的日本人被遣送回国,青岛空出了一大批日本房屋。国民党人士利用各种手段来抢占房屋,办学校也是一个手段,如停办20多年的胶澳中学、明德中学以“复校”的名义占了日本房屋,山东省“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以办学名义占了原日本女子中学,这一时期一下子冒出了20几所学校,在路德公寓内办公的教育局的工作也多了起来。

  20世纪后半叶开始,路德公寓成为机关单位办公场所。

  国务院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路德公寓与一批近代德国建筑升格为国保单位,编号为10-21号。



目录

参考文献